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任领导人普京曾经在2016年的科学教育咨询委员会会议上简单地谈起列宁,那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列宁的思想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一时间,报道消息满天飞,称普京对列宁做出负面评价,民众之间众说纷纭。
然而这些媒体所报导的并不是全部的事实,普京在说上面这句话时,其中的列宁思想只单单是指列宁“民族自治”和“国家联盟”的思想。
他对列宁提出的某些观点表示异议,其中就包括联盟国家有权利选择退出联盟这点,但是从来没有否定过列宁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贡献。
列宁的成功与失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强行征用了1500万青壮人口去打仗,这几乎是把国家一半的人都拉出去了,结果却几乎没有胜利过,还丢失了大片土地,伤亡高达数百万。
国内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土地也荒芜下来,工商业凋敝,国家经济下行严重,无论是地主还是贫民都对沙皇俄国的治理情况很是不满。
于是在1917年3月,沙俄发生了社会变革运动,这次运动成功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崭新的政权。
由于工人阶级是此次运动的主力,所以各地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临时政权,但是工人代表中的孟什维克派和参与变革运动的资产阶级则认为,无产阶级没有能力管理国家。
因此他们邀请资产阶级建立一个临时政权,如此一来,俄国就同时存在着两个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虽然拥有广大工农的支持,掌握实际的权力,但是地位却在资产阶级政权之下。
工兵代表苏维埃中的布尔什维克派希望改变这种局面,但是也没有确定的方向,直到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那时列宁已经是布尔什维克党众公认的变革运动领袖。
列宁一直坚持要由无产阶级来当家作主,认为应该尽快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起初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想法,但是不久后,资产阶级临时政权居然声称要“决意完全遵守我们对盟国承担的义务”,要接着去打世界大战。
这一消息公布出来之后,立刻引起人民的愤怒,本身俄国就是因为打仗才把自己搞成这个熊样,百姓连饭都吃不起才选择推翻沙皇的,怎么可能接受继续打仗的决定。
人们终于看清资产阶级的真实面目,纷纷响应列宁的号召,在他的领导下,十月变革运动大获成功,随后在帝国主义的废墟上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伟大事业。
列宁在晚年认为,苏维埃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建立正确的相互关系,他希望,各苏维埃共和国能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联盟,这个思想是列宁过去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的思想在新的环境下的发展。
十月变革运动后,俄国各民族地区纷纷建立起独立的共和国,而苏维埃政权宣布保证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发展,并要在各民族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联盟。
从1917年12月4日承认原沙皇统治下的乌克兰独立起,到1920年8月止,相继承认芬兰、波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家的独立。
当时列宁主张的民族自决权纲领几乎赢得了国内外各个弱小民族的欢迎,在1918年到1920年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期间,几乎所有小国都拒绝参加对苏维埃国家的进攻。
但是在国内,斯大林是明确反对这种“民族自决权”的,他在1918年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很明确地表达了这一想法。
他在指出了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利用“民族习惯”之后接着说,“这一切表明必须把自决原则解释为该民族的劳动群众的自决权,而不是资产阶级的自决权。”
斯大林在国家联盟问题上也与列宁有分歧,列宁希望各民族苏维埃共和国都有加入或者退出苏维埃国家联盟的自由,但是斯大林在组织的过程中拟订了“自治化方案”,这个方案要求格鲁吉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
列宁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斯大林有点操之过急,主张应该把“加入”俄罗斯联邦苏维埃共和国改成“同俄罗斯联邦苏维埃共和国一起正式联合成欧洲和亚洲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列宁去世后,苏联仍然有许多辉煌的时刻,但是后来为了与美国对抗,大力发展军事产业,忽略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就导致后期经济弊端十分明显。
而斯大林强硬的做派也使苏联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状况,钝化了党的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需求的感知,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苏联领导人拒绝改革,不去寻求适合苏联的发展道路,就使得危机和矛盾不断滋生,也为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隐患。
还有的领导人对人民的利益需求置若罔闻,却不停地为自己的家族攫取利益,在勃列日涅夫在位的十八年中,他的儿子是外贸部的副部长,女婿是内务部的副部长,连他的私人飞机驾驶员加耶夫也被升职为民航部长,后来还成了苏联空军主帅。
