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战乱中成长,从冲洗员到“副导王”,最终成为香港电影的里子

南红故事 2024-01-19 18:34:55

如果说王家卫是香港电影的面子,那么王天林就是香港电影的里子。

不过,现在王天林这个名字已逐渐被人遗忘,人们偶尔谈论起他时,总会说上一句:”哦,原来他就是王晶的父亲。”

但就算把十个王晶加在一起,也不及他父亲王天林那样励志、那样传奇。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句话用在王天林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他本身就是一棵大树。

可在很久很久之前,这棵大树也只是一粒种子。他从发芽、生长,再到屹立不倒,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

而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贫苦、战乱、流浪、打拼、稳定、成名,几乎每一步路走的都是如履薄冰。

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一生居然会经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1.

1928年,上海。彼时的上海军阀、黑帮等各方势力纷乱交错,表面上虽流露着一番车水马龙、夜夜笙歌的繁荣,暗地却是风起云涌,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也就是在这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下,王天林出生了。出生后,王父觉得儿子王天林天生五行缺木,便为他取名叫王树林。后王天林流浪到香港,从事电影行业后,觉得树林不好听,便改名叫天林。

王天林当时家境富裕,生活也颇有小资的味道。但随着王天林长到十岁后,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瞬间没了经济收入,随即生活便逐渐变得贫苦。

但这期间,王天林并未停止读书。直到他读到中学一年级的时候,战乱全面爆发,随即他停了学。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天林的叔叔王鹏翼来看望王天林一家。王鹏翼是做电影买办的,长期往返于广州、上海、香港一带。

他一到王天林家后,看到王天林家的生活条件已经大不如前,便向王天林的母亲表示,要把王天林带走,一是为了减轻王天林母亲的负担,二是为了让王天林跟他学一些谋生的本事。

就从这时起,十几岁的王天林便开始跟着叔叔王鹏翼,去广州、珠海等地讨生活。后来随着战乱蔓延,王天林又跟着叔叔跑到香港暂住。

但稳定的日子在那个年代是极其珍贵的事情。王天林和叔叔在香港没住多久,战争又蔓延到了香港。

于是,王天林又开始逃难,从香港一路跑到了广西桂林。到达桂林后,王天林也没敢多停留,又经过一番长时间的徒步赶路后,跑到了贵阳。

贵阳让王天林过了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他在这里找到了一份比较轻松、有趣的工作,就是在戏院里为观众带路找座位的工作。

很多年之后,当王天林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他表示当时除了给观众找座位之外,他还要拿着刺刀在门口站岗维持秩序。

王天林的这段经历,一直持续到了1947年。

1947年,随着战火平息,王天林又跟着叔叔回到了香港。

一到香港后,王天林的叔叔便将王天林带到一个在电影公司任职的朋友面前,请他帮王天林找份工作。

朋友没多说什么,看着王天林年纪还小,于是便安排他做起了胶片冲洗员。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王天林算是真正的接触到了电影,从而也开始了他的片场生涯。

2.

1948年,香港。彼时,正在做胶片冲洗员的王天林,又被公司安排,成了片场的录音助手。

而就在王天林为当上片场录音助手乐得合不拢嘴时,摄影师助手里梁洪却悄悄来到他的身旁,问他在高兴什么!

王天林听到梁洪的话后,便将他当上片场录音助手的事情说了一遍,但梁洪听完后,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细细考虑了一下后,才对王天林说:“那你以后打算做什么呢?”

梁洪的这个问题瞬间难住了王天林,因为他确实没想过以后做什么。而就在他一脸迷茫时,梁洪又跟他说:“我觉得你应该先从场记发展,然后慢慢的学着当导演。”

梁洪的话让王天林茅塞顿开。尤其回到家躺在床上思索了一番后,更是觉得当导演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梦想,也是一条极其有趣的路。

于是,在梁洪的建议下,王天林又从片场录音助手,改做了场记。

王天林改做场记后,跟的第一个导演就是洪叔云。

洪叔云是洪金宝的三爷爷,也是一位非常有个性、有脾气的导演。每次在片场,假如有演员演多少遍都演不出他想要的那种感觉的时候,他会立即甩手走人,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而这个时候,副导演便会硬着头皮上,而做场记的王天林,也顺势做起了导演助理。

后来,随着这种情况日益增多,王天林也从场记逐渐转到了导演助理,又从导演助理慢慢升到了副导演。

1950年,因跟随洪叔云的期间表现突出,王天林被洪叔云的二哥提携了一把,让王天林独立执导了电影《峨眉飞剑侠》。

这是王天林的首部执导作品,他也凭借这部电影,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成功执导了《峨眉飞剑侠》之后,王天林的名字也在香港电影圈里有了一席之地。尤其得知他是一位从胶片冲洗员干起来的“工兵型导演”后,各个电影剧组便争相聘请他到片场当副导演。

在这段时期,王天林差不多同时受雇于7个电影老板,一天时间要跑三四个剧组,同时拍几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影片。

也正因为如此,王天林被同行冠上了“副导王”的称号。

但此时已对电影拍摄的各个工序都了如指掌的王天林,怎么能一辈子甘心当“副导王”呢?

于是,在1959年,王天林精心执导了一部喜剧电影《家有喜事》,一举拿下了第7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

之后,王天林便以每年执导2部电影的产量,成为了香港电影圈的一线大导演。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73年。

1973年,已声名赫赫的王天林,受邀加入了TVB,开始往电视剧方向发展。

一进入TVB之后,王天林便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创新,不禁将许多电影拍摄手法引入到了电视剧的拍摄中,也将吊“威亚”这个手法第一次引入到了电视剧。

在TVB的期间,王天林也监制、执导了许多作品,但除了这些之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王天林在这段时间培养了三个一流的电影名导。

这三个名导分别是:林德禄、林岭东、杜导。

而也正是为了给自己的这三个学生让路,王天林在1980年执导完自己的最后一部冒险喜剧电影后,结束了自己30年的导演生涯,开始转型当演员。

后来,王天林对自己当导演以及当演员的生涯也用一句话做了个总结。

“从为吃饭养家拍电影,又为贪恋与旧友聊天去演戏。”

0 阅读:28

南红故事

简介:所有文章中的故事非作者本人经历,作者只是代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