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红楼梦》王扶林对演员们的评价很高,唯独对乐韵例外

扶汐染 2024-12-14 09:04:15

文|扶汐染

编辑|扶汐染

前言

87版《红楼梦》是中国电视史上的经典之作。

30多年来经久不衰,至今仍被观众喜爱。

这部剧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王扶林的精心打造。

王扶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他执导的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都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尤其是《红楼梦》,不管是演员选角、服装道具,还是音乐布景、细节处理,可谓堪称精良,每一个画面皆美不胜收。

为了将这部剧精心打造,王扶林殚精竭虑,倾注了无数心血。

他先用一年时间专门研读《红楼梦》原著。

然后采用全国海选的方式遴选演员,还开办学习班让演员们深入理解角色。

在剧组管理上,他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演员,使整个剧组和谐融洽。

王扶林在演员的遴选与评判方面,颇具独到之处。

他最欣赏的是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认为她就是天生的“林妹妹”。

他说陈晓旭体型纤细,一身诗意,很有才华,说话尖酸刻薄,活脱脱就是林黛玉的样子。

多年后回忆起陈晓旭,王扶林仍然感慨万分,认为再也不会有第二个陈晓旭了。

在饰演贾宝玉的演员遴选过程中,欧阳奋强当属最难抉择之人选。

王扶林看中他的外形条件,但因为欧阳奋强进组较晚,表现得很拘谨。

为使他能更好地代入角色,王扶林特以让他每日搞恶作剧,在陈晓旭的指导下,将剧组搅得鸡犬不宁。

对于饰演王熙凤的邓婕,王扶林一直赞不绝口。

他说邓婕有一张“上镜脸”,化妆后特别上相。

虽然邓婕并不是最美的,但在镜头前却最有气场。

王扶林鼓励邓婕“要敢于争取”王熙凤这个角色,让她充满了自信,他评价邓婕是“老天爷赏饭吃的演员”。

在选角过程中,还有一位演员引起了争议,那就是乐韵。

当时乐韵是红楼剧组公认的“第一美女”,是王熙凤的热门人选。

但王扶林却对她评价不高,认为她“很漂亮,但一肚子草包,没文化”。

王扶林以为,书中王熙凤虽不识字,然饰演该角色之演员不可无文化。

相比之下,他更看好爱看书、肯钻研的邓婕。

最终,乐韵离组赴港,邓婕得以成功出演王熙凤一角。

乐韵离开剧组后的经历印证了王扶林的判断。

她随香港演员罗烈前往香港,在到达目的地之后才知道原来罗烈已经为人夫了。

乐韵在香港发展不顺,只能演一些不入流的影片。

1995年,28岁的乐韵在母亲的责骂下跳楼自尽,香消玉殒,如此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确实是令人惋惜不已。

回顾乐韵的经历,不难看出她确实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正确的判断力。

若当初她未曾放弃出演《红楼梦》的契机,或许命运便会有所改观。

但人生没有如果,乐韵的悲剧也从侧面印证了王扶林慧眼识人的能力。

87版《红楼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王扶林导演的远见卓识和精心打造。

他不仅选角准确,还善于调教演员,使整部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时间飞逝,这部经典之作已经陪伴观众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在中国电视史的浩瀚星空中,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王扶林导演对演员们的评价,彰显出其敏锐的洞察力与专业的判断力。

慧眼识珠的他能够发现演员除了外在形象之外的内在气质和潜力。

对陈晓旭、欧阳奋强、邓婕等主要演员,他都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并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更好地塑造角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年轻一辈的演员他本人很是关怀。

哪怕剧组的年轻女演员很多,但是在他的管理下也没从出现过任何的不和谐画风,整体相处十分融洽。

这与其他一些剧组形成鲜明对比,如86版《西游记》就因为导演与演员关系紧张而闹得不欢而散。

王扶林对待演员既严格又温和。

拍戏时他对演员要求很高,但私下里又很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

这种严慈并济的管理方式,使得整个剧组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为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选角方面,王扶林更是展现出过人的眼光。

以陈晓旭为例,她最初只是写了一封自荐信,但王扶林一眼就看出她很适合林黛玉这个角色。

多年后他回忆起陈晓旭时仍然感慨万分,认为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如此完美的“林妹妹”了。

