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在江苏常州那弥漫着悠悠墨香的书香门第,周琪如一颗璀璨星辰般降临。然而,命运弄人,小儿麻痹症如恶魔般肆虐,残忍剥夺他自由行走的权利,自此,拐杖成为他形影不离的伙伴。但磨难并未将他打倒,自幼深植于心的书画热爱,在困境中愈发蓬勃生长。
儿时,周琪随父亲学画,他对绘画的专注执着,恰似虔诚的信徒侍奉神明。无奈父亲在儿女中,他得到的教导有限。家境贫寒,他只能先用劣质元书纸反复描摹,即便画面灰暗、层次难辨,他也从未放弃,待到画技有所提高,才用正式宣纸,长期的自我鞭策、坚持学画,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84 年,命运的曙光降临。张大千弟子,聋哑艺术家谢伯子,以非凡慧眼发现周琪天赋。虽无法言语,却以灵动手势,如指挥宏大交响乐般,为周琪揭示绘画奥义。每一次比划,皆为艺术的深情诉说,让周琪领悟到绘画不仅是线条与色彩的交织,更是灵魂与世界的对话。周琪深知,这是命运馈赠的珍贵机遇,自此,他以更坚定的姿态投身艺术。
同年,周琪进入福利工艺品工厂,开启艺术生涯。工作中,他以自强自立为翼,业余时,全身心沉浸创作。他巧妙融合父母传授的精湛篆刻与绘画,在艺术天地开拓独特领域。他常想,艺术应是多元融合的探索,如同百川归海,方能汇聚磅礴力量。
恋爱时,女友家人的质疑如巨石压心。但周琪坚信,行动是最好的证明。他苦练绘画,开残疾电瓶车接送乘客,用坚持与担当赢得认可。他感悟到,生活的挑战如同雕刻刀,虽带来疼痛,却能雕琢出更坚韧的灵魂。
婚后,周琪在家庭与艺术间寻得平衡。他对绘画的感悟愈发深刻,运墨如舞者轻盈跳跃,章法似智者布局谋篇。他认为,绘画是内心世界的映照,每一笔都应承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向往。
2006 年起,周琪作品在各地画展绽放光芒。《山高水长》诉说岁月沧桑,《时代的步伐》展现时代激昂。他的愿景,是让作品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跨越地域与文化,传递希望与力量。他希望,自己的艺术能如春日暖阳,驱散阴霾,温暖每一颗心灵。
周琪,这位以梦为翼的艺术家,在艺术征途上逐光前行。他用残缺身体,绘就完整人生;以坚韧意志,奏响生命华章。他的艺术,如璀璨星辰,照亮漫漫艺途;似悠扬旋律,萦绕人们心间。他是命运的强者,用画笔书写传奇,让我们在他的艺术世界中,领略生命的不屈与美好,感悟艺术的无尽魅力。
(栾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