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X|加州理工学院高伟教授团队|微针传感器:皮肤间质液分析的新前沿

科创中国 2024-10-16 13:42:59

导读

个性化医疗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可穿戴生物医学设备的开发,用于实时生物标志物监测和诊断。传统的侵入性血液诊断既痛苦又只能提供偶尔的健康评估。为了解决这些局限性,微针传感平台应运而生,利用间质液(ISF)作为连续健康监测的替代生物液体,具有微创和无痛的特点。本综述旨在全面概述微针传感器技术,涵盖微针设计、制造方法和传感策略。此外,文章还探讨了监测电子设备的集成,以实现持续的体内监测。介绍了微针传感平台在监测和治疗方面的代表性应用,以及其革命性改变个性化医疗的潜力。最后,讨论了微针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前景。

图文摘要

01. 介绍

图1. 微针传感平台概述。

02. 微针传感平台概述

图2. 皮肤层结构示意图。

03. 微针设计

图3. 微针设计。A 微针结构设计的考虑因素;B 微针结构的设计参数;C 微针制造技术的类型;D 通过深反应离子蚀刻工艺制备的硅微针阵列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E 通过激光切割和弯曲工艺制备的不锈钢微针阵列的SEM图像;F 通过微模塑制备的聚苯乙烯微针贴片的光学图像;G 二次光聚合3D打印微针阵列的SEM图像。

04. 传感策略

图4. 电化学微针传感器平台。A 基于安培酶传感器机制的示意图;B 集成了葡萄糖氧化酶的微针葡萄糖传感器;C 微针葡萄糖传感器在葡萄糖注入下的安培响应;D 基于电位离子选择膜(ISM)传感器机制的示意图;E ISM改性微针Na⁺和K⁺传感器;F Na⁺传感器在Na⁺浓度增加时的电位响应;G 基于伏安适体传感器的示意图;H 适体结合的多重微针传感器;I 随着Irinotecan和Doxorubicin浓度增加的伏安响应。

图5. 光学微针传感器平台。A 荧光传感器机制的示意图;B 荧光染料修饰的微针内毒素传感器;C 随着LPS浓度增加的荧光响应;D 比色传感器机制的示意图;E 色谱试剂修饰的微针多重传感器;F 随着尿酸浓度增加的比色响应;G 等离子体传感器机制的示意图;H 基于等离子体的微针尿酸传感器;I 随着尿酸浓度增加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响应。

图6.集成策略。A 微针外部集成方法;B 与吸引辅助微流体传感系统结合的中空微针;C 传感器设备的照片;D 集成了可膨胀聚合物微针阵列的离子选择电化学传感器;E 离子选择传感器和微针阵列的照片;F 微针内部集成方法;G 使用酪氨酸酶修饰的糊状物的微针基左旋多巴(L-Dopa)传感器;H 填充了酪氨酸酶修饰糊状物的中空微针照片;I 涂有金和聚噻吩羧酸-葡萄糖氧化酶(pTCA-GOx)层的微针葡萄糖传感器;J 微针上Au/pTCA-GOx层的SEM图像。插图显示pTCA-GOx沉积前的Au涂层微针。

图7.监测电子设备。A 监测电子设备的主要功能;B 基于智能手机的集成微针传感平台,用于电化学葡萄糖检测;C 基于智能手机的集成平台示意图;D 硬币大小的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E 集成微针(MN)-智能手机核酸扩增平台。

05. 应用

图8.监测应用。A 用于连续和多重检测的微针传感贴片;B 微针传感贴片的照片;C 使用集成微针传感贴片在间质液中对酒精、乳酸和葡萄糖的连续监测;D 用于治疗药物监测的微针传感器;E 附着在大鼠上的治疗药物监测微针贴片的照片;F 微针传感器对不同托布霉素剂量的响应;G 用于监测脂多糖诱导的免疫反应的微针贴片;H 脂多糖注射后IL-6传感微针的荧光响应。I IL-6的浓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灰色,血清)和微针传感器(蓝色,间质液)在生理盐水和脂多糖处理后测量。

图9. 集成治疗。A、B 用于实时葡萄糖监测和原位胰岛素治疗的集成微针平台的示意图(A)和照片(B);C 糖尿病大鼠上的微针葡萄糖传感器和胰岛素释放微针的照片;D 通过实时测量葡萄糖水平对糖尿病大鼠进行胰岛素控制输送;E、F 用于连续葡萄糖监测和胰岛素输送的迷你化闭环微针贴片的示意图(E)和照片(F);G 使用集成微针贴片对糖尿病大鼠进行闭环胰岛素治疗的效果;H 用于生物传感和电刺激的集成微针平台;I 由眼球运动产生的电压差的测量;J 使用微针对猪肌肉进行电刺激。

二维码查看全文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4258-024-00028-0

引用格式

Kim, G., Ahn, H., Chaj Ulloa, J. et al. Microneedle sensors for dermal interstitial fluid analysis. Med-X 2, 15 (2024). https://doi.org/10.1007/s44258-024-00028-0

作者简介

金廣默 (Gwangmook Kim),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医学工程系的博士后研究员,师从高伟教授。于2021年获得延世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基于微针的生物传感技术,包括基于酶和适配体的电化学传感器,以及高分辨率微针制造技术.

高伟,加州理工学院医学工程教授和Ronald and JoAnne Willens特聘教授,2014年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7年期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博士后工作研究。曾获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奖、海军研究总署青年科学家奖、斯隆研究奖、IEEE医学与生物学工程学会青年成就奖,IEEE传感器理事会技术成就奖,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等诸多奖项,入选麻省理工技术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榜单。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可穿戴设备、生物传感器、柔性电子、微纳机器人与纳米医学等。

0 阅读:3
科创中国

科创中国

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