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时期,除了司马氏皇族之外,权臣家族当属王家和谢家,因此有“王谢共天下”之说。
王家,指的是王羲之家族,来源于山东琅琊王氏。
王羲之的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其父王旷,历任丹杨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等职,堂伯父王导、王敦,先后官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谢家,指的是谢安家族,来源于河南陈郡谢氏。
谢安的祖父谢衡,官至国子祭酒、太子少傅、散骑常侍,授太常卿。
谢安的父亲名叫谢裒(póu),累迁吏部尚书、国子祭酒,也授太常卿。
谢安兄弟六人,均身居要职。
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五胡乱华,大量人口南迁避乱。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建立东晋政权,王谢家族因此随之南迁。
公元351年,王羲之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郡内史,王羲之因此迁居会稽郡。
谢安与王羲之交好,曾在司徒府任著作郞,才能展露,前程大好,但他厌倦官场,辞官归隐,随王羲之来到绍兴,隐居于现在的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畔的东山之麓,经常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流游山玩水,饮酒作赋。
谢安隐居期间,朝廷召其出任史部郞、尚书郞等职,但是谢安皆推辞不就。
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王羲之邀约谢安、孙绰、孙统、支遁等41人,相聚于绍兴兰亭,举办“修褉”活动,在一条“之”字形的小溪旁,饮酒赋诗相和,一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为《兰亭集》。
王羲之趁着酒兴与诗兴,成就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因此被誉为“书圣”。
公元359年,谢安的弟弟谢万,北伐前燕兵败,谢万被贬为庶人,谢家在朝廷的地位和权势受到打击,处境危难。
为了挽回和稳定谢家地位,谢安决定重新出山,出任征西大将军桓温帐下的司马,屡获升迁。
公元380年,谢安任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公元383年8月,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号称百万大军,意在吞并东晋。
谢安出任征讨大都督,并派谢玄、谢石、谢琰、桓伊等人率兵八万抵御。
谢玄,乃谢安长兄谢奕之子,出任前锋都督,谢石是谢安的五弟,谢琰是谢安的次子。
公元383年12月,谢安运筹帷幄,淝水之战大捷,创造了东山再起的传奇。
谢安功高盖主,被晋孝武帝司马曜猜忌,被迫辞官归隐。
距离淝水之战大捷还不到两年,公元385年10月,谢安在忧郁中病故,时年65岁。
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畔的东山之下,存有谢安墓。
淝水之战中的前锋都督,谢安的侄子谢玄,功封康乐县公,同样遭到猜忌,称病改任左将军、会稽郡内史,退隐于现在的绍兴市嵊州市剡溪口东岸的禹山之下,居所称为始宁园。
公元388年,谢玄病故,年仅45岁,被追封为车骑将军,所居之山故名车骑山。
《剡录》曰:“车骑山,谢玄之居也,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
唐代皎然诗云:
峰心惠忍寺,嵊顶谢公山。
何似南湖近,芳洲一亩间。
车骑山,山峰兀突,传为大禹治水功毕覆甑处,峰顶拔地鹤立,远望酷似一只覆置的铁锅,民间传说是大禹治水期间,煮饭的大锅石化而成,故名甑山。
又传大禹在峰顶上插旗指挥,因此主峰又俗称为插旗峰,今名禹山。
远古时期,剡溪两岸的嶀山和嵊山相连,现在的嵊新平原曾经是一个浩渺的大湖,“大禹凿溪”,湖水入海,“人方宅土”,因此造就了现在人烟繁盛的嵊州市和新昌县。
大禹劈开嶀嵊峡谷之隘口,治水成功,故名“成功峤”。
赤壁与临江赤壁对峙处的岩壁上,时人刻“成功峤”,一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另一说是为铭刻传颂谢玄淝水之战功。
谢玄之子名叫谢瑍,娶刘氏为妻,生了谢灵运。
刘氏是王羲之的外孙女,也就是王羲之独女王孟美嫁给刘畅所生的女儿。
谢灵运因此是东晋王谢两家权臣之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称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游山玩水,发明了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面的鞋齿,下山时则去掉后面的鞋齿,这样可以在上山下山时平稳而轻松,后人将这种木屐称为“灵运屐”或“谢公屐”。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写道: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车骑山北麓,有村名叫车骑山村,白沙、车骑山、剡东三村合并而成灵运村,为纪念谢灵运而名。
张籍《送越客》诗云:
见说孤帆去,东南到会稽。
春云剡溪口,残月镜湖西。
水鹤沙边立,山鼯竹里啼。
谢家曾住处,烟洞入应迷。
公元420年,东晋被刘裕建宋取代,东晋灭亡。
公元426年,谢灵运被宋文帝任为秘书监,因此重入仕途,并获升迁。
谢灵运生性放荡不羁,屡屡得罪权臣,公元433年,谢灵运以“叛逆”罪被处死,时年49岁。
与其重入仕途遭厄运,不如放浪山水之间,逍遥!
改朝换代,东晋时期显赫的王谢权臣家族,由此淡出江湖。
王谢后裔人丁兴旺,如今宁绍地区的王谢人家,多为东晋王谢两家后裔,谢家在当代有个著名人物名叫谢晋,导演了众多经典电影。
唐代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东晋时期的王、谢权臣在南京居住的乌衣巷,已是寻常百姓家。
岁月轮回,滚滚东流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