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短视频的普及,中国钓鱼人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家对一些受法律保护的珍稀鱼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鱼类被钓友们戏称为“牢底坐穿鱼”,不仅因为它们是国家保护动物,更因为网络的普及使得钓获这些鱼类可能引发法律问题。
以下是一些被纳入“牢底坐穿鱼”名单的鱼类:胭脂鱼、中华鲟、北方铜鱼、扁吻鱼、金线鲃、达氏鲟、白鲟、松江鲈鱼、大理裂腹鱼等。这些鱼类因其稀有性、特殊的生存环境或其他因素而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任何非法捕捞、杀害、食用或交易这些鱼类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图源自网络
钓鱼爱好者们对那些被称为“牢底坐穿鱼”的珍稀鱼类抱有深深的敬畏之情。即使在野外钓到不认识的鱼类,谨慎的钓鱼人也会像对待牢底坐穿鱼一样处理,以防止因一条鱼而招致不必要的法律问题。10月30日,重庆的一位钓鱼爱好者@JT坤哥“江团团”就经历了这样的一幕。可能由于他常年在江边钓鱼,对一些受保护的鱼类有着较为广泛的了解。当他钓起一条疑似中华鲟的鱼后,他立刻将其放回水中,并用手机记录下了整个放生过程。
之后,他将这段视频上传到了网络,并在视频中用文字标注:“牢底坐穿鱼继续中标,这家伙是缠上我了“中华鲟”!”从他的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这可能不是他第一次意外钓到受保护的鱼类,并且他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似乎“中华鲟”已经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位重庆的钓友在钓获这条疑似中华鲟的鱼类之后,形容它长得跟古化石似的。实际上,视频中的这条鱼并非人们熟悉的中华鲟,而是另一种受保护的鱼类——达氏鲟,也被称作长江鲟。这种鱼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并且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它们主要栖息在中国长江及其支流中,甚至可以上溯至乌江、嘉陵江、渠江、沱江、岷江和金沙江等水域。图中为中华鲟,源自百度百科尽管达氏鲟和中华鲟都是受保护的鱼类,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仅从体色分布上就能区分。达氏鲟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骨板呈浅黄色,与身体较深的颜色形成对比,而中华鲟的骨板颜色则相对较深。此外,达氏鲟的触须也比中华鲟更长。不同于中华鲟的是,达氏鲟能在淡水环境中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因此它们是不需要进入海洋的纯淡水鱼类。近年来,国家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钓鱼圈甚至流传着一些保护鱼类的体表被植入有定位GPS。这些GPS标签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鱼类的生长、迁徙和繁殖等行为。通过使用定位标记和接收器,科研人员能够实时监测鱼类的运动方向,同时解析多个目标的数据,甚至在高噪音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地追踪。此外,钓鱼圈还流传着另一个说法:如果这些带有GPS定位的鱼类被非法捕捞并上岸,相关部门会介入调查,以确保这些珍稀鱼类的安全和保护措施的执行。因此,许多钓鱼人在钓到不认识的鱼类时,出于对这些“牢底坐穿鱼”的敬畏,都会选择第一时间放生,避免因误钓而引发法律问题。这种谨慎的态度和行为,不仅是对个人法律责任的规避,也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体现。正如钓友们开玩笑说的那样,把不认识的鱼类带回家,很容易在锅里“吃出GPS”,这反映了大家对保护珍稀鱼类的重视和对法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