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视察战略侦察无人机朝鲜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一个接一个。最近啊,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志在视察预警机的时候,顺便还去看了看他们国家的另一款厉害的空军装备——某款大型的战略侦察无人机。
朝鲜神秘新无人机像极了美版“全球鹰”根据朝中社的报道,这款超厉害的无人战略侦察机,能追踪监视各种战略目标和敌军在陆地或海上的活动,还用上了最先进的AI技术。经过测试,它的性能确实很牛。新星-4无人机的几次亮相要说最让人意外的,还得是它的外观——简直就是一个朝鲜版的RQ-4“全球鹰”啊!整体造型跟“全球鹰”一模一样,就连机身上的射频系统细节都差不多。朝鲜的这款“主体鹰”也用了类似“全球鹰”的配色:主翼是浅灰,机身是深灰。远远一看,除了机身上的朝鲜文字,你根本分不清这是朝鲜造的还是美国造的。估计在美国的诺格公司的设计师们要是看到这个,都能气晕过去。
揭秘朝鲜“主体鹰”无人机其实啊,这朝鲜的“主体鹰”,就是他们那个新星-4无人机,这个项目早就有了,至少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吧。最早被大家看到的时候,是在2023年6月。那时候,西方的一些商业侦察卫星公司,在平壤的那个方岘机场拍到了正在跑道上测试的新星-4无人机。一看就知道,这飞机的翼展超过了35米,跟美国的RQ-4“全球鹰”一样,是个大型的战略无人侦察机。不过呢,当时也没法确定这飞机到底有没有成功首飞,或者是试飞进展怎么样。
朝鲜首次公开“新星-4”无人机不过嘛,这个问题没多久就有了答案。2023年7月,当时的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来朝鲜访问,还去参观了朝鲜举办的“武器装备展览-2023”。在这次展览会上,之前在方岘机场拍到的那种无人机又出现了,而且据说它的型号是“新星-4”。在现场拍的照片里,展牌上写着“新星-4”无人机已经完成首飞啦,还有从空中拍的照片作为证明呢。这下子,外界总算清楚朝鲜的“主体鹰”无人机项目进展到哪一步了,这也是头一回这么明确地知道。
朝鲜“主体鹰”:突然惊艳四座不过呢,从那以后,“主体鹰”这玩意儿又开始低调起来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它几乎就没怎么露面。朝中社基本上也没提这个型号的事儿,就连美国那些侦察卫星也没在方岘机场拍到过它。这就让人忍不住想,这玩意儿是不是朝鲜随便搞出来的一个不太靠谱的战略忽悠项目啊?结果没想到,等到它再次出现的时候,直接就惊艳四座了!金正恩亲自去视察,朝中社还全程拍视频直播,各种细节都给咱们看了个遍。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玩意儿估计快成气候了。那么问题就来了,新星-4的技术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朝鲜的“主体鹰”,它的技术到底靠不靠谱,设计水平高不高?它的真实性能又到底咋样呢?
朝鲜“新星-4”是不是剽窃了“全球鹰”?从技术来源的角度来说啊,咱们对朝鲜的“新星-4”真是摸不着头脑,这玩意儿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要是说它是巧合的设计吧,这也太巧合了吧,简直跟人家“全球鹰”一模一样。咱们自己也有战略无人侦察机,像无侦-7就挺典型的,但咱们的无侦-7可没照搬“全球鹰”,而是用了很复杂的菱形机翼设计。所以我觉得啊,“主体鹰”这个东西,十有八九是参考了“全球鹰”。不只是靠韩国那边的情报,可能还做了机身测量,甚至根据照片做了3D模型,甚至有可能拿到了“全球鹰”的真家伙。
美军无人机残骸为何频繁落入他人手中现在能说得清的啊,“全球鹰”这种无人机,还有它的升级版“人鱼海神”,这些残骸呢,不是在美国人手里的情况,就只发生过一次。那是2019年6月的事儿,那天美国的一架“全球鹰”无人机在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甘省库默巴拉克上空,被伊朗革命卫队的防空部队给打下来了。这飞机被打下来以后,基本上还是完整的,就被伊朗革命卫队给收走了,美国人压根就没拿到。你说巧不巧,这事儿说不定就被朝鲜盯上了,他们可能就是通过这个机会,去研究“全球鹰”的外形和里面的结构,然后把它当成自己研发无人机的一个参考。
