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城》是挑战冷档期的自信之作|对话江志强

毒眸看娱 2024-11-09 07:40:33

“我希望未来更多拍大片的人还是相信,每一个周末都是春节档。这是一个愿望,我愿意把我的大投资第一个冲出来。”

在《焚城》正式上映之前,影片监制、出品人,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在院线经理映后见面会上的一番话,就已经在短视频平台上被疯狂转发,无数从业者为此感到振奋。对于行业来说,这比《焚城》本身能取得的成绩更加值得关注。

豆瓣开分7.6,一部分影迷将其称为“港片近十年最佳”,双平台AI预测票房在2.42亿,这些或许都是影片上映之前超出大众预期的部分。毕竟,从类型来看,灾难片这一类型一直以来在内地市场难言卖座,港片的创作瓶颈也是一段时间以来有目共睹的难题。

如何在这两个方向上破局,江志强对毒眸直言,“只要有好故事,就能吸引观众进场。”

灾难片需要新叙事

对于《焚城》而言,有很多个“第一次”。比如,在此之前,香港地区鲜少有灾难片,以及它还是一部聚焦于“放射物泄漏”的灾难片,这在灾难片史上也十分罕见。

在江志强看来,灾难片难以成行,曾经是技术难题,后来则是故事建立信任度的难题。“以前大家喜欢看灾难片,是因为他的视效很过瘾,让观众有新鲜感。而海外的特效技术非常成熟,所以海外之前做灾难片很成功。”江志强表示。

这也是香港这一地区此前少有灾难片出现的原因之一。只不过,到了现在,视效对观众的吸引力已经比过去大有下滑,所以在江志强的观察里,现在的观众要看的是故事好不好,故事成不成立。

“成立”这一点,其实比大多数人的想象要更难。江志强提到,“观众已经习惯了在美国有地震、有火灾,甚至有外星人来入侵。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地方,要让观众相信这些灾难会发生,是很难的。”

因此,决定做《焚城》,首先是因为江志强找到了事实上的基点,有了它才有了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能成立的基础。2019年,江志强看到了《时代周刊》转载2016年香港的一篇报道,当中提到美国一位研究电子垃圾回收的环保专家,追踪到发达国家的很多电子垃圾被运来了香港。通过与香港本地环保人士与记者的联合调查,他们怀疑有非法商人在香港拆下电子垃圾其中有用的电子零件后,再将其他垃圾转运到东南亚国家。“所以为什么我敢拍一部香港的灾难片,是因为我希望观众了解到这个真实存在的事情,我不是在拍外星人来偷袭香港这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江志强表示。

但“放射物泄露”这一类事件,并不像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灾难如此可视化,如何在摆脱视觉依赖的情况下完成一部出色的灾难片,是《焚城》要面对的另一大难题。因此,影片只能用侧面的方式去展示灾难的残酷性,比如加入了一些对接触了放射物的人伤口的展现,比如刘德华饰演的角色范伟立多年之后皮肤上的一些变化,还有基于放射物遇水则爆的特性,加入了台风即将登陆的设定,将灾难的抢救时间框定在24小时以内。

毒眸此前专门进行过对灾难片这一类型的分析(点此阅读:《撤档,灾难片是“无效大片”吗?》),在国内市场中,取得过较佳商业成绩的灾难片凤毛麟角,除了早期的技术掣肘之外,也因大部分国产灾难片均与意识形态绑定密切,随着主旋律影片的受欢迎程度而起落。不过,时间来到近几年,更多的国产商业片正在选择切换视角,把主视角放置在小人物的身上,聚焦小人物面对灾难来临时的人性抉择。

《焚城》则是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即港府在面对灾难时的应急处理决策,以及潜藏在决策之中的各方利益博弈。这一点上也受到了当年在内地市场票房火爆的《寒战》系列影片影响,当时不少观众反馈喜欢其中郭富城饰演的刘杰辉和梁家辉饰演的李文斌在警察局吵架的戏码。于是《焚城》在编剧过程中,选择了加入一条政府的叙事线,“我们核心想表达的其实不是有多少坏人,影片里除了非法转运的商人算坏人之外,其他人都只是立场不一样,从自己的立场来做决定。”江志强表示。

港片转型,靠质不靠量

除了《焚城》之外,江志强近几年做的创新性探索并不少,《还是觉得你最好》《毒舌律师》等在港片中称得上一抹异色的电影均出自他的手笔。

与《焚城》这样的“大片”相比,《还是觉得你最好》和《毒舌律师》不单是在类型上和成本投入上有差异,在针对受众上也大有不同。在江志强的出品策略中,会有针对粤语区和非粤语区电影的区分,而像《还是觉得你最好》这样的港式喜剧,依赖粤语区观众共通的地域文化而产生共鸣。

