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午11点43分,四川内江的甜城湖边突然响起巨大的水花。一辆轿车失控,冲破护栏,猛然坠入湖中,车头激起三米高的水花。

车内被困着三条生命!此时的现场充满了惊慌与紧张,岸边围满了人群,大家纷纷尖叫,紧张的气氛中,很多人甚至拿起手机拍摄这一幕。
在这生死时刻,一个看似普通的男人做出了紧急反应,冲向了河水。

这位54岁的中年男子叫陈厉斌,拥有三十年汽修经验的他并未考虑到任何复杂的救援技巧,只是凭着多年来对机械的了解和对生命的责任感,立刻行动了起来。
他甩掉外套,抓起车内的应急锤,跳入了水中。这一刻,他没有时间去想“黄金1分钟救援法则”,也没有考虑过正确的救援顺序,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救出被困的人。

他的举动却没有得到全网的认可,反而遭到了大量网友的猛烈批评。
“前窗砸开了!”随着一声欢呼,陈厉斌终于在水中砸碎了轿车前窗的玻璃,透过水面,他看到车内的司机终于探出半个身子。但随即发生了意外——车头突然沉了下去,轿车如同一个倒扣的碗,猛地向水下沉。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陈厉斌呛着水拼命呼喊:“救命…还有人吗?”但此时,车尾已经完全没入水中,剩下的两名生命永远困在了这辆铁皮棺材里。
事发突然,现场并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周围的人群大多只是举着手机拍照录像,没人能出手相助。

陈厉斌的女婿都博涛套上游泳圈,也赶到了事发地点。尽管他平时不会游泳,但此刻,他和陈厉斌一样,依然无所畏惧,竭力前行。
在事后,陈厉斌为自己冲动的举动感到深深的懊悔和自责,站在急诊室门口,他抓紧了自己的头发,痛心疾首地说:“要是当时能有根长绳子,或许结果就不同了。”他并不知道,他的行为已经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围绕这起事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许多网友对陈厉斌的“前窗砸开”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大家纷纷指责他不懂得“黄金1分钟救援法则”,认为砸前窗的举动反而加速了车子下沉,导致了两名被困人员的死亡。

在全网的怒火中,指责的声音几乎压过了对救援行动的赞扬。键盘侠们挥动着手中的笔,毫不留情地斥责陈厉斌“英雄做得不好”。
而更多人似乎忽略了,陈厉斌和他的女婿都博涛其实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死关头,第一时间想到了去救人。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面对危机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已经是一种勇敢,而非每个人都能冷静思考和掌握完美的救援方法。
对于这一切,水上救援的专业人士也做出了不同的看法。确实,在车落水时,车内的密封性应该保持,避免水涌入车内加速下沉。

而“黄金1分钟救援法则”也的确强调砸后窗或天窗,以减少水流的进入。然而,这些专业知识对于没有任何水上救援经验的普通人来说,并非易事。
毕竟,当看到一个人被困水中,如何能够冷静地不伸出援手呢?这份见义勇为的情感,是需要理解和支持的,而不是轻易地被否定。

此刻,想起去年郑州暴雨中那个曾跪地痛哭、表示“没救够人”的退伍兵,他的心情和陈厉斌此时的心境几乎是相同的。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那些没有经过训练、没有掌握专业技能的普通人,却依然挺身而出,想要为他人争取一线生机的行为,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遗憾的是,陈厉斌和都博涛的救援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面对热议与指责时,我们应该反思,何时我们能更加宽容、理解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
如果我们只是在事后从专业角度评判,是否会让更多的热心人不再敢在危急关头伸出援助之手?社会的温暖,来自于无私的帮助,而不是冷漠的指责。

真正的错误救援,并不是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的自发行为,而是对那些见义勇为者的冷眼旁观与指责。希望我们能记住,善良不需要持证上岗,真正的错误救援是坐视不理的冷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