库页岛现在叫做萨哈林岛,是俄罗斯联邦的主体之一,它的面积达到了7.64万平方千米,是台湾岛的两倍多。
库页岛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森林和水产,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且岛上河流、湖泊众多,具有足够的水资源,适合人类居住。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库页岛曾是我国领土,如果它现在还在我国版图之内,将取代台湾成为第一大岛屿,并且我国也将因为库页岛的存在,而拥有更多的海域和出海口。
然而,在清朝末期的时候,库页岛及其他广大地区被沙俄夺走,不但我国领土遭受巨大损失,在军事战略上也变得更加被动。
1900年,库页岛上出土了一块石碑,是清朝时期乾隆帝派人登岛所立,上面刻着一副对联,宣示了中国对库页岛的主权,但由于清朝丢失了库页岛,所以专家在看完石碑内容后直呼丢人。
那么,库页岛石碑上刻着什么,它是怎么丢失的,对我国又有什么影响呢?
一、库页岛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就知道库页岛的存在,《山海经》中曾库页岛居民作过描述:
毛民之国,为人身生毛
说东海中的大岛上有“毛民”居住,而《淮南子》、《三国志》等书中,也说中国东北边境的部落居民“身著鱼皮,遍身长毛”,很显然这就是说的库页岛上的费雅喀人。
历史上,费雅喀人是有记载的最早居住在库页岛上的居民,属于蒙古人种,体型粗短健壮,擅长狩猎和打渔。
中原王朝第一次踏足库页岛,是在唐朝时期,唐高宗时期唐军将高句丽消灭,将势力深入到东北地区,并派人进驻库页岛,库页岛的得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
后来,唐朝设置渤海都护府、黑水都护府等,都曾将库页岛纳入版图,由此可见早在唐朝,库页岛就是我国领土。
只不过,唐朝灭亡之后,库页岛被北方少数民族占据,暂时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控制,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几百年,一直到元朝的时候,再次将库页岛纳入版图,将其称之为“鬼嵬”。
到了明朝,经过一系列北伐,明军夺取了大量北方土地,库页岛也被占领,当时明朝在库页岛实施羁縻统治,以让其朝贡的方式效忠明朝。
明朝末期,库页岛被后金统治,后来在清朝消灭明朝的战争中,大量费雅喀人随军出征,为消灭明朝做出了贡献。
此后,库页岛一直在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虽然没有对库页岛实施严格的军事防御,但仍然设置了三姓副都统衙门,以加强对库页岛的统治,而三姓副都统衙门则由吉林将军统治。
据记载,库页岛上的居民一直不是很多,清朝曾迁移一批鄂伦春人和赫哲人到此居住,使得库页岛逐渐有了人气,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进步,曾长期向清朝皇室供应貂皮。
雍正以后,为了加强清朝对库页岛的统治,派人对库页岛的居民进行编户,明确将其确定为清朝子民,并且清朝宗室还频繁与之联姻,许多宗室女嫁到库页岛,加强了库页岛与中原的联系。
到嘉庆时期,库页岛与清朝通商已经十分频繁了,并且在文化上受到清朝影响,对清朝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十九世纪末,有个叫做宫间林藏的日本人曾到库页岛考察,在他的考察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
各地夷人每日几百人集聚于署中进行交易,其喧哗景象无法形容。
由此可见,在清朝的管理下,库页岛与清朝的商业十分繁华,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库页岛居民的生活较之前得到了改善。
尽管清朝对库页岛实施了有效管理,但因为其地理位置遥远,又是海上岛屿,所以清朝很难在此大规模驻军,这也为日后库页岛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二、沙俄与日本对库页岛的争夺早在康熙时期,沙俄就对我国北方领土产生了觊觎之心,尤其是东北地区,这里既有着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还是重要的出海口。
除了东北之外,还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库页岛,它与沙俄和日本隔海相邻,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为了侵吞清朝北方领土,沙俄不断对清朝实施侵略,早在康熙帝时期,沙俄就曾入侵黑龙江,挑起了雅克萨之战。
1689年,康熙帝派人与沙俄谈判,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尽管清朝在这份条约中丧失部分领土的主权,但它同时规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清朝。
也就是说,至少在康熙时期,沙俄就承认库页岛是我国领土的,由于《尼布楚条约》是一份国际公约,所以它具备法律效益,清朝对库页岛具备合法统治地位。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让清朝与沙俄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但这不代表沙俄就不觊觎我国领土了,只不过因为沙俄自身实力所限,再加上清朝处在强盛期,所以只能暂时选择隐忍。
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清朝逐渐走向衰弱,由于清朝采取“守内虚外”的边疆政策,使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北方领土变得岌岌可危。
沙俄和日本都看到了库页岛的极大战略价值,都想得到它,最先采取行动的是沙俄。
沙俄见黑龙江以北地区交通不便,清朝只在边界设立哨所,往往一年甚至几年才巡逻一次,于是派遣哥萨克探险队来到黑龙江以北及库页岛,实施侦查和渗透活动。