攻坚克难之航空发动机选择设计思路有了,那接下来几个关键技术点咋整?我觉得“主体鹰”至少得攻克三大难关:首先就是航空发动机。美国的“全球鹰”用的是劳斯莱斯AE-3007/H涡扇发动机,这玩意儿专为公务机设计,特别小巧,长2.705米,直径0.978米,重719千克,最大军用推力42千牛,推重比大约是5.6。这发动机性能杠杠的。但问题是,朝鲜根本搞不定这么高端高效的涡扇发动机。所以我觉得,“主体鹰”可能得退而求其次,用米格-21战斗机上的涡喷发动机Р11-Ф-300。这发动机带加力燃烧室时长4.2米,不带加力燃烧室的话,跟AE-3007/H差不多大小,最大军用推力4200千克。要是不用这个,好像俄罗斯还真没什么合适的涡扇发动机能直接给“主体鹰”用了。
主体鹰为何选用涡喷发动机?当然啦,要是装涡喷发动机,这飞机的油耗肯定不好看。不过嘛,首先呢,涡喷发动机在高空其实还是有点经济性的优势的。再说了,对朝鲜来说,战略无人侦察机又不用像“全球鹰”那样非要飞个24小时不停,朝鲜半岛也没多大,哪需要那么长时间续航啊。所以啊,我觉得“主体鹰”用米格-21上的那种涡轮喷气发动机,应该就够用了。
朝鲜“主体鹰”无人机之谜:机翼从何而来第二个就是它的那个复合材料大翅膀。你看美国的RQ-4B这种无人侦察机,用的是超级先进的复合材料层压工艺做的机翼,那机翼有39米长,分成了两段,全都是用复合材料加环氧树脂做骨架,再贴上蒙皮,最后放到一个超大的热压罐里高温高压压出来的。朝鲜哪来的这种大型热压罐,能做出一体成型的复合材料机翼啊?要是用铝合金做机翼的话,凭朝鲜现在的材料科学水平,怎么可能把机翼做得这么漂亮,像那个“主体鹰”的样子?这飞机的机翼强度估计都有问题。再说了,就算朝鲜真的有这种大型热压罐,它除了这款大无人机之外,好像也没别的飞机需要用这么长的机翼。而且新星-4这种无人机肯定造不了多少架,这就意味着朝鲜为了这几架无人机专门搞一套特别贵的专用设备,这成本直接就高到天上去了。所以大伊万实在想不通,朝鲜到底是怎么造出这个机翼的。
朝“主体鹰”无人机 wings 之谜要是非得解释的话,我觉得朝鲜的“主体鹰”无人机,要是用那种像RQ-4那样的复合材料大翅膀,那这翅膀八成是俄罗斯帮忙搞出来的。你看俄罗斯最新的MS-21客机,它的翼展有35.9米呢,这个长度跟朝鲜的“新星-4”无人机的翅膀差不多长。而且MS-21的翅膀也是复合材料做的,听说还用了先进的非热压罐工艺,这种工艺比复杂的热压罐工艺简单又省钱。要是朝鲜真有这方面的需求,理论上可以从俄罗斯买复合材料做的大部件,而且这些部件的大小跟美国的“全球鹰”差不多。所以,“主体鹰”的这个复合材料大翅膀很可能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测啦。
无人机能装啥:技术难点与挑战第三个技术难点估计就是无人机能装啥了。你看RQ-4“全球鹰”,它带的东西可不少,有LN-100这种前视红外设备,还有LN-100G这种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至于它的海军版本MQ-4C“人鱼海神”,除了前视红外/光电侦察系统(AN/DAS-3),还有AN/ZPY-3型SAR雷达和AN/ZLQ-1电子支援系统,不过还有很多别的任务载荷没公开呢。但对朝鲜来说,这些东西他们根本搞不定啊。他们的合成孔径雷达几乎是一片空白,高端的相控阵雷达也没啥技术积累。那些预警机上用的相控阵雷达到底能不能正常工作,咱们也说不准。而且,先进的电子支援(ESM)和电子对抗(ECM)设备,他们现在也做不出来类似水平的东西。
朝版“全球鹰”能耐几何待检验所以啊,朝鲜这款战略侦察无人机,飞机倒是造出来了,也能飞。它俩技术难题——航空发动机和复合材料的大翅膀,也算是克服了。不过它到底能装啥任务设备,这事儿还真不清楚。除非再去俄罗斯那边找找门路?比如从俄罗斯弄套合成孔径雷达装上?再淘点电子支援设备?具体咋样咱也不知道,还是那句话,得等这无人机真去执行任务了,才能知道它到底行不行。
朝鲜神秘预警机“主体鹰”最后做个总结吧。说到朝鲜的预警机,刚和大家聊过的那个虽然也不咋地,但至少还能飞起来。可这“主体鹰”就太玄乎了,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主体鹰”的外观和美国的“全球鹰”一模一样,看着技术含量也不低,特别是那个复合材料的大翅膀,真是超出我们的想象。你说这是不是技术外泄太厉害了?还是背后有大国在撑腰?唉,想想都让人头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