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资本,递了一把刀,随后,武侠电影消失了

王者熊猫哥 2023-01-01 12:39:41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武侠电影了。十年,还是二十年?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武侠电影就已经开始走向了下坡路。陈凯歌的《无极》宣告了:中国武侠电影从“武侠”走向了“技术中心主义”。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武侠的电影,特效越来越来,越来越商业化,原有的“侠义”和“武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是“古偶剧”,是打着“民族大义”实际上“谈情说爱”的烂俗狗血剧。——

我翻阅《七剑》《无极》《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发现了一件事:幕后都有着海外的跨国资本的背景国资本的注入,确实让电影让电影的特效变得好看,更真实了,可与此同时:武侠电影的内核消失了。我不是在危言耸听说什么阴谋论,因为事实上,《无极》《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对准的正是全球的海外市场。跨国资本给了武侠电影便利的宣发渠道,但与此同时也给了电影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压力。

电影的全球化必然要求要打破现存的本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疆域。而,任何民族,国家的概念的认同都建立在对过去的历史传承和民族记忆基础上。在还没有寻找到新的策略前,时至今日,一部电影若想要全球化,那么就只有选择去政治化,淡化历史,淡化民族和国家概念。去年,那部极具争议的《雄狮少年》就选择了这样的策略,甚至还带有一丝谄媚。

许多现实主义题材的是可以选择淡化的。比如,韩国在奥斯卡拿下最佳影片的《寄生虫》,它所呈现的“贫富差距”不仅是韩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准确来说,是资本异化的问题。大多全地球的人都能深有体会。

所以你很难在全球化的电影中,看到带有明显的偏见和歧视出现,即便有偏见,也大多数电影都是在迎合某种“政治上的正确”。可,武侠电影不能这么搞。

武侠电影好,是因为它与历史的碰撞,嫁接,融合,把个人的恩仇情杀,扩张到了民族大义,提升了武侠的人格和精神境界。江湖不再是单纯的正邪斗法,而是存在于中国特定历史时刻的一个虚拟社会。说到底,武侠既是历史的真实成分,也有文化的虚拟元素,到哪它之所以刻骨铭心,是因为武侠精神是融合在民族精神中的。

它是中国人难以抑制的民族风格和个性。然而,一切都变了。这一切的变化是在全球化的后,许多人受到了“西方个人主义的哲学思潮”影响,这种个人主义强调的是打破权威的,是充满了对人的发现和反封建离的人格力量的。

金庸,梁羽生的新武侠小说,还有徐克的新武侠电影,带有一些个人主义的英雄观,但这些都建立在社会道德的集体基础上。金庸笔下的“杨过”无论如何叛逆,他还是皈依社会主流,成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这是中国上千年文化所决定的。金庸也好,还是徐克也罢,你可以说,他们的小说里的,电影的人设都是反官府的,

但是有一定不能忘记的,所有落脚点都回归了社会主流,一如《水浒传》也是如此,侠士是底层代言人,但是他不是的立言人。然而,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徐克的《七剑下天山》,陈凯歌的《无极》都没了这点。说简单点,《十面埋伏》《无极》《英雄》固然好看,场景也固然是取自中国大好山河。电影特效也很好看,你像《十面埋伏》《英雄》张艺谋对美学的运用是极致的。可,历史的厚重感消失了。

中国武侠电影的“侠”自古以来都是与“官府”对立的。早在先秦时期,韩非子就说过“儒以文乱发,侠以武犯禁。“对”侠士”做了定论。但民间的“侠”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美好向往的追求和渴望,它是与现实政治达成的一种妥协和边界,大量的跨国资本消解了边界。把武侠的“精神诉求”给淡化了,取而代之转变成了“经济诉求”。电影越来越美,但是你仔细看能发现,故事没一个能立住脚。

武侠电影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家。以家喻国,以国喻天下,一直都是武侠的叙事前提。你看武林说梁羽生,还是金庸,他们的小说里,家庭,亲情,爱情的毁灭是起点,而最后亲情的回归是终点。这是一种固定的叙事模式,但是它是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失去它,人物就没了动机。

比如,在《英雄》里,因为无名是赵国人,所以他要杀秦王。电影直接跳过了“家”的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意识的“宏大叙事”,你当然不会觉得,这样的人物逻辑真实。传统武侠之所以好,好就好在,他是从家出发的,它是根植于“中国以血缘关系”——以家庭和家为本位,以等级秩序为基本结构,父子为轴心,伦理为主要手段”的伦理系统。