到乾隆末期,沙俄对库页岛的渗透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了,乾隆皇帝本人都不确定库页岛还是不是清朝的领土,由此可见清朝边政荒废到了什么程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沙俄想,随时可以占领库页岛,只不过碍于清朝的强盛,所以不敢明着占领而已。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惨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这让全世界看到了清朝的软弱无能,于是掀起了瓜分清朝的狂潮。
彼时,库页岛名义上是清朝的领土,实际上却被沙俄控制,为了摆脱沙俄统治,库页岛居民曾上书清朝,请求清朝驱逐侵略者,但毫无疑问清朝对此是无力的。
但是,由于清朝曾长期统治库页岛,所以库页岛居民对清朝十分忠心,史书记载:
全部不服从俄国政权,而服从中国政权。
说库页岛居民不服用沙俄,而是服从清朝的统治,并且他们依然向清朝进贡貂皮,使用的也是清朝的年号。
然而,沙俄却在不断蚕食清朝,直至最终得到库页岛。
1858年,强大的沙俄军队入侵黑龙江,迫使清朝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以调停的名义,逼迫清朝签订《北京条约》,又得到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共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至此,我国外东北土地完全被沙俄占领,清朝损失了总计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沙俄得到外东北,使得沙俄自此有了东部出海口;得到库页岛,则让沙俄在军事战略上对清朝和日本处在有利位置。
库页岛被割给沙俄之后,岛上的居民却并不承认这一点,而是继续效忠清朝,史书记载在1873年的时候,依然有库页岛向清朝进贡的记载,这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是极为难得的,也说明了库页岛是清朝有效统治过的领土。
沙俄在东北获得的权益,引起了列强尤其是日本的不满,为此沙俄和日本爆发激烈地冲突。
具体到库页岛而言,日本为了得到这个地方,早在十八世纪就与沙俄展开了争夺,两国曾一度各自得到库页岛的一半,直至《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在名义上得到了完整的库页岛。
1875年,沙俄与日本签订条约,沙俄用千岛群岛交换库页岛日占部分,至此沙俄得到库页岛所有领土。
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沙俄作为战败国,被迫签订《普斯茅斯条约》,再次将库页岛的一半割让给日本,具体而言是库页岛南部。
前文提到,库页岛上的居民不多,而沙俄和日本为了争夺这个地方,多次爆发激烈矛盾,可想而知库页岛是何等重要,然而清朝却不重视库页岛,最后还将库页岛轻易割让给沙俄,这为清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也为日后的新中国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库页岛再次被一分为二之后,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945年才发生改变。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将日本侵略者消灭,同时派军登上库页岛,将日本驻军杀光,由此重新占领库页岛。
自此之后,库页岛就一直在苏联或俄罗斯的统治之下,从未发生改变。
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多次要求库页岛的主权,因为沙俄与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非法的,库页岛及其他被沙俄侵占的土地,理应还给中国。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还比较弱小,再加上中国需要苏联的帮助,以及国际上支持我国主张的国家也比较少,所以我国的合法权益无法实现。
三、库页岛居民的悲惨生活事实上,沙俄和日本围绕库页岛的争夺,给库页岛原住民,也就是费雅喀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比如,最开始沙俄将哥萨特人派到库页岛,对费雅喀人实施残暴统治,杀害了不少人,抢掠大量资源和财富,费雅喀人因此对哥萨特人深恶痛绝,将其称之为恶魔。
从1857年开始,沙俄在库页岛建立殖民点,开始向库页岛移民,由于许多人不愿意去,因此沙俄当局将大量罪犯和政治犯迁移到库页岛,很快就让沙俄人口超过费雅喀人。
大量人口涌入库页岛,挤压了费雅喀人的生存空间,还给库页岛带来了疾病,例如天花、鼠疫和流感,等等。
19世纪后期,逐渐崛起的日本开始与沙俄争夺库页岛,直至日俄战争后日本得到库页岛南部,开始对库页岛进行开发,其实就是资源掠夺。
当时,日本在库页岛成立了多家渔业公司,在库页岛附近海域捕鱼;沙俄也不甘示弱,在库页岛收取重税,以此来填补庞大的军费开支缺口,并限制费雅喀人在沿海的捕鱼活动。
并且,沙俄和日本还对库页岛的森林和矿产资源进行疯狂掠夺,致使库页岛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由于沙俄和日本对库页岛的残暴统治,导致费雅喀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滑,甚至多次陷入饥荒。
为了获得生存空间,许多费雅喀人开始不断迁徙,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些人甚至被迫离开家园,来到中国东北或沙俄境内生活。
沙俄和日本的入侵,还改变了费雅喀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被迫引入日式和俄式饮食,他们自有的文化逐渐消失。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十年,日本在库页岛的活动,直到1948年才完全停止,而沙俄对库页岛的剥削政策,也在苏联成立后废止。
