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河北邢台的南部,有一座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县城 —— 隆尧县。它宛如一颗镶嵌在冀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蓬勃的现代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隆尧,探寻这座县城的前世今生,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二、地理位置:冀南平原的交通要冲
(一)区位优势
隆尧县宛如一颗镶嵌在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中部的璀璨明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距首都北京仅 350 公里,与雄安新区核心区相距 280 公里,到省会石家庄也不过 80 公里,距邢台市区更是只有 50 公里 。这样的区位优势,使得隆尧县在区域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交通网络方面,隆尧县堪称四通八达。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石武高铁、107 国道如一条条钢铁巨龙,南北穿越县境,为隆尧与外界的沟通搭建了快速通道。南郝线、隆昔线、邢德线等省级干道则像一条条丝带,东西贯通,将隆尧与周边地区紧密相连。凭借这些交通干线,隆尧县成为了河北省南部西联东出的关键节点,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无论是人员往来、物资运输,还是信息传递,隆尧县都能高效地与外界进行互动,为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地形与河流
隆尧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冀南平原,整体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态势。这种地形特征,使得隆尧县在自然风貌和农业发展上独具特色。在西部,地势相对较高,有着起伏的丘陵,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而东部则是广袤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沃野千里,是发展农业的天然宝地。全县小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96%,为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为区域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隆尧县境内主要有泜河、午河等河流。其中,泜河发源于太行山脉,在隆尧县境内全长 33 公里 。它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穿过这片土地,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滋润着两岸的农田,孕育了肥沃的土壤,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泜河流域曾谱写过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孕育出灿烂的尧山文化。黄帝躬耕干言冈,尧帝建都柏人城,舜纳大麓于尧台,大禹治水大陆泽,这些古老的传说都与泜河紧密相连,使其成为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史诗级河流。
然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泜河曾出现断流现象,生态环境一度受到破坏。近年来,隆尧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 “防洪、生态、文化、宜居” 为功能定位,投资 5.13 亿元实施了泜河生态涵养工程。通过一系列举措,如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带、生态观光带和生态林绿色长廊,建设绿化滩地、滨水公园、文化广场等,泜河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如今,泜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隆尧县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
三、历史文化:千年传承的深厚底蕴
(一)悠久历史
隆尧县历史源远流长,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巨著,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相传,尧帝在此始封,开启了这片土地的文明篇章。尧帝以其贤明的治理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足迹遍布隆尧大地,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成为了隆尧文化的重要源头 。
公元前 206 年,汉朝在此初置广阿、象氏、柏人三县,拉开了隆尧建县历史的序幕。此后,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隆尧县的建置虽几经变迁,或废或置,或改或并,但其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单元,始终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隆尧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朝代更迭,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每一段历史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二)历史名人
隆尧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众多历史名人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期的名将李牧,便是隆尧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杰出军事将领。他长期驻守赵国边境,多次击退匈奴的进犯,为保卫赵国的边疆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与秦军的对抗中,李牧同样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屡次重创秦军,令秦军闻风丧胆。他的军事智慧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典范,为隆尧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隋代的李春,以其卓越的建筑才华闻名于世。他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这座桥不仅在建筑技术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其精美的雕刻艺术也令人叹为观止。赵州桥的建成,充分展示了李春的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彰显了隆尧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
