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苹果以卓越的设计、创新的技术和引领潮流的能力,长期在行业中独树一帜。然而,近年来苹果的产品发布策略可以说是引发全球果粉们的不满,以今年iPhone 16系列为例,全系又是挤牙膏式的升级,从大众期待的视角而言,是远不及预期的,
“挤牙膏”成了苹果的致胜法宝?
从iPhone 11到iPhone 16,尽管每一代都引入了新的硬件特性和功能,如更强大的处理器、改进的摄像头系统,融入AI功能等等,但这些升级对于一代新产品而言似乎可以用不值一提来形容。
但小幅度升级真的只是因为苹果技术不行了吗?其实也未必,我们从商业角度上来分析,iPhone作为全球最畅销的手机是没有任何争议,不管你怎么骂,iPhone多年来连续霸榜全球市场是事实。
对于iPhone而言,可以说是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不管技术是否领先,但销量确实是领先的。在这种状况下,从商业角度来说,iPhone其实不需要跨越式升级,就能大概率保障到现有的销量,这种挤牙膏的策略一方面是因为苹果深谙消费者心理学,擅长在逐步发布新产品和功能的过程中,塑造并强化品牌忠诚度;另一方面,这种策略也符合苹果长期以来稳健的经营哲学。
简单点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当你成为一个随随便便就可以跑到百米5秒的运动员的时候,你是愿意继续刻苦训练冲击自己的极限,还是从8秒开始轻松跑,每次都破一点记录呢?
苹果挤牙膏为啥还有那么多果粉存在?
iphone挤牙膏是事实毋庸置疑,但苹果在全球的绝对领先和庞大的果粉,同样也毋庸置疑。这两件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的事情,其实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苹果拥有高质量的硬件产品设计和一流的软件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卓越的体验。A系列芯片与iOS系统的完美配合,使得iPhone在性能、流畅度和用户体验上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当然最核心的还是iOS系统衍生的苹果生态,全球独一份,还让苹果做大了,任何人都无法进来插一脚,这就是降维打击。
其次,苹果拥有大量忠实的用户群体,这也是其销售额一直保持良好的重要原因。苹果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其用户相信苹果的产品能够带来最佳的体验。此外,苹果还通过多设备互联互动的模式,如iPhone可自动连接AirPods耳机,并自动切换到其他苹果设备,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粘性。很多果粉都是苹果全家桶的用户,多生态协作的形式,导致你想换机也会因设备捆绑带来的羁绊,导致你失去耐心和兴趣。
最后,苹果在海外的软件生态体验要优于国内流行的安卓机,虽然安卓在国外依旧可以使用谷歌相关服务,但就体验而言苹果的丰富性确实更强。
因此,从这几个维度不难看出,iPhone就产品力而言虽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顶级,但依然在很多领域领先或者达到第一梯队的水平,同时IOS封闭的生态,让苹果没有竞争对手,最后就是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线覆盖广,而且都是热门产品,很多果粉在设备和系统双重闭环的状态下,几乎就相当于被苹果锁定,未来不出现大的问题,很难再流向其他品牌的机型。
“挤牙膏”是商业妙招还是创新乏力?
关于苹果“挤牙膏”现象,到底是张弛有度还是真的不行了呢?或许真实的原因也只有库克和各位大股东们知道了。
不过从一些数据上我们可以来简单分析下,首先,近年来,苹果在研发投入上的比例远低于其竞争对手,如三星和华为。特别是华为,其研发占比高达23%,远超苹果的6%~7%。这种投入差异直接导致了苹果在技术创新上的滞后。此外,苹果近年来的产品更新更多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微调,而非开创性的突破。这种现象在iPhone 16的发布上尤为明显,该机型并未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反而再次让人感受到“挤牙膏”的无奈。
而从近年来热炒的苹果汽车的研发结果来看,也不难看出,苹果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科技之神,即使是人才、金钱都不缺的情况下,也并非是啥事都能干成。
因此,我个人观点认为,iPhone 16系列继续挤牙膏首先就是苹果对于自己不可撼动地位的有恃无恐,其次也说明了,苹果研发效率、结果上,确实可能不及我们的预期。毕竟当代技术日新月异,iPhone已经连续5年以上没有出现大的更新,如果按照技术储备来猜测,五年时间的技术储备早已没有太多实用价值。
苹果能否持续引领潮流?
这个话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诺基亚几乎一夜之间被苹果拉下神坛,而谁又能确定未来的某一天不会出现一个新的手机形式,将苹果拉下神坛呢?
当然起码从当下的触屏机时代而言,苹果的竞争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从产品角度来说,对比国产手机,苹果可以升级的点非常多,只要随便把国产手机的领先功能移植到新的iPhone上,iPhone起码在国内的市场竞争力又能变的更强。
所以我认为,短时间内苹果似乎真的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因为挤牙膏导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当然长期来说,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苹果会从哪突然冒出来。
(899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