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在中国娱乐圈留下鲜明足迹的艺术家,现已圆满走过了他的人生路程。
齐福君,更知名为达奇,于1934年诞生于吉林长春阜丰山脚下的怀德县。他的双亲均为铁路职工,家庭背景平凡。
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达奇的父母竭力为他营造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确保他能够顺利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在当时低识字率的环境下,这显得尤为不易。
1950年,达奇凭借卓越的学业成绩,成功被保送至长春铁路业务所接受报务专业的学习。紧接着,在第二年,他进一步深造,进入了长春邮电高级职业学校。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达奇对艺术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热心投身于学校的文艺活动中。这种热情使他与表演艺术建立了深厚的联系。
1953年,达奇完成学业后,被分配至当地铁路的列车段文艺车班担任职务。同年,哈尔滨铁路文工团至其所在单位挑选演员,达奇因出众的容貌和强健的体魄得以脱颖而出,进而开启了演艺生涯。
成为哈尔滨铁路文工团的一员后,达奇虚心向团内资深演员请教表演技艺,并在话剧舞台上表现活跃。尽管起初他所扮演的多为配角,但他始终投入全力,力求对每个角色进行完美演绎。
他的勤奋与坚持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机遇,并在表演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积累经验,演技也日渐成熟。1956年,达奇的人生步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林农着手拍摄中国首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在此期间,他开始从众多演艺团体中挑选演员。
凭借其出众的外貌和坚实的表演基础,达奇成功吸引了林农的注意,并获得了出演的机会。在《边寨烽火》这部影片中,达奇扮演了男主角“多隆”。
他的英勇与智谋在角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电影上映后,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达奇也因此荣获了第十一届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青年艺术家奖,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新星。凭借《边寨烽火》的卓越表现,达奇在演艺界崭露头角。紧接着,他出演了《12次列车》和《驴火正红》等多部作品,均收获了良好的评价。
1961年,达奇被调至长影厂演员剧团,正式成为一名专业的电影演员。在长影厂的大力支持下,他的演艺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参演了众多备受好评的电影作品。
在电影《英雄儿女》中,他扮演了志愿军参谋长的角色,尽管出场时间有限,却成功传达了角色的潇洒与勇敢。而在《独立大队》中,他所饰演的士兵牛轱英勇善战,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然而,达奇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1966年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众多演员的事业遭受重创,达奇同样未能幸免。
他的事业遭遇了瓶颈,甚至一度陷入停滞。在那段充满挑战的岁月里,他不得不从事各种繁重的杂役以维持生计。
1969年,达奇被派往吉林省舒兰县,于农村进行插队生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使他身心俱疲,腰痛背酸成为日常体验,然而他未曾放弃努力。
到了1972年,达奇得以重返长影厂,偶尔在话剧舞台上露面。直至1975年,自电影界隐退近十年的他,通过电影《车轮滚滚》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至1976年年末,达奇的演艺生涯开始逐步复苏,他重新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演艺工作中。自1977年起,达奇重返演艺界,参与拍摄了多部影视作品,包括在《熊迹》中扮演的“老魏爷”,在《渔岛怒潮》中饰演的王四江,以及在《吉鸿昌》中塑造的“吉鸿昌”等角色。
这些角色各具个性,达奇凭借其卓越的演技,将它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吉鸿昌》,作为庆祝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影片在全国上映,还荣获了第三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项,这无疑是对达奇演技的极高赞誉。
达奇的作品参与度提升后,他不再满足于仅作为演员的身份,转而涉足导演领域。1982年,达奇告别了长影厂,转至福建电影制片厂,并担任了副厂长的职务。
在福建电影制片厂,达奇不仅继续投身于演艺事业,同时亦执导了《倔强的女人》与《桥隆飙》等影片,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在导演这一领域,他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才华和视角,凭借个人的理解和创意,为观众呈现了与众不同的影视作品。
在这一阶段,他持续吸收新知,实现个人成长,并致力于增强导演技艺,对中国电影业的进步贡献良多。1985年,完成《奢香夫人》的拍摄后,达奇开始逐渐减少在电影界的活动,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电视剧制作上。他执导了《黑船》、《鼓浪屿号》、《骗局奇情》及《龙城二娇》等多部作品,均收获了良好的评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90年代版的《封神榜》中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封神榜》90年版由傅艺伟、蓝天野、汤镇宗、达奇、张晓林等演员领衔主演。拍摄期间,达奇已步入中年,而扮演苏妲己的傅艺伟则正处于青春年华。剧中,他们有一场需要亲密接触的戏份,包括一场泳池戏中的亲吻场景。傅艺伟在得知这一情节后,由于不愿与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达奇拍摄吻戏,对此表示了异议,并拒绝参与拍摄。
导演及其团队屡次尝试说服傅艺伟,却未能成功。为了不干扰剧情走向,并考虑到傅艺伟的情绪,导演决定将原定的接吻戏份调整为达奇轻吻她的脸颊。
尽管如此,傅艺伟仍感到不适。拍摄完这一场景后,她心中涌现出不悦,整个月都没有与达奇进行交流。
尽管在拍摄过程中遭遇了意外,达奇并未因此受到显著影响,他出色地呈现了“纣王”这一角色。令人惊讶的是,在凭借纣王一角成名后,达奇并未选择在国内继续其事业,而是选择了移民海外。1990年,《封神榜》的热播之后,达奇果断地放弃了国内的美好前程,带着家人搬迁至澳大利亚,成为了澳籍华人。
在澳大利亚,达奇及其家人在墨尔本安家。尽管远离故土,他依然热衷于参与澳中文化的交流,曾担任大洋洲文联的副主席,并创作了大量描绘澳洲华人生活的文学作品。此外,他还参与了《中国留学生在澳洲》、《澳洲情》、《追逐墨尔本》等影视作品的制作。
受达奇及其配偶的影响,他们的孩子自幼便对艺术抱有浓厚兴趣。然而,他们成年后却选择了音乐这一领域,并投身于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之中。
达奇的一生,堪称传奇。他在我国演艺圈中留下了众多不朽的经典作品,其艺术成就将永载史册,被世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