五代时期,隆尧更是诞生了两位杰出的帝王 —— 郭威和柴荣。郭威,后周王朝的建立者,他出身贫寒,凭借着自身的勇猛和智慧,在乱世中崛起。郭威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后周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柴荣,即周世宗,是郭威的养子和继承人。他胸怀大志,英武果敢,致力于统一天下的大业。柴荣在位期间,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在政治上,他整顿吏治,选拔贤能,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在经济上,他鼓励农桑,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军事上,他整顿军队,加强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柴荣多次御驾亲征,先后击败了后蜀、南唐等政权,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文治武功,备受后人赞誉,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 。
(三)文物古迹
唐祖陵,这座位于隆尧县魏家庄镇王尹村北 200 米处的陵墓,是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 “建初陵” 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 “启运陵” 的合称,也是天下李姓的发源地。其陵、碑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现有各类文物遗存 18 件,包括唐狮、华表、翼马、鞍马、文武侍臣等,这些文物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唐陵东侧还建有 “光业寺”,寺内的 “大唐帝陵光业寺碑” 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最有力的实物证据。漫步在唐祖陵,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唐朝的辉煌与荣耀,它承载着李氏家族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 。
柏人城遗址,犹如一部古老的史书,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它位于隆尧县城正西 12 公里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二大城市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之一,距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这座古城始建于春秋中后期,在战国至两汉时期达到鼎盛,后于唐天宝元年被洪水淹没,但它的历史影响却从未消散。柏人城遗址占地面积 4 平方公里左右,大部分城墙轮廓清晰,平均残高 2 - 6 米,最高处 7 米,基宽 16.5 米,夯土筑就,保存基本完好。站在城墙之上,抚摸着古老的夯土,仿佛能看到当年的金戈铁马,听到战场上的喊杀声。这里曾发生过 “刘邦遇刺” 和刘秀歼王郎的 “柏人城大战” 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这座古城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遗址周围还密布着战国、汉代古墓数千座,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瓷器、金属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隆尧秧歌戏,是河北省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大约诞生于明末清初,成型组班登台巡演于嘉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它根植于唐尧沃土,盛行于冀南大地,曾广泛流传于冀南、冀中、鲁西、豫北及太行山等地。隆尧秧歌戏源于稻田,是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口口相传、日积月累的口头创作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生末净旦丑行当齐全,做念唱打技艺完善,能够在舞台上进行精彩的表演。其剧目丰富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二百余出,涵盖了家庭、朝代、文武、喜剧、悲剧、神话等各种题材,其中贴近农家生活的剧目占很大比例,如独角戏《小二姐做梦》、二人台《借髢髢》、大戏《闹大厅》等。这些剧目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朴实的表演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隆尧秧歌戏的文字语言汲取提炼于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语言,唱词道白朴实生动,口语民风浓郁,唱腔简单明快,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其伴奏形式也别具特色,前期只有武场,以鼓锣钗梆为主,后期增添了弦笙笛等文场乐器,使舞台表演更加丰富多彩。“吃饭吃窝窝,看戏看秧歌” 这句民谣,生动地展现了人民群众对隆尧秧歌戏的深厚情感和高度喜爱 。
泽畔抬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隆尧县东良乡泽畔村独有的民间艺术瑰宝。它在泽畔村已经盛行 500 余年,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 “泽畔抬阁”。泽畔抬阁是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在木质的架子上,有两三个人扮饰成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其他人抬着游行表演,因此也被称为 “抬戏”。抬阁制作精巧,造型别致,美观大方。出行表演时,由八个头扎羊肚毛巾的壮汉前后各二人用肩抬着。“阁” 为民间工匠精心制作的长方形木制床子,阁上再分两层,下层演员身上、肩上或手上再站立演员进行表演。上阁表演者多为年龄在十岁左右的儿童,她们略施粉黛,面色粉红,并结合所扮演的角色和人物特点做出多种表情,活灵活现。抬阁上演员的扮相和造型丰富多样,有吕洞宾戏牡丹仙子、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人物、关公保皇嫂、白蛇与许仙、哪吒智斗三太子、岳飞与秦桧等,大都以戏剧和民间传说为主。表演时,人们抬着阁床,半空中映照着服装鲜艳的儿童,远远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阁上的人物不念不唱,仅配以简单的脸部和双臂的动作,但配上鼓乐、别杠开路,武术、秧歌、拉碌碡等表演断后,表演现场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泽畔抬阁集戏剧、舞蹈、杂技、乡艺、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承载着诸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具有鲜明的地域艺术特色。它不仅是当地群众集体创作的结晶,更是人民生活与愿望的生动体现,融汇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在表演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