1922年,苏联在库页岛北部成立自治区,授予费雅喀人充分的捕鱼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费雅喀人的生活。
但是,苏联人不会那么好心,只是将费雅喀人当做可以永久榨取财富的对象而已,他们的丑恶面目很快就暴露了。
为了永久“奴役”费雅喀人,苏联改变了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让他们直接从捕鱼生活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在文化上,费雅喀人也被俄化,苏联的语言学家为费雅喀人创造了一套文字,费雅喀人还被迫与人口远多于自己的俄国人杂居,许多费雅喀人的民间故事、信仰、宗族关系被遗忘,费雅喀人几乎被彻底俄化。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联又在库页岛实施集体农庄,费雅喀人被迫从事劳作,他们的狩猎和捕鱼技能逐渐丧失。
由于库页岛天气严寒,作物难以生长,费雅喀人也不擅长种植,因此产量一直不高。
再加上,费雅喀人赖以生存的技能丧失,经常需要苏联救济,使得费雅喀人沦为次等民族,饱受俄国人歧视。
所以,费雅喀人在苏联时期一直生活得不好,这就导致大量费雅喀人,以及生活在岛上的部分鄂罗克人、全部阿伊努人和大和人,迁移到日本北海道生活。
自苏联成立以来,费雅喀人的抗争一直都未停止,哪怕是在新世纪,他们依然推举代表进行非暴力抗议活动,从而争取民族权益。
四,库页岛出土的石碑自抗战胜利以来,我国陆续取消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取缔了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停止了自清朝以来对列强的赔款,还收回了许多被列强侵占的土地。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自沙俄以来侵占的我国领土,包括库页岛在内,绝大多数都无法收回。
但从历史意义来讲,这些土地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被沙俄以武力威胁抢走的,只不过被冠以“合法”的外衣。
丢失外东北和库页岛,让我国失去了重要的出海口,比如海参崴,使得我国在海洋经济和军事防御上十分不利,让我国在面对外部入侵时,战略纵深大大减少,防御和反击能力也极大减弱。
如果外东北和库页岛还在我国领土范围之内,那我国军队将有效控制附近海域,无须担心某些国家的窥视和封锁。
由于库页岛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在东北亚和西太平洋的军事实力,让我国在第一岛链封锁策略上占据主动,甚至对阿拉斯加进行威慑。
而库页岛的丰富资源,将为我国军队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持;岛上的居民,也将享受与我国公民同等的待遇,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幸福地生活。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库页岛的丢失,是我国的巨大损失,也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保护领土的安全。
1990年,也就是库页岛被割让给沙俄一个多世纪之后,一位俄罗斯考古学家来到库页岛,竟然发现了一块清朝时期的石碑。
早在康熙时期,康熙帝就派人对全国土地进行了测量,测量人员还踏足了库页岛,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库页岛进行测量,宣示了我国对库页岛的主权。
乾隆时期,由于沙俄的不断渗透,为了宣示清朝对库页岛的主权,适逢乾隆帝七十大寿,他便命人到库页岛立下一块石碑,上面刻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余一人
碑文的大意是,自古以来活过七十岁的皇帝不过六人,他是其中之一,而满足玄孙五世同堂的却只有他一人。
乾隆帝之所以要刻这块碑,既是为了炫耀自己活得久,子孙众多,也是为了表达他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同时用立碑的方式告诉沙俄,库页岛是清朝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碑文出土之后,引起了中国学者关注,在研究了相关历史之后,专家知乎乾隆帝丢人,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乾隆帝自诩十全武功,在开疆扩土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然而他对库页岛的重视程度却显然不足。
要知道,当时世界上许多欧洲国家都进行了工业革命,并发展了强大的海军,乾隆帝却傲慢地认为清朝才是天朝上国,实施闭关锁国的策略,不与世界接轨,导致清朝开始落后于欧洲。
因为盲目自大,对潜在的敌人认识不足,致乾隆帝没有看清库页岛在军事战略上的巨大价值,所以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清朝对库页岛的统治,致使库页岛逐步被沙俄渗透,直至清朝末期被沙俄侵吞。
所以,许多专家认为,库页岛的丢失,源头要追溯到乾隆帝,然而他还恬不知耻地派人到库页岛上立碑,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不是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库页岛的主权安全。
事实上,何止库页岛,包括外东北的丢失,以及西藏、新疆等地在清末遭受列强入侵,等等,都是在乾隆时期埋下的伏笔。
因为乾隆帝的好大喜功和不切实际的自嗨,为清朝的覆灭留下了巨大隐患,这也是为何专家对他在库页岛立碑嗤之以鼻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