对于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王扶林也有独到的见解。

因为欧阳奋强的外在形象十分出众他也十分期待能够看到经过妆造后他的模样。

为了帮助欧阳奋强更好地进入角色,王扶林还特意安排他搞恶作剧,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王熙凤的选角上更能印证王扶林有足够的过人的远见。

其实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对乐韵青睐有加,觉得她能够将这个角色诠释的很好,可是王扶林却不这样认为,依旧选择了邓婕。

事实证明,邓婕的表演让王熙凤这个角色变得更加丰满生动,成为《红楼梦》中最出彩的角色之一。

王扶林对乐韵的评价虽然有些尖锐,但也反映出他对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视。

对于他而言演员外在形象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在修养以及经过岁月沉淀的人生态度。

而之后乐韵遭遇也再一次印证了当年王扶林的选择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87年的《红楼梦》能够有卓越的成就与王扶林导演的精心打造和付出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他在选角、培养演员、剧组管理等方面都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为这部经典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多年过去了,这部电视剧依然被观众喜爱,足见其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其实该剧在选角的时候就十分认真,剧组主创与红学专家进行了集体讨论,精心挑选出的演员与原著中人物形象的契合度非常高。

无论男女演员,都拥有纯真无雕饰的自然美,加上“红学演员培训班”的熏陶,又为他们增添了古典韵味。

这使得每个演员都仿佛是从“大观园”中走出来的。

因为时代的原因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和现在不能相比,演员的妆造用品也是非常的普通,然而这并没有对妆造产生影响,演员们形象依旧很出彩。

能够有这样的效果除了因为演员本身的外在形象出众之外。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化妆师的化妆技术足够深厚,才能够将每位演员打造的和角色本身形象相契合。

除了演员和化妆师的共同努力之外,剧组的工作人员态度也是让该剧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为资金有限,可是为了能够将作品本身出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拼尽全力用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尽可能在心怀敬畏的同时还原书中内容。

这种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确实在影视界中很少见。

回顾87版《红楼梦》的成功,我们不禁要思考当代影视创作的得失。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资金的增加,影视作品在视觉效果和制作规模上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在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上,却似乎难以超越87版《红楼梦》所树立的标杆。

以《红楼梦》的多个影视版本为例,人们就可以对比出来一些明显的差异。

87版《红楼梦》最大的成功在于其对原著的忠实还原和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

王扶林导演和他的团队对每个角色都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塑造,使得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从书中走出。

这种对原著的尊重和对艺术的追求,是这部作品能够成为经典的关键。

相比之下,2010年的《新红楼梦》虽然在制作规模和视觉效果上有所提升,但在选角和人物塑造上却遭到了不少批评。

观众普遍认为,该版本的宝玉、黛玉等主要角色与原著描述有较大差距,难以引起共鸣。

最近由胡玫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虽然投入巨大,但从已公布的角色造型来看,也未能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

这反映出,仅仅依靠高投资和精良制作,并不能保证一部改编作品的成功。

这种现象的出现,或许与当前影视创作环境有关。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制作团队更注重外在的视觉效果和明星效应,而忽视了对原著精神的深入理解和传达。

这导致了许多改编作品虽然表面光鲜,但内在缺乏灵魂。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不同时代的观众审美和欣赏习惯是有差异的。

87版《红楼梦》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除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外,也与那个年代观众的期待和审美有关。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此,我们在评价新的改编作品时,既要保持对经典的尊重,也要有包容新尝试的开放心态。

毕竟,每一次改编都是对经典的重新诠释,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但无论如何,87版《红楼梦》所展现出的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仍然值得当今影视创作者深思和学习。

在追逐商业成功之际,怎样秉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如何于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开展创新,这些均为值得我们思忖的问题。

总的来说,一部优秀的改编作品,应该既能够忠实传达原著的精神内核,又能够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

它既要满足原著粉丝的期待,又要吸引新一代观众。

这需要创作者们在商业考量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需要他们对原著有深刻的理解,对艺术有执着的追求,对观众有真诚的尊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更多像87版《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之作,才能让中国的影视创作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信息来源:光明网《导演胡玫发文痛斥电影《红楼梦》被恶评,已委托律师存证》2024.8.19

0 阅读:85
扶汐染

扶汐染

老乡们,这是一个享博主,来了不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