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为“老寿星”写的墓志,因字太美,原稿被保存,启功学了40年

书画群英 2023-11-28 17:37:28

在东汉、魏晋时期,钟繇、王羲之将身为汉字基础的篆隶,赋予艺术气息,改为简洁平整的楷书,成为必学的基础书体,甚至如今日常使用的书面字,也大多是楷书。

不过书法层面的楷书,与平常写字是有区别的,写字只要横平竖直、清晰可辨就行,例如“印刷体”、“美术字”,只能归类到写字的范畴。

而艺术则必须具备灵活意态、生动变化和意韵格调,例如“楷书四大家”,所创作的法帖,才能算“正统”书法。

但“楷书四大家”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身处唐代,现在基本没有真迹传世,刻本无法还原笔锋变化、节奏韵律,而造成的外在细节。

这让本就深奥精悍的“唐楷”,变的肃穆冷峻、不近人情,掌握不好用笔的恰当点,继续一味的练习,不仅消磨书法的热情,打压了积极性,还会使字体僵硬死板,毫无生机。

这跟学“印刷体”,只掌握写字技巧,没入门书法的状态,毫无区别了,那么如何才能写出艺术性楷书呢?学“四大家”中的赵孟頫就可以。

他不仅有墨迹传世,其楷书还以“二王”灵活秀逸为主,笔画婉转飘逸、遒劲优美,尤其中年师法李北海后,外柔内刚、博大精深,例如这卷《卫宜人墓志》就是如此。

此作写于壮年,全文共计400余字,乃好友赵肃之母,86多岁“老寿星”卫宜人的墓志,因字迹太美,世人将墨迹原稿,完整保存了800年,足以见卷中此作的实力。

卷中行笔流畅清雅、稳健有力,字体端庄得体、雄强明媚,紧结但不紧张,章法上赵孟頫不恪守整齐匀称,起伏错落、疏密有序,让人看后眼前一亮。

就拿文中的“姓”字看,起笔调峰造成的小角,以及写“女”横笔时,笔势干脆爽利,而形成的末尾轻丝,都明了清晰,这是“赵体”最大的优势,不会故弄玄虚,让学书者详细观察他的走笔路径和轻重变化。

同时右边的“生”看似平整,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竖画左边的短横小、笔势较轻,右边的横稍长,墨色粗重,最后他用一个顿笔,让两边如跷跷板一样,平衡并产生张力,蕴含几分趣味,不会让临摹太过枯燥。

时常临摹,能使行笔干脆精准,不会踌躇忧郁,生出油腻浮躁的弊病,还能在掌握法度规范的同时,防止板滞拘谨。

让笔势灵动自如,变化多端,有利于之后的行书学习,因此启功十分欣赏赵孟頫的书法,曾临摹其字40多年。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