四、特色产业:传统与现代共绽光芒
(一)农业基础
隆尧县作为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 76.3 万亩 ,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主要农产品有优质小麦、玉米、蔬菜等,每年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着重要力量。
在特色农产品方面,隆尧县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瑰宝。泽畔藕,这一源自隆尧县东良乡泽畔村的特产,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其藕体洁白如玉,口感脆嫩多汁,藕香浓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泽畔藕独特的品质得益于当地独特的水土环境,其种植过程也遵循着传统的方法,确保了这份独特风味的传承。
鸡腿葱同样是隆尧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它以其葱白粗长、质地紧实、味道辛辣而著称,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鸡腿葱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 C、钙、磷等,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等功效。在隆尧的田间地头,一排排整齐的鸡腿葱茁壮成长,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工业主导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隆尧县形成了以今麦郎为龙头的食品制造、以远大阀门为龙头的装备制造和以三厦铸铁炊具为龙头的灰铸铁三大主导产业。这三大产业犹如三驾马车,拉动着隆尧经济的快速发展。
食品制造产业在隆尧县占据着重要地位。这里是世界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今麦郎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其方便面年产能高达 140 亿份 。走进今麦郎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线高速运转,一袋袋美味的方便面在流水线上迅速成型。除了方便面,隆尧县的饮品产业也颇具规模,年产能达 100 万吨 。各种口味的饮料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围绕着食品制造产业,隆尧县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调味品、包装材料等多个领域。众多配套企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
装备制造产业以远大阀门为龙头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远大阀门是全国最大的中低压阀门制造基地,其阀门年产量达到 12 万吨 。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研发团队,不断推出高性能、高品质的阀门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多个领域。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还有众多汽配、制钉等企业,它们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着产业的发展。目前,隆尧县的汽车配件年产量达 35 万吨,五金制钉年产量达 30 万吨 ,产品质量可靠,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灰铸铁产业以三厦铸铁炊具为龙头,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三厦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灰铸铁炊具出口基地,其铸铁炊具年产量为 4 万吨 。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生产的铸铁炊具质量上乘,设计精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三厦铸铁炊具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为隆尧县的外贸出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旅游景点:多样景观的魅力画卷
(一)历史遗迹游
唐祖陵,这座承载着唐朝辉煌历史的陵墓,位于隆尧县魏家庄镇王尹村北 200 米处。它是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 “建初陵” 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 “启运陵” 的合称,是天下李姓的发源地 。唐祖陵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虽历经岁月的侵蚀,但其昔日的辉煌仍依稀可见。现存的唐狮、华表、翼马、鞍马、文武侍臣等 18 件文物,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唐朝的繁荣与昌盛。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唐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唐陵东侧的 “光业寺”,寺内的 “大唐帝陵光业寺碑” 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最有力的实物证据,吸引着众多李氏后人前来寻根祭祖,感受家族的历史传承 。
柏人城将军府,位于隆尧县将军路,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明代建筑。柏人城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第二大城市,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其中 “刘邦遇刺” 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相传,汉高祖刘邦途径柏人城时,曾敏锐地察觉到危险,连夜离开,从而躲过一劫。这一事件为柏人城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如今的柏人城将军府,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宏伟气势。走进将军府,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金戈铁马和英雄豪情。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向人们展示着柏人城的辉煌过往 。
(二)自然风光游