如此任人唯亲的举动,实在背离了苏联最初的道路,那是一段平静的停滞时期,问题没有被解决掉,只是被搁置在一边,等待着爆发的一天。
斯大林领导时因为没有看见改革的必要性所以拒绝改革,赫鲁晓夫在位时期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所作所为,让苏共的改革走了很远的弯路,而勃列日涅夫又把苏共领着走回斯大林的老路,戈尔巴乔夫是直接把苏共抛弃了,于是苏联开始走上注定解体的道路。
戈尔巴乔夫放任和夸大对苏共历史负面信息的传播,重新提出要将一切权力归给苏维埃,把苏共放在了苏维埃国家的对立面,却忘记了苏共是苏联人民的选择,这使得苏共的领导和执政合法性受到质疑。
戈尔巴乔夫忘记了什么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苏联目前严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应该如何调整,无视经济领域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把握好苏联最急需解决的矛盾,就急于在政事领域改旗易帜。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解体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普京上任,直面混乱于是普京继承了一片混乱,主要是在联邦事务和治理国家方面的混乱,几十个地区近几年通过的法律都跟俄罗斯联邦宪法相矛盾。
高加索战火不断,巴萨耶夫匪帮打进了达格斯坦,而在莫斯科和伏尔加顿斯克还有不明罪犯用火药炸毁了居民楼,导致数十人失去生命。
1994年下达车臣战争命令的叶利钦应该为此负全部责任,但是现在,普京却必须负责决定要如何在车臣行动,如何一举扑灭已经蔓延到邻国和威胁整个高加索地区的火焰。
从今天回头来看,普京无疑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必须清理车臣主义的策源地。
1999年12月底,普京于《独立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他在这篇长文中写道,如今俄罗斯的实力大不如前,已经不在代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水平的国家行列之中,主要原因是“在改革的这些年里,居民的实际货币收入在不断减少”。
可以从这篇文章看出,普京已经意识到了,如果不发展经济,不使俄罗斯重新成为强大的国家,就无法解决俄罗斯的问题。
除此之外,普京的文章里还讨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与贫困作斗争。
对于俄罗斯来说“实际上,阻止人们生活条件恶化的任何变革、措施都被取消了。在这方面,如通常说的,我们到达了极限,国家出现了大范围的贫困,这是最严峻的社会问题。”
普京的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行动都在向人民证明,他关心且重视民众的真实生活,并且希望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通往光明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保留过去思想和想要保护自己利益的人妄想把上层政权当成私有财产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指挥它,但是这在普京面前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并不是被高层的少数人扶持的领导人,而是俄罗斯人民自己选出来的。
普京第一个动的就是“桥媒体”控股公司的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接下来是金融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他是克里姆林宫曾经的幕后操纵者,利用人脉在叶利钦时代赚了数十亿,接着又用这些钱参政,他曾经自称是普京的支持者,但普京照样逮捕了他。
就这样,一个个寡头败落后,普京在俄罗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率,这些人的财产充公也使俄罗斯的经济快速回血。
普京不但在经济上表现亮眼,在军事上也是手段强硬,要知道他最初的支持率只有不到2%,但是在他朝车臣全面宣战后,他的声势直接一飞冲天,最后以53%支持率成功当选。
在他执政期间,一直致力于让俄罗斯恢复超级大国的地位,对内加强国家机关的权力,重新振兴经济,重视军事实力的提升;对外努力改善俄罗斯的外交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俄罗斯利益,最终让俄罗斯在国际上坐回世界强国的宝座。
于是,普京几乎成了俄罗斯全体人民的偶像、是俄罗斯的希望,所以当媒体故意曲解称普京对列宁做出负面评价的新闻出现时,俄罗斯社会上才会出现这么多争议。
普京在评价列宁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列宁坚持“民族自治”的思想,同意联盟内的国家随时可以自由退出联盟的做法是给国家埋的一颗核弹。
并且也对苏维埃政权初期,列宁的“思想统一”做法加以指责,而上述这些言论都要结合如今俄罗斯面临的问题理解。
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就收到了巨大的挫折,还有和土耳其方面的冲突,俄罗斯内外情况都比较复杂,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就成为重要问题。
他认为,苏联解体之后,各联盟国家立刻做出退出苏维埃国家联盟的选择,这正是宪法赋予它们的权力,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因此,普京的这番言论,更多还是在表达要维护俄罗斯国家统一的坚定态度,他认为爱国主义和俄罗斯民族认同感在今天的俄罗斯非常重要。
对待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时,我们要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以及他们所发挥作用的历史背景出发,来看待和评价他们。
对于列宁,我们要视其为伟人,但不能要求他做一个“完人”,对于历史上已经发生的失败,我们更要辩证看待,像普京就认为,不能丑化自己国家的历史,而是要辩证地看待,不能否定一切,用“黑色的油漆把过去全部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