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籍航天专家阿廖沙,放弃中校军衔来到中国,其背景身份不一般

星揽史说 2024-10-15 14:49:25

2003年,俄罗斯一航空专家结束了五年的考察期后,迫不及待地前往了中国。

海关人员例行检查的时候,意外发现他的证件上,祖父一栏中赫然写着刘少奇!

本以为这只是名字上的巧合,可随后的接机人员中居然出现了王光美的身影。

此时工作人员才确信,此人就是开国元勋刘少奇的孙子!

可是刘少奇的孙子,为何是个俄罗斯人呢?

航天专家的抉择

这位专家的名字叫做阿廖沙,是一个地道的俄罗斯人。

其实早在1988年的时候,他就动了前往中国的念头了,可由于工作原因事情被耽搁了。

到了1998年刘少奇100周年诞辰的时候,阿廖沙决心回到中国参加活动,可他的行动却遭到了俄方的阻拦。原因是阿廖沙的身份太特殊!

1955年出生的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

1979年,24岁的阿廖沙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苏联国家航天局工作,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1991年,苏联解体,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阿廖沙选择留在航天局继续工作。

尽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到了1998年他晋升为俄罗斯国家航空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此时的他拥有大好的前途,然而这时的阿廖沙却想回到中国。

按照俄方的规定:如果阿廖沙想来到中国,就要放弃眼前的前途,并经历五年的保密期。

在一番纠结下,他还是选择了中国的亲人。

而阿廖沙与中国的血缘关系,还要从刘少奇说起。

刘少奇的发妻名叫何宝珍,出生在湖南道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1922年,刘少奇从国外学成归来,立即投身于工人运动。与此同时,何宝珍也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次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两人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下相识相知,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携手并肩,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

1932年,何宝珍决定留在上海继续进行地下斗争。不幸的是,她很快就被捕入狱。

两年后的秋天,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她的离去给刘少奇和年仅9岁的儿子刘允斌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失去母亲的刘允斌在父亲的安排下,于1938年来到延安保育小学读书。

刘家三代的传奇

次年,他随周恩来前往苏联,开始了在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的学习生活。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年轻的刘允斌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参与到战时保障活动中,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担当。

战争结束后,刘允斌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莫斯科钢铁学院。

没过多久,刘允斌就得知一个消息,苏联成功研制出了第二颗原子弹!这在当时的国际上也引起轩然大波。

刘允斌在心中回想中国的发展,决心毕业后继续深造和物理系。

与此同时,他与同学玛拉·费拉托娃走到了一起组建家庭。之后的刘允斌一直在苏联发展。

1955年,刘允斌迎来了人生的多个重要时刻:他获得了副博士学位,进入莫斯科化学研究所工作,他和玛拉迎来了他们的长子阿廖沙。

多重欢喜让刘允斌十分高兴,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刘少奇却给他写了封信。

信中表明了如今中国发展陷入瓶颈,希望刘允斌能抓紧回国为国效力。

这封信让刘允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需要在个人事业、家庭生活和祖国需求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经过深思熟虑,刘允斌最终决定回到中国,1957年,他告别了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踏上了归国之路。

回到祖国后,他立即加入了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开始了艰苦而充实的科研工作。

然而,异国分居的生活给刘允斌的婚姻带来了巨大挑战,玛拉一个人在苏联承受巨大的压力。

经过考虑后,他与玛拉办理了离婚手续,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1960年,刘少奇因公务访问苏联,借此机会看望了孙子阿廖沙。这次短暂的相聚,成为了祖孙俩珍贵的回忆。

刘允斌在原子能研究所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和同事们日以继夜地奋斗,终于在1964年迎来了重大突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这一成就让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刘允斌也为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而感到自豪。

1967年,中国成功研发出首颗氢弹,这是国家科技实力的又一次飞跃。

可惜的是,刘允斌未能亲眼见证这一时刻。就在同年,他在内蒙古包头不幸去世,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寻根筑梦 中俄友好

与此同时,远在苏联的阿廖沙正在茁壮成长。虽然多年来,他一直与中国的亲人没有联系。

但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爸爸和爷爷的想念。

直到1987年,他终于通过各种途径与中国的家人取得了联系,这让他倍感欣喜。

同时他收到了王光美的来信,邀请他回国探亲。这封信唤起了阿廖沙心中对祖国的思念,他毅然决定提前退役,踏上寻根之旅。

2003年,阿廖沙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在北京机场,他与王光美、刘爱琴等亲人相见,多年的隔阂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这次相聚让阿廖沙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开始考虑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2006年,阿廖沙如愿以偿获得了中国永久居留证。他带着全家人搬到了广州,开始了新的生活。

次年,他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科技教育活动中,在广州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上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2010年,在阿廖沙的努力下,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成立。

这个平台为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搭建了重要桥梁。

2017年,阿廖沙一家终于获得了中国永久居住权和身份证,他们在中国的根终于扎得更深了。

在中国的这些年里,阿廖沙为促进中俄友好关系做出了不懈努力。

他开设了对俄贸易公司,支持妻子在莫斯科建立中药基地,带领子女共同为中俄友好关系贡献力量。

除了经贸往来,阿廖沙也热心参与广州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传播红色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他还为刘少奇纪念馆捐赠了珍贵的家族资料和照片,为中国的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结语

刘家三代人的故事是一部跨越国界的家族传奇,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紧密交织,反映了20世纪中俄两国的历史变迁,同时诠释了家国情怀、文化认同和国际友好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刘少奇俄籍长孙阿廖沙:爷爷是个英雄式的人物》-2015-7-17

2.红网:《纪念何宝珍诞辰120周年征文丨罗雄、刘佳:女杰何宝珍 热血铸忠诚》-2022-11-13

3.观察者网:《刘少奇长孙观礼2015阅兵 父亲中国人母亲俄罗斯人》-2015-9-3

4.广州日报:《刘少奇长孙阿廖沙天河工作番禺生活》-2015-1-8

1 阅读:59

星揽史说

简介:风花雪月映江山,诗意人生梦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