隆尧魔鬼城,位于隆尧县山口镇,是一处未经雕琢的自然奇观。这里地势独特,高低错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貌景观。走进魔鬼城,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奇幻世界。奇特的岩石造型,有的如巨人屹立,有的似动物嬉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阳光的照耀下,岩石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魔鬼城的自然风光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创作素材。这里的每一处景色都充满了野性的美,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唐尧公园,坐落在隆尧县柴荣大街与康庄路交叉口东南角,是一处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 260 亩,内有湖泊、山水、花草、健身路径等景观,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空气清新宜人。唐尧公园的绿化景观独具特色,精心修剪的灌木丛和五颜六色的花卉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人身心愉悦。公园内还设有健身设施和儿童游乐区,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放松身心,享受悠闲的时光 。
(三)民俗文化游
李氏文化园,位于隆尧县城康庄路西延与尧山街交叉处的西北侧,是天下李氏寻根祭祖的圣地 。文化园占地 233 亩,分为外广文化园和停车场。园内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主要建筑有祖庭、配殿、角楼、游廊、园门、掖门等,总建筑面积 11950 平方米 。祖庭高 32 米,宽 9 楹 54.2 米,进深 6 楹 37.4 米,殿内供奉着李氏先祖昙公和崇公、辨公、昭公、玑公 5 尊汉白玉雕像,表达了李氏后人对祖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李氏宗亲汇聚于此,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共同追溯家族的起源,传承李氏文化。这里不仅是李氏家族的精神寄托,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
六、美食特产:舌尖上的隆尧记忆
(一)特色美食
隆尧羊汤,堪称隆尧美食的一张璀璨名片,在冀中南地区的羊汤领域独占鳌头。它以当地品质上乘的羊肉和羊杂作为主要食材,放入大铁锅中,加入老板秘不外宣的香料,用小火精心慢炖而成。炖好后的羊肉和羊杂分类摆放,食客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搭配。上桌时,再淋上浓郁奶白的高汤,撒上翠绿的香菜、火红的辣椒油以及适量胡椒粉,搭配上刚出锅、热气腾腾的大饼,口感醇厚,令人回味无穷。羊肉鲜嫩多汁,羊杂软烂入味,羊汤鲜香浓郁,每一口都能让人感受到隆尧人民对美食的独特理解和执着追求。无论是寒冷冬日里温暖身心,还是日常解馋,隆尧羊汤都是绝佳之选,不少食客甚至不远千里前来品尝这独特的风味。
莲子镇酥鱼同样别具特色。这道美食选用新鲜的鱼为原料,经过独特的处理和烹饪工艺,使得鱼骨酥软,鱼肉鲜嫩多汁,香味四溢。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从选鱼、处理到烹饪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当地厨师的智慧和经验。做好的酥鱼,色泽诱人,入口即化,连鱼骨都可以一并吃下,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营养,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无论是作为餐桌上的主菜,还是休闲时的零食,莲子镇酥鱼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味觉享受 。
(二)著名特产
隆尧辣椒,作为隆尧县的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隆尧县素有 “辣椒之乡” 的美誉,是河北省重要的辣椒出口生产基地。这里的辣椒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品质卓越的辣椒品种。隆尧辣椒以皮薄、肉厚、油性大、辣味浓而闻名遐迩,个头较大,品相优良。其种植面积达 7 万亩,年产椒干约 1500 万公斤 。这些辣椒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远销香港、日本、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制作辣椒酱、辣椒油,还是用于烹饪各种菜肴,隆尧辣椒都能为菜品增添独特的风味,让食客们欲罢不能 。
泽畔藕,是隆尧县东良乡泽畔村的特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它曾作为宫廷贡品,供皇室享用。泽畔藕的种植方式颇为独特,采用平地围池的方法,用井水进行浇灌。这种特殊的种植环境,造就了泽畔藕独特的品质。其藕体洁白如玉,体型肥大,肉质脆嫩,质地细腻,口感甘甜清脆,藕香浓郁,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泽畔藕可生食,也可熟食,无论是凉拌、炒菜还是煲汤,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在凉拌时,泽畔藕爽脆可口,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汁原味;炒菜时,藕片的口感既保持了一定的脆度,又吸收了其他食材的香味,相得益彰;煲汤时,泽畔藕能够使汤变得更加鲜美醇厚,为汤品增添独特的风味。泽畔藕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成为了隆尧县的一张特色名片,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
七、结语
隆尧县,这座充满魅力的县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丰富多样的旅游景点和令人垂涎的美食特产,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它既有历史的厚重底蕴,又有现代的活力与创新,每一处角落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每一种特色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如果你渴望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古老文化的韵味,那么隆尧的唐祖陵、柏人城遗址等历史遗迹绝对会让你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如果你钟情于自然风光,隆尧魔鬼城的鬼斧神工、唐尧公园的清新宜人,将为你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而当你想要品尝地道的美食,隆尧羊汤、莲子镇酥鱼等特色佳肴,定会让你的味蕾欢呼雀跃。
不妨收拾行囊,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亲身感受隆尧的独特风情。相信你一定会被隆尧的魅力所折服,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