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这是一则民间故事,所谓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普普通通的人,可能有厉害的背景。
民间故事
二十多年前,京娘在战乱中与亲人失散,靠一路乞讨为生。得遇一户好人家,把她收留为女儿。
17岁那年嫁到邻村,夫家世代做石匠,虽不是富贵之家,生活还算稳定。
前几年相公死了,与儿子、女儿相依为命。
所幸丈夫留下不少石雕,材质不错,卖掉相当部分之后,加上先前嫁女的礼金,给18岁的儿子娶了一位娇美的媳妇。
好景不长,不久新娘子被当地恶霸少爷强行抢去。她为保清白,上吊自杀。
京娘跟儿子到县衙告状,每次都被打板子,并赶了出来,因为那个恶少就是县太爷的外甥,两人坏事做尽。
刚刚娶亲,家里又遭逢变故,为了讨回公道,母子俩狠下心卖掉余下石雕,带上盘缠,赶了百余里路,上州府告状。
所谓官官相护,知府早被人打点过,结果一样,以无凭无据被轰了出来。
京娘有气无力回到家,作为寡妇,她尽力了。儿子劝她:“娘,算了,我们斗不过人家!”
“我忍不下这口气,不甘心!”京娘躺在床上,想到家破人亡,心里太苦。突然想起身上的玉佩,那是家人留下的唯一信物。
她隐约记得小时候家里很大,有许多仆人。据养父母回忆,收留她时,自称住在京城,故取名京娘。
她记得前几年丈夫有位收古玩的亲戚来访,曾说过玉佩刻有“御”字,乃宫中之物,不可轻易示人,否则小命不保。
如此境况,倔强的京娘顾不上身家性命了,打算一个人进京告状,一来申冤,二为探明身世。
儿子劝她打消妄想,无果。又不放心娘亲一人出远门,只好陪她上路。
民间故事
母子俩变卖了家里的两块田地,走了一个月的路来到京城。由于带的钱剩下不多,先暂住寺庙,再想着办法把玉佩送进宫去。
一介平民百姓,想进皇宫谈何容易啊!还是儿子头脑转得快,说拦下一位王爷的轿子问问,或能认出此物。京娘连忙点头称是。
事不宜迟,母子俩打听到十里外有一座王府,守了一天,不见到王爷轿子。第二、三天又去,终于发现王爷下朝坐轿回府。
他们没出过门,见识少,以为拦路找人是平常之事,未曾想到刚跪在轿前,就被护卫拖走。
情急之下,京娘大声疾呼:“我是王爷的亲戚,有玉佩呈给王爷。”
王爷示意护卫把玉佩呈上,没过一会,穿着四爪蟒服的王爷走下轿来,说道:
“这玉佩从何而来?不得有半句虚言。”
“这是民妇家传之物,七岁时与父母兄弟失散,特来寻亲。”京娘如实回答。
“抬起头来,让本王瞧瞧?”
京娘抬头望去,发现眼前这位高高在上的王爷似曾相识,但想不出更多细节。
“记得乳名否?”王爷也觉得这位妇人好像在哪见过。
“幼时家人呼我柔月!”这个名字京娘在心里反复念了二十多年,生怕哪天忘了。
“柔月公主,本王失散的妹妹啊!”他嘀咕着,马上叫护卫放开妇人母子,把人请进王府,兄妹这才相认。
于是安排厨房多加几个菜肴,好酒好菜招待,并派人带玉佩进宫禀报皇上、太后。
“哥哥,爹爹和娘亲呢?”
“父皇几年前驾崩了,母后健在,居慈坤宫,每日吃斋念佛。当今皇上是咱兄长,小时候的太子哥哥还记得吧?明日见了他,须得下跪,君臣有别!”
还没到第二日,当天傍晚太后有旨,宣王爷、柔月进宫。
老太后年逾花甲,头发花白,在皇帝搀扶下缓缓走出来。
京娘一眼认出娘亲,立即扑过去,跪倒在太后膝前。
太后先前看过玉佩,立即查看京娘的耳背,果然有一颗小红痣。
“本宫以为再也见不到柔月啦,你父皇临终前还念叨你呢!这是皇上,你的皇兄,快见过他!”太后抚摸着京娘,情绪十分激动。
“太子哥哥,不,见过皇上!妹妹好想您!”
“快快请起,不必多礼!”皇帝上前把妹妹扶起,这是多大的荣耀。古代的皇帝权力通天,但也是凡人,二十几年后再见同母妹妹,十分开心,眼睛湿润。
王爷虽是贵妃所生,亦是兄长,小时候关系要好,此刻早已眼泪婆娑。
原来当年权臣谋反,带兵攻打皇宫,老皇帝带着皇后、妃嫔、皇子和公主等一家老小逃命,美其名曰外出狩猎,柔月公主走失了。一年多以后平定战乱,却再也找不到她了。
京娘把家里发生的事跟母后、皇帝哥哥和盘托出。皇帝一听拍案而起,派王爷立即去查办,事情很快被解决。
那位逼死京娘儿媳的恶少被判砍头,知府、县令被贬为平民,流放到荒蛮之地。
皇帝下旨给妹妹在皇宫附近修了一座公主府邸,方便她随时进宫。不久京娘的儿子重新娶妻,过上幸福的生活。
民间故事
结语:恶少的背景是厉害,有做官的舅舅保护,为非作歹,做尽了坏事,怎料遇上皇帝失散的妹妹,太后的女儿,那是遥不可及的天花板,结果被杀头,保护伞跟着倒霉。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人和官,做人要积些福德,莫做坏事,正义迟早会过来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