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清明节将至,何时去扫墓祭祖为好?今年清明祭扫有啥不一样,为何有要提前一说?

“春草萋萋花芳菲,莺歌燕语细雨濛”。时间过得真快儿,转眼又到了一年清明时节。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每逢清明节时,人们无论身处在何方,都会不辞辛劳返回自己的故乡去扫墓祭祀,追思先人。就算是那些实在是不方便回乡祭扫的人,也会在路口设祭来遥拜祖先。
也正是因为如此,扫墓祭祖成为了清明节最为重要的习俗内容之一。而从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也让清明祭扫活动成为我国孝道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表现。

一般来讲,在关于清明节祭扫活动的时间上,全国是并没有统一的时间规定的,在清明节前后的十天内都是可以的。
不过,由于人们在祭祀之时,往往除了会缅怀先人诉说思念外,还多半会求取祖先来保佑自己接下来能够多福多财多禄。因此,民间有“早清明”之说,也就是清明扫墓祭祖,时间上宜早不宜迟,越早祭扫越可以表现出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获得更多的福气。

通俗来看,只要春分节气这天一过,清明祭祖扫墓活动就可以陆续准备展开了。比较广为流行的时间段,大约是“前三后四”、“前五后六”这两种。简而言之,就是要么是在清明节的前三天或者前五天;要么就是在清明节后的四天、六天。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清明节当天这天是不适合去扫墓祭祖的。因为在古人的眼里,清明虽然是举行春祭用来祭扫和缅怀先人的日子,但它同样也是一个节日。既然是节日,那自然不能是过于悲伤的,要有喜气才行。因此,也就有了清明节另外的一个重要习俗“踏青游玩”。

有很多人不理解,古人为啥偏偏要在清明节这天出去踏青游玩而不是去扫墓祭祖。实际上这样做才是符合古人的“顺时而动,应时而变”的观念的。
清明,是地支十二月中的“辰月”的开始。在地支十二月中,辰是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地支,它即是水库,也是土库,因此辰取象为湿土。
但辰月又是天地洁净清明,阳气上升之时,所以辰月虽为阳,但阳中又有阴,具有阴阳两面性,能够沟通阴阳。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人才在清明节前后进行扫墓祭祖活动,清明节当天去踏青游玩。
今年清明节有啥不一样1)与寒食节相重
“寒食节”在古时是冬至过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故而有“一百五”、“百五节”的别称。是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今年的清明节是公历的4月4日,刚好就是冬至过后的第一百零五天。也就是说今年的寒食节和清明节遇到了一起,相重了,是同一天。

按照古时候的说法,这天是不适合用火的,也只能吃冷食才行。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清明节要“吃冷”才行了。
2)逢“三七”
俗话说:“三生万物,逢七必变”。农历三月初七是民间传统习俗中的“三娘子日”是属于女人的日子,同样也是万物发生变化的日子。
“变者,更也,易也”。古人认为,在事物到达极致之时,就会出现变化,变化就能通达,通达就可以恒久。

农历三月初七,是三月的第一个七,正是万物发生变化之时,对于我们人来说,也是一样的。
按照古人的说法,世间万物秉成阴阳二气所生,辅于五行。阴阳二气加之五行,刚好为七之数。加之,这天又逢清明,干支辰月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这天的天气情况大概率会是比较多变的。
3)月入亢宿
“亢宿”是青龙七宿的第二宿,也叫做“亢金龙”。位于青龙之颈,是咽喉之所在。古籍中说:“亢宿星君主大风,居于辰北开阖宫”。又曰:“春月入亢,大风起沙石”,因此,当月亮进入亢宿之时,宜有大风,此风可断木。

谚语说:“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若是清明节当天或前后,刮起的大风足以吹动坟头上的泥土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里都将会刮大风。持续的大风,会让气候变得干燥且少降水,给接下来的春耕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如此总总,也就有了今年清明祭扫要提前一说。

因为清明扫墓祭祖,一来是要整修坟茔的,是需要动土的,天气不好自然会多有不便。二来则是烧香纸供奉,祈求祖先保佑,而今年清明节这天正逢“百五日”寒食节,不能动火,故而也就有了要提前一说。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过后不行吗?非得提前?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不是还有那么句话吗?“有愿要许早,有事要赶早”,什么时候都是早要比晚好,你说对吗?
-RAtDotL-
今年清明最大不同是很多自淫体的小编拿来骗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