你当然可以说,过去的这些观念是有些病症的,甚至古板且教条主义,但有问题,应该是去探讨的是问题到底出现在了哪里?而是不是直接跳过问题。可《英雄》《十面埋伏》《无极》《七剑下天山》的答案就是直接跳过了这段现实。回避武侠的对立政治立场,也是一种政治态度,它否认了江湖之中“江山”所折射的影子。再往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从2005年后,中国电影越发回避江湖之中”江山”所折射的影子,电影开始往右走,左边的电影人开始失衡,开始跌落。像第五代导演的那种精英反思,消失了,第六代电影,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呆在地下。电影市场越来越繁华,但是这股繁华跟大多数的普通人无关,市场的繁荣依旧在呈现小资市场的美好,像《小时代》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青春偶像剧越老越多,流量小生也越来越多多...而社会上更多的普通人被遗忘了。

什么是普通人?普通人,是在看这篇文章的我们。普通人,是正在坐在24小时便利店,坐在收银台,正因没有客人而看手机的我们。普通人,正是守护着中国边境的战士们,他们的身后是大好山河的大家——中国。普通人,正是每日早9晚5,为了一口饭吃,为了房贷,车贷正努力活着的我们。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好像是还有很多的“都市剧”在备案,拍摄,上映但事实上,这些电影仅仅是跟城市与关,它跟大多数人的生活无关。即便以市民日常生活为素材,也未必触及生活的真相、社会的特征和时代的本质。

在过去一段乐追逐商业化与金钱至上的浪潮中,被压缩的狭义精神,进一步被抽空殆尽。全球化信息时代,冲击了历史,消解了文化。新世纪的武侠片对民族历史有了消亡。过去了的中国武侠片,之所以能够傲视群雄,是因为它是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的。

在武侠精神的背后,其实是中国的宗教伦理的精神,宗教伦理经常说支撑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根基,是的,宗教伦理是有糟粕的,但它并非全盘是糟粕,它有积极的因素。可,千禧年以后大多数的武侠电影,否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而否定的手段就是用“技术击溃向善的宗教伦理,弱化了依照与社会现实不同逻辑伦理虚构的武侠世界。“

后来流行的什么《三生三世》都是披着“武侠”的外皮讲的是“奇幻”的滥俗的爱情故事。以前的武侠片好看,因为它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里边,它是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世界映射的,武侠的道义是人们渴望的“公平”与“幸福”的江湖。这是千年以来,中国人爱好和平和追求幸福,公平,自由,最好的见证与精神写照。即便,它有局限性,但是中国的武侠电影是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的,是对人的是关心的。

可走到今天,电影是越来越好看,科学的发展也让“上帝已死”“众神消亡”,全球化的取景,全球化的演员,也让电影视觉更好了,但是历史与文化的羁绊,消失了。侠义精神里的个人责任感与自由想象消失了。跨国资本递了一把刀,武侠电影就死了。这是商业追求的必然结果,也是跨国资本对本土文化的武侠精神的阉割,也是一定程度上跨国资本的原始暴力的一面。于是结果就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公知”抬头,越来越粉饰太平的“烂剧”占据了大半的中国影视市场,所有的电影都主动从民族的政治意识里面撤退了。你很难在电影里看到本土意识。

逃离政治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态度。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归根到底是人们的愿望的一种体现,而人们对本土的政治意识与理想是凝聚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与渴望的。为什么?吴京的《战狼2》《长津湖》能火,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没有回避政治,而是直面政治,燃烧了爱国主义精神,唤醒了我们每一个期盼和渴望的中国人的精神图景。也许,武侠片跟美国的西部片一样,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社会有问题,人们相信警察远比相信“民间的侠客”是一件好事,只是觉得很遗憾的是,武侠电影还没有划上一个句号,就已经在一片喧嚣声中淹没。我重提武侠,不是说我们需要一个“武侠世界”,而是要弄清楚,在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丢失了什么东西,有什么东西是我们需要的,有什么是江湖的故事里,我们不需要的。不要想当然放弃,也不要想当然开始。

0 阅读:1

王者熊猫哥

简介:我长得帅不说,打游戏还很6,简直就是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