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至8月31日 ,自强不息——叶浅予自选速写作品研究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展。 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整合本院学术力量,深入研究藏品,提升展览学术含量的年度重要展览之一,也是中国国家画院典藏研究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 该展览已列入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
叶浅予先生 毕生从事速写艺术,本不离身、手不停笔。 自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 速写伴随了先生艺术生涯始终,留下了大量速写作品,是其自强不息”艺术精神的感人写照和极其宝贵的艺术遗产。
先生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前身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对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为人正义刚直,生性淡泊豁达,将其一生的重要创作和收藏都化私为公,分别捐赠国家相关机构和家乡。或许是中国画研究院负有研究职责之原因,先生捐赠画院的作品,尤其是速写作品最成体系,盖由先生亲自精心选出,基本涵盖了先生艺术创作的完整时间跨度和全部题材类型,这也是展览以自选”为题的原因。
叶浅予,1907年3月31日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自幼热爱绘画及民间艺术。中学毕业后赴上海,从事过广告、书籍插画、染织设计、舞台布景等工作,后主要从事漫画创作,并与张光宇等创编《上海漫画》周刊,主编《时代画报》,发表了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抗战时期成立并领导抗日漫画宣传队,致力于抗日宣传工作,并在香港主编《今日中国》画报。1933年以来,长期从事生活速写。1942年始,以传统笔墨创作人物画,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境界。1947年应聘执教于北平艺专,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国画系主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及第二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恢复原职后,将补发工资全部捐赠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画系奖学金。1988年将其个人大部画作、藏画、藏书捐赠家乡桐庐县。晚年虽多病体衰,仍坚持作画著书,并组织师生艺术行路团,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和研讨。
叶浅予毕生从事艺术教育,并建立了一套中国画教学体系;同时勤奋创作,兼顾理论研究,以其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培育新人,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卓著贡献,成为中国画一代宗师。
一九九五年五月因病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叶浅予在教学中
叶浅予与小朋友一起画画
1990年,叶浅予师生艺术行路团在浙江
众家谈
黄苗子: 叶浅予的国画革新
叶浅予的用色,主要是为了显出墨的光彩,色的作用只是用来烘托墨。 这本来是明代的徐青藤、陈白阳,清代的扬州八怪以至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花鸟画家的传统方法,叶浅予只不过是第一个把这种风格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中去罢了。 叶浅予的用墨十分讲究,这也是他近 20 年来从齐白石、黄宾虹等花鸟、山水画的方法,借鉴到人物画中来的技法。 叶浅予对于传统技法不是盲目继承,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去借鉴的,是古为今用”的。 上世纪 50 年代以后,山水花鸟画有很多杰出的作家,他们有崭新的面貌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人物画方面,从徐悲鸿开始,就尝试着以中国传统的技法和工具,表现现代人物和现代生活。 叶浅予是进行这种尝试的老画家之一,他的舞蹈作品是被公认为成功的。 正如张仃在 1963 年读了叶浅予的人物画后写的,叶浅予的各种尝试,在当时,对于国画的推陈出新,有它的重要意义。 ”这就是叶浅予在我国国画革新方面的贡献。
(选摘自黄苗子所作《裁得彩练当空舞——我所了解的叶浅予》)
周韶华: 叶浅予的情态结构”
叶先生对情态结构”的创造,完全是心灵韵律的需要,是以抽象的运动线条为骨架的空间构造。它是以人的风采、气度、情愫、神韵为艺术表现中心的,是以形体的节奏美和运动结构美为基本特征的。因此,首先进入角色的是画家本人。……他完全进入了角色,有时几乎使你难于分辨出谁是画中人,谁是作画人。与其说那是画中人,不如说这是叶老在与画中人同欢乐共歌舞,情与画浑融一体了。
