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杨绛女士的一段话:
“如果你和你老公三观不合,那就把他当成你的一个普通朋友,他想干嘛就干嘛,不要总是想着改变他。”
人间清醒。
身边总有一些友,总是竭尽全力地对另一半苦口婆心,满心期待他们能够有所转变。
然而,最终的成效却往往背离其初衷。
有一句箴言颇具深意:
世间最为艰难之事,便是将自身的思想植入他人的头脑。
婚姻也好,感情也罢,如果总想改变,那么是很难幸福的。
01
总想改变对方,只会让自己痛苦
《奇葩说》曾有一期辩题是:
“倘若另一半甘愿做条“闲鱼”、毫无上进心,是否应当改变他?”
大家纷纷表态:“不应该!”
心理学中存在“投射效应”,就是指人们通常倾向于认定他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同自己如出一辙。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察觉他人的所思所行与自己存在差异,然后就会会萌生出改造对方的念头,以求彼此“节奏”协同,进而收获确定感与安全感。
然而,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认知体系皆是在其独特的成长历程中,经长年累月逐步构建而成。
想要改变自身都困难重重,更何况去改变他人呢?
《人间值得》中说:
“千万不要尝试去改变一个人,那样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会让自己处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人与人之间,最为令人心酸且无奈的状况便是——
“我这样做,全都是为你着想。”
“可我却很难受!”
伴侣频繁熬夜,你出于善意予以提醒,可对方不仅毫无改观,反倒怪你过于絮叨;
孩子日常拖沓,你费尽心力加以督促,结果却依旧毫无起色,自己反倒心力交瘁;
父母老是食用剩菜,你屡次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却置若罔闻,还指责你不懂持家之道。
总是一门心思地将对方塑造为自己理想中的模样,生活势必会矛盾丛生。
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等关键的,是“己所欲亦勿强行施于人。”
02
总想改变对方,是一种偏执
曾有人向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发问:“何事最为艰难?”
泰勒斯回应道:
“修正自身。”
对方又问:“那么,何事最为轻易?”
泰勒斯答曰:
“给他人建议。”
对此深表赞同。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发帖者称其父母在一起三十年了,感情依旧让身边的朋友们艳羡不已。
可他知道,父母在生活习惯上有很多差异。
母亲行事向来井然有序,父亲却洒脱不羁。
曾有一时段,父亲喜欢摄影,有天重金买回来个单反相机。
母亲知道后很生气,觉得他花钱太大手大脚。
可是,父亲却不以为意,还笑着说:“钱不就是用来花的?花光再去赚取呗。”
母亲终于明白,像改变对方是很难的,不如改变自己,接纳现状,安然度日。
自此,她不再对对方的生活加以干涉。
就这样,在包容中一起度过了三十余年。
佛云:“不可说,一说就错。”
此世间诸多事情,并不是说一说就能有所变更,唯有自己真的经历过,才能在醒悟中蜕变。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在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三观便是,能够包容接纳他人和自己的不同。
03
与其改变对方,不如活好自己
有人说,好的感情分两种:
“一类是与心仪之人不问前程,一类是同契合之人相伴终生。”
无论哪类,都离不开自己的智慧和坚定。
毛姆曾说: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星球孤独的产物,因为我们都在经历着,独一无二的经历。“
甚为认同。
尘世之中,本即各扫门前雪,谁都有各自的黯淡与光亮。
从来没有至善至美的自身,更没有毫无瑕疵的伴侣。
从心理学视角而言,当一人想改变他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与对方形成对立之势。
每一项改变的诉求背后,都隐匿着厌弃与苛责。
即便你口口声声说着“为你好”,对方也能感知到你的不悦。
没人喜欢遭受教导与指摘,每个成年人对自身都有明晰的认知。
知乎之上,有位女士分享了自身的过往。
其丈夫因长期酗酒,被确诊患上酒精肝。
于是,她耗费时间与心力,报名课程研习,悉心探究琢磨,期望能够唤起丈夫的担当与健康观念。
可最后,非但没得到丈夫的转变,两个人反倒陷入日复一日无休无止的纷争。
于是,她索性不管了。每天专注自我,栽花种草,瑜伽散步,整个人愈发富有生机活力。
诡异的是,她的丈夫不知自何时起,晚餐不再饮酒,转而开始与她一同漫步。
在任何一种关系之中,一人只能对另一方施加影响,却无法改变另一方。
想要改变现状,需要先活出自我。
彼此相互拥有,却不过度依赖;各自独立自主,却能携手同行。
一切恰到好处,方能长久相依。
04
心理学家荣格说:
“不要试图改变别人,你能做的是像太阳一样,发出你的光和你的热。”
改变别人从来不是生活的捷径,而是灾难的开始。
所有的抱怨和指责,最终都只会以争吵结束。
改变别人是一种自我消耗,改变自己才是成长。
愿你在婚姻中,既有接纳不完美的勇气,也有允许对方做自己的大气。
END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云上时光。多平台签约作者,不务正业的心理咨询师,有过10万+文章,只读纸质书,只爱方块字的水瓶座。岁月漫长,愿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