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暮江吟》:诗韵里的大唐余晖与人生滋味
作者 : 冰溪洋
在唐诗的广袤苍穹中,白居易的《暮江吟》宛如一颗醒目而迷人的星子。它用细腻笔触勾勒出大唐暮江景色,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开头这两句,就像一幅色彩鲜艳的画。“铺”字用得巧,残阳像轻柔的纱铺在江上,有宁静又宏大的美。江的一半是深碧色,这是江水原本的颜色,如同岁月沉淀。另一半被夕阳染得通红,冷暖色调交织,视觉冲击很强。这不仅描绘了自然,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复杂。那时的白居易,可能正经历人生起伏,看到大唐盛世背后的危机,就像这江水,有昔日繁华,也有前路迷茫。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后面两句,诗人把目光转向初升的新月。九月初三夜里,凉意渐起,江边露珠像珍珠,新月像弯弓挂在天边。这景看似只在写景,其实饱含诗人的怜惜。也许是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感叹,也许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在这安静的秋夜,他在自然里找安慰,却放不下心中忧愁。
从艺术特色看,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暮江吟》虽没直接批评时事,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得很好。诗人抓住暮江景色变化,用简单语言描绘出来,让读者仿佛就在江边。像“铺”“瑟瑟”“似”这些词,生动又形象,使诗有画面感和动态美。
在情感表达上,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的复杂心情。他眷恋大唐的繁荣,也为自己的遭遇和时代的忧患而感慨。他一生不顺,仕途波折、社会动荡都在他心中留下印记。在《暮江吟》里,这些情感变成对自然景色的叹息,平静中藏着深情,美景里透着哀愁。
对后世而言,《暮江吟》意义重大。它是唐诗经典,文人墨客常常诵读。它独特的写景抒情方法,给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后世诗人描写自然、抒发情感时,常从这首诗中学习,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宏大景色,借景之美表达内心幽情。
白居易用《暮江吟》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大唐黄昏的诗韵之门,让我们在千年后,还能通过这些优美诗句,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领略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资深博主,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