这位老人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和直吐胸臆的天性,从不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感觉不到他是封建社会的过来人。古稀之后,不耕砚田无乐事,情之所钟,笔墨洋洋洒洒,这些等等,不仅溢于言表,成为他为人的风格,而且也深藏在他的情态结构”底蕴中。情态结构”已经化为他心中的一束光,总在为整体运动结构而召唤,无时不在用情态节奏统率笔墨色彩,因为他心中没有什么掩饰,用不着雕凿,有真货就不必卖假药,绝对不以媚颜去讨好于人,情真意诚,美就在其中。他就是这样在把握自己。
(选摘自周韶华所作《叶浅予艺术特征概论》)
卢沉: 叶浅予的舞台速写
画舞台速写,特别是捕捉瞬息多变的舞蹈动态,这需要特殊的本领。能画好舞台速写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正是在这一高难度的领域,充分显示了叶老高超的速写才能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叶老的舞蹈速写有两种,绝大部分是在看戏看舞时当场画的铅笔速写,用笔快速、果断、一气呵成、形神兼备。我觉得捕捉动态的速写尤其精彩。叶老善于抓住最好看的瞬间动作,寥寥数笔,笔略而意周,许多生动的舞蹈速写如《天鹅湖》《快乐的罗嗦》等,富有动态的美妙神态,令人过目难忘。这类速写最能体现叶老独特的艺术造诣。还有一些用毛笔画的舞台形象,如收编在《舞台人物》速写集里的《天鹅湖》《刘三姐》《周信芳》和《盖叫天》等,形象和画面都比较完整,有的近于绣像,如茶馆人物,这大都是为了当时报刊刊用的需要,根据铅笔速写加工整理的。这与现场速写自有不同的品味。除了仍保持速写的生动性,线条里还增加了毛笔勾勒的书法趣味。这已不是通常概念的速写”,有较多的艺术加工成分,也可以说是速写式的创作。
(选摘自卢沉所作《叶浅予的速写艺术》)
杨力舟: 叶浅予的格调精神
叶浅予先生秉性一向刚正孤傲,这也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上。本事高强而才气充溢,然 而不逞才、不使气,极其敛约。 由于他对客观事物观察深刻,对古典戏曲人物和施演的京剧名家,以及舞蹈角色和新一代演员心存敬意,坚守雅韵中和的审美旨趣,故而生拙,造型力求做到两方面同为一体的精确。 即角色的准确和演员本人造型的准确把握,消除挥写时的霸气。 虽然用笔果断、落墨肯定、神采纵悠,然而疏放生拙,自然而然地于拙”中见唯美,天真入稚拙之美,而不以俗媚轻滑取悦于人。 其儒雅深致,画如其人,格调高矣。 他做到了出神入化,达到了至今无人可以企及的地步。
可以说,叶浅予先生的国画人物是最具传统精神的写意画。他的作品豪不逊色地达到中国画人物写意精神的当代最高境界。不愧徐悲鸿的称赞 :如果有十个叶浅予,中国的文艺复兴就到来了。”
(选摘自杨力舟所作《20 世纪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高峰——叶浅予的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展览现场
叶浅予作品欣赏
各地采风
叶浅予广西风景之六纸本、铅笔
17.5cm×23.5cm1960年2012年入藏
叶浅予龙门石佛纸本铅笔
17cm×24cm1962年2012年入藏
叶浅予新工人纸本、炭笔
25cm×17.5cm1960年2012年入藏
戏剧人物
叶浅予公子与奴才纸本、水墨
21cm×26.5cm创作年代不详2012年入藏
叶浅予《野猪林》—演员袁世海纸本、铅笔
20cm×16cm约20世纪60年代2012年入藏
叶浅予《梅龙镇》 纸本、水墨
21cm×26.5cm创作年代不详2012年入藏
舞蹈形象
叶浅予快乐的罗嗦纸本、铅笔
17.5cm×23.9cm20世纪60年代初2012年入藏
叶浅予云南之春纸本、铅笔
17.5cm×23.9cm20世纪60年代初2012年入藏
叶浅予藏族舞纸本、水墨
25.4cm×17.9cm20世纪60年代初2012年入藏
体育运动
叶浅予八一体工队之二纸本铅笔
16.9cm ×23.3cm1980年2012年入藏
叶浅予八一体工队之五纸本铅笔
16.9cm ×23.3cm1980年2012年入藏
叶浅予体操宣纸水墨
14.8cm× 12.2cm年代不详2012 年入藏
动物世界
叶浅予熊纸本、碳笔
13.5cm×12cm约20世纪40-50年代2012年入藏
叶浅予狐狸纸本、碳笔
14cm×12cm约20世纪40-50年代2012年入藏
叶浅予秋虫系列之三纸本、铅笔
21cm×15cm1980年2012年入藏
植物花木
叶浅予美人蕉纸本、铅笔
21cm×15cm1981年2012年入藏
叶浅予杜仲纸本、水彩笔
21cm×15.5cm1980年2012年入藏
叶浅予丁香纸本、水彩笔
15.5cm×20.5cm1980年2012年入藏
国画大图
叶浅予马嵬坡忍唱《长恨歌》纸本、彩墨
96cm×96cm1992年1992年入藏
款识:马嵬坡忍唱长恨歌 一九九二浅予重写长安怀古
钤印 :叶(朱),浅予(白)
叶浅予舞红绸纸本、彩墨
68cm×136cm1978年1981年入藏
款识:舞红绸 一九七八年浅予写
钤印:叶(朱)、浅予(白)
叶浅予在京剧舞台上纸本、彩墨
45cm×68cm1981年1981年入藏
款识:在京剧舞台上 一九八一年浅予
钤印 :叶(朱)、中国画研究院藏(朱)
叶浅予渔家乐纸本、彩墨
68cm×68cm1981年1981年入藏
款识:渔家乐 一九八一年浅予写于藻鑑堂
钤印:叶(朱)
展览时间
2020年7月30日—8月31日
开放时间
上午9:00—11:30
下午13:30— 16:30(周一不闭馆)
预约观展 免费参观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