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精心培养的三个人,成蜀汉顶梁柱,为何被叫蜀汉灭亡的罪人

奇观史君 2024-12-10 10:50:04

诸葛亮对于蜀汉的贡献,毫无疑问是非常巨大的,在昭烈皇帝去世后,他靠着自己的能力,苦苦支撑了很多年。

但是在他离世以后,势力内部也称得上是人才凋零了,而由他培养的三个人,后来都成为了蜀汉的重臣。

但偏偏就是这三个人,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加速势力灭亡的导火索。

名不副实的儿子

首先就是他的儿子诸葛瞻了,这是他在46岁的时候才有的儿子,在那个年代,可以称得上是老来得子了。

但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这个儿子难成大器,并且还在给哥哥写的信中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蜀汉的其他人却没有这样的眼光。

而他在死前也不放心这个小儿子,专门写了一个《诫子书》,希望以此来提点儿子,但是效果却不是非常好。

在他去世以后,作为他唯一的子嗣,诸葛瞻被蜀汉的人寄予厚望,不仅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还在17岁的时候就赢取了公主,这样的待遇放眼整个势力,也是独一份的存在了。

而他能力的确是不够,因为他善于书法,所以很多朝中政令,都是通过他的手里发出来的,当时很多百姓就误以为这是他的想法。

当时他官至尚书仆射、军师将军,这样的职位称得上是位高权重,但是在黄皓把朝廷弄的乌烟瘴气时,他并没有出面制止。

他甚至还向后主进言,想要剥夺大将姜维的兵权,让他去管理益州的事务,由此可见他不光是能力不够,眼光和父亲相比也差得很远。

蜀汉灭亡,他确实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后期邓艾偷袭阴平,蜀汉岌岌可危的时候,就是他领军去抵抗的。

但是他却优柔寡断,放着险要地势不去固守,导致魏军长驱直入,他只能退守绵竹,而他和邓艾一比,确实差了不少。

虽然在防守时有过一两次高光表现,击败了魏军,但是等到邓艾下狠手的时候,他还是招架不住,最后他在绵竹战死,时年37岁。

而绵竹一丢,直接给了蜀汉致命一击,这相当于是魏军入川,占领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了,这里丢失以后,魏军就能直接威胁到成都。

而且他作为诸葛亮的后代,战死沙场以后会对军心造成很严重的打击,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他的忠心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但是和他受到的推崇和尊敬相比,他的能力实在支撑不起这些东西。

和他相比,接下来这位虽然要好一点,但是也没有能力挽救危局,甚至蜀汉衰落,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受到丞相推崇的人物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董厥,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就经常和他一起讨论事物,而且对他也是大加赞扬。

说他思考非常周到,恰当,而诸葛亮病逝以后,他也得到了重用,同样深受后主刘禅的信任,官至辅国大将军。

而他也和诸葛瞻等人统领整个蜀汉的事务,绝对称得上位高权重了,但是在面对黄皓的时候,他同样没有出言制止。

而且诸葛瞻想要罢免姜维,他也是赞同的,魏军大举进犯的时候,他也上了前线,但是没有能起到大作用。

甚至还没赶到阳安关口,那里就被魏将钟会拿下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和姜维等人一起退守剑阁。

但没想到的是,诸葛瞻在绵竹兵败身死,直接导致门户大开,后主已经投降,他也遵从了刘禅的指示投降了。

他并没有被处死,反而在魏国当起了官,后来还成为了西晋的大臣,回顾他的经历, 他本人虽然有些才能,但是难当大任。

在面对巨浪时,并没有掌舵的能力,任用这样一个人作为重臣,蜀汉的衰落也是不难预见的,而最后一位,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

这个人就是深得诸葛亮真传的蜀汉后期大将——姜维。

姜维的过失

姜维的能力比起上面两位来说,还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在他真正掌权以后,却背离了诸葛亮的想法。

费祎和蒋琬两人,同样是蜀汉后期的重臣,他们的主张是延续诸葛亮的策略,不想大规模用兵,能够保证蜀汉的稳固。

但是姜维的主张不一样,他出身西域边陲,自负非常了解当地,所以他主张联合当地的部落,切断曹魏对那里的控制。

这样蜀汉就能有大量的兵源和物资,可以支持他继续北伐大业,他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这些地区的部落本就难以管理。

曹操都没有完全控制,更何况人手不够的蜀汉,所以费、蒋两人就不同意这样的路线,他们认为这样只会消耗自己的力量。

所以在他想要用兵的时候,费祎就一直阻挠他,每次只给不到一万的部队,姜维根本就施展不开。

后来随着姜维地位越来越高,可以和费祎分庭抗礼了,就再也没人能制约他了,更要命的是,费祎后来还遇刺身亡。

而费祎已死,蜀汉可以说直接损失了一大臂膀,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就认为他是蜀汉年轻一辈第一人,将来是要担当大任的。

结果还没等他有所作为,就遇刺身亡,姜维也就开启了穷兵黩武的路线,虽然同样是兴兵北伐,但是诸葛亮的手段就要柔和很多了。

他从来不会冒进,而且非常注重民生,在去的战果的同时,不会造成国力大规模损耗,但是姜维不同,他是不计后果的北伐。

这样连年征战,损兵折将、劳民伤财,空耗国力,他们的家底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如此大规模连年用兵,很快就衰落了下来。

不仅如此,他还放弃了诸葛亮定下的防守策略,诸葛亮自然明白北方的威胁,所以在他在世的时候,就在北方边境布置了非常精妙的防守工事。

在城外就见了很多牢固的营寨,交错防守,使得防线像刺猬一样扎手,而这样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王平就依靠这样的防线,顶住了曹爽足足十万大军,但姜维却把这样的路线视为错误,他认为这样只能固守,不会有进展。

所以他就把这些外部营寨全部废弃,让士兵全部回城防守,如果有敌人来犯,就派人出去打游击,等到敌军撤退的时候,所有人在出城追击。

这样的路子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舍弃防御,用尽一切办法想要创造战果,这样的路子非常附和姜维的思想。

而他这样做,就相当于是把刺猬的刺全部拔掉了,蜀汉的力量又怎能和曹魏相抗衡,在他走这样路子不到六年,蜀汉就宣告灭亡了。

《资治通鉴》中也评论了他的策略,说他这样的策略完全就是在自毁长城,蜀汉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这样只求进攻,不顾防守的思想。

回顾诸葛亮去世后的这段历史,才能看出他到底有多出色,但即便他再厉害,还是挡不住大势所趋。

曹魏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而蜀汉又缺乏人才,这样的巨大差距,根本就不是他一个人可以逆转的。

而这三个人都是他教出来的,也被他给予了厚望,但是能力终归不足,不能帮助刘禅实现伟业,真的是一种非常大的遗憾了。

参考信息:

《元和郡县志》

《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0 阅读:20

奇观史君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