但《焚城》是很明显的对非粤语区的开发思路,江志强透露,在香港和内地路演时收到的观众反馈基本一致,同时影片也在海外发行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因为这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而是去呈现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比如道路堵住了去帮忙推车的普通人也是英雄,所以它应该能收获到全世界观众的感动。在海外发行过程中,不少人对于发达国家将电子垃圾偷偷运到第三世界国家的主题很感兴趣。”

观察观众对电影的反馈,是江志强日常工作中的必修课。他的方式是,亲身买票坐到影院中去,观察每一位普通观众对于不同电影的反应,“有的人看一半就走了,有的人边看边玩手机,你就知道什么样的电影能让观众感兴趣了。”

这种观察所带来的结论,是他对故事的信心。像外界讨论已久的港片类型固定化,总是徘徊在警匪片、动作片等有限的类型中打转,在江志强看来,如果有好的故事,警匪片、动作片还是会有观众继续买单,“没有哪个类型是不行的,只是看有没有好故事而已。”

港片的创作生态中的确存在一些老大难的问题,比如大众时常提到的“港星青黄不接”等,但除了台前的演员之外,幕后的工作人员也面临着人才培养的难题。江志强提到,“因为现在香港每年的电影剧本量越来越少,所以确实是给这些年轻的工作者少了一些工作的机会。”

结构性难题也并非没有破局的机会,在江志强看来,香港现在不是需要拍更多的电影,而是拍更多的好电影。只有好电影才能有效地将观众拉回影院,也能让投资人意识到港片还值得投资。

中国电影不能只靠档期

电影中,白宇饰演的角色黎杰峰和一众消防队员一起,在灾难面前选择逆行,为更多民众的安危保驾护航。而电影之外,江志强选择将自己的大制作影片放在冷档期上映,试图打破片方对冷档期的不信任度,这何尝不也是一种“逆行”呢?

冷档期已经几乎成为了中小成本影片的天下,对于广大中低频观影的观众而言,几乎已经不存在冷档期出门看电影的可能性了。

去年的电影市场,非档期票房表现就已经并不乐观了。据灯塔《2023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23年非档期票房占比仅32%,不仅远不及疫情前2019年的43%,比2021年的42%也大有下滑。

到了今年,情况更难乐观。截至目前,2024年票房排名前30的影片中,仅5部影片是在非档期上映的,除《周处除三害》之外,其余均为好莱坞大片。也就是说,稍微成体量的国产大片几乎完全没有勇气在非档期时间上映。

对《焚城》来说,江志强也透露,曾经考虑过定档国庆档,但由于影片后期制作赶不及,于是便只能向后推迟。但挑战冷档期的这个种子其实早就在他的内心埋下,“因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观众的认知里面,一年当中感觉只有春节才有好电影,带爸爸妈妈去看,其它时间都不怎么进电影院了。那其它的电影该怎么办呢?我自己看事情看得比较长远一点,所以我当时就说,这个风险我来冒,总要有一个疯狂的人去做一个疯狂的事情。我也知道我失败的概率很大,但我愿意尽我一切的努力去做这个疯狂的事情。因为我对这部电影有信心,我相信观众会支持我这个决定。”

实际上,“冷档期没人看电影”与“冷档期没有足够吸引人的电影上映”二者是同时存在的,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中几乎没有多少案例能证明当二者分开之后,结论还是否成立。因此,如要控制变量地研究市场,《焚城》应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变量。

自国庆档之后,市场再度迎来降温,《毒液:最后一舞》上映之前,单日票房最低时低至2400万的冰点。《毒液:最后一舞》的到来缓解了市场的冷清,该系列首部作品2018年在国内收下了18.7亿票房,是国内观众尤其喜欢的好莱坞IP。而《焚城》在《毒液:最后一舞》的票房下探时完成了一波接力,走出首周末之后,连续蝉联单日票房冠军,也实现了单日票房逆跌,预计能走出不错的长尾。

虽然预测票房2.42亿的成绩,在过往的港片序列中并不能算名列前茅,但横向对比今年的电影市场,已经有望成为冷档期上映影片在引进片之外的第一。很难预料如果它选择某个热门档期上映能取得更好或是更坏的结局,但对于所有还在对今年市场保持观望的从业者来说,它毫无疑问是一剂强心针。

“我是真的希望观众能恢复以前一样,不说每个周末,起码一两个周末都能去看一部电影。”这是江志强发自心底的愿望,愿望总因有人付诸行动而动人。

0 阅读:14

评论列表

這個深夜裡

這個深夜裡

1
2024-11-10 10:08

刘半桶口水

毒眸看娱

毒眸看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