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发过这么一篇文章《NAS用户注意,做了RAID也不一定能保证数据安全》,其实就是给大家提个醒,关键的内容就是——NAS也好RAID也好实际上并不属于备份工具,它们上面存储的数据也是一个临时性的存储,并不能保证数据安全。
做出这个论断其实是有很多年的IT运营经验才直接告诉大家的。最近有朋友的NAS硬盘坏了,问到iN怎么办,iN就回复了一句冷冰冰的“早干嘛去了?”。RAID并不是一个真正保险的数据永久存储方案,所以到真出现的问题的时候会相当的棘手,即便可以恢复代价也是相当的高昂。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就是这个道理。帮朋友费劲吧啦的修复好硬盘于是也就想起之前的这篇文章了,2年半之前的。那么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有多少人被NAS坑了呢?
看数据:

这是搜索引擎上的搜索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相关性,第一个就是搜索“NAS”和“RAID”这两个关键词的行为有时间关联性,这两条曲线(蓝线和红线)在趋势上高度一致。

几乎可以肯定搜索RAID的大部分都是卖了NAS的小白用户,为什么呢?在专业领域中对于RAID的关键词搜索并不会很多,毕竟,这只是众多存储方式的一种,专业用户如果靠搜索RAID要怎么实现,也就别混饭吃了。
另一个相关性是有一个时滞的:

我们会发现蓝线和橙线是交缠着的,蓝线出现一个峰值后不久的时间点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橙线的峰值,其实这就是用了几个月NAS的用户硬盘出问题在搜索如何做“数据恢复”。
其实,这就小白用户是在做挣扎。而且要知道的一点是事情要远比图表上能看到的更糟糕,小白用户遇到问题后会以“硬盘修理”、“硬盘恢复”、“数据恢复”、“数据丢失”、“救命硬盘没了”……这一系列离散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所以一个“数据恢复”并不会代表事情的整体全貌。
iN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呢?其实还是得拿数据出来说话:

这是Backblaze的2024年硬盘情况报告,他家每个季度都会发布一个季度报告,每年有一个年报,跟踪的就是他家在使用的所有硬盘的运行情况。基本上每年硬盘损坏率是1.57%,如果到个体型号的硬盘,有的型号在一年内损坏率就达到了11.38%,当然了这是一个时间段的累计数,例如11.38%损坏率的希捷ST12000NM0007 12T硬盘已经平均运行了超过5年(61.3个月)的硬盘了相对来说,即便是运行5.8个月的西数22T盘其实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也出现了1.07%的故障。
这个表不是让大家去按照故障率选硬盘的,而是要知道——硬盘是有概论出问题的!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所以我们在讨论的并不是硬盘“会不会坏”,而是“什么时候坏”的问题。所以,你以为 NAS 里数据很安全?其实它随时可能消失。
那么做成RAID会不会保护数据呢?其实RAID是可以保护数据的,但关键点在于你得先做好承受更大硬盘损坏概率大觉悟。

假设一块硬盘在1年内的故障率是1%,你组成了一个Raid 5用到了5块硬盘,那么我们计算一下5块硬盘全部坚持一年不坏的概率是多大?——这可不是于北辰计算导弹命中率,而是5块硬盘无故障的运行一年。提前打预防针,咱们别抬杠。
5 块硬盘组成 RAID 5,在 一年内全部不坏的概率只有 95.10%,换句话说你阵列中至少坏掉一块硬盘的概率是4.9%,远高于一块硬盘的理论故障率,很简单的一个概念,俄罗斯转盘手枪里面有100个装弹的弹巢,是装了一颗子弹,大家轮流玩,看倒霉蛋是谁,但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别人只开一枪,你则以上来连续开5枪。
如果继续按照概率来计算,三年内坏掉一块硬盘的概率高达13.9%,而且这是保守值,按照Backblaze的统计数据来说,第二年硬盘坏掉的概率就不是1%了而是2%,而第三年硬盘的故障概率则是8%,差不多是1/3的概率三年内坏一块吧。
那么为什么商业用户用RAID?人家有维护出得起人工和换硬盘的钱,人家有备件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更换好硬盘。
那么回到家庭用户这边,我们需要怎样维护好自己的数据安全呢?——切实有效的备份!

家庭用户要确保数据安全,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可靠的备份机制,而不是依赖 NAS 或 RAID 作为唯一的存储手段。对于重要数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 3-2-1 备份策略,即至少保留三份数据,存储在两种不同的存储介质上,并且至少有一份异地备份。这样,即便 NAS 突然损坏,或是因为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也能迅速恢复,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很多人以为 NAS 本身就是备份,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它只是存储设备的一种,不能代替真正的备份。更安全的做法是,定期将 NAS 内的数据同步到外部硬盘,例如将重要文件上传到网盘,确保即使发生灾难,数据仍然能够恢复。在充分的备份下,哪怕是一个U盘其实都会比你的RAID更可靠。
除了备份之外,家庭用户还需要了解 RAID 的局限性。RAID 不是数据保护的终极方案,而是为了提高存储设备的在线可用性。在家用环境中,RAID 5 可能是最常见的选择,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如果两块硬盘同时损坏,整个阵列就会崩溃,数据无法恢复。因此,家庭用户更应该考虑 RAID 6 或者基于 ZFS 的存储方案,这样即便两块硬盘损坏,数据仍然可以恢复。同时,NAS 设备通常支持快照功能,例如群晖 NAS 的 Btrfs 文件系统,或者 TrueNAS 的 ZFS 快照功能。快照能够防止误删除文件,也能有效对抗勒索病毒的攻击。相比于 RAID,快照能提供更好的数据保护,因此家庭用户应该开启 NAS 快照功能,并设定每天自动快照,以便在关键时刻回滚数据,防止意外损失。

定期检查硬盘状态也是家庭用户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大多数人买了 NAS 之后,就把它放在角落里不再关注,直到某天发现数据无法访问,才意识到 NAS 早已红灯警告多时。事实上,硬盘是有寿命的,硬盘损坏的概率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一般来说,3-5 年更换一次硬盘是比较合理的做法,尤其是 RAID 5 这样的阵列,如果其中一块盘已经使用了五年以上,那就相当于在玩俄罗斯轮盘赌,随时可能发生数据丢失。家庭用户应该每周检查 NAS 硬盘的 S.M.A.R.T. 状态,确保没有坏道或严重的性能下降。如果系统提示硬盘健康状况异常,就应该尽快更换新盘,避免更大的损失。同时,建议家庭用户选择 NAS 专用硬盘,而不是普通桌面硬盘,例如 WD Red Plus、Seagate IronWolf 这样的 NAS 级硬盘,这些硬盘专门针对 24/7 运行的环境优化,稳定性更高,能够降低故障风险。

在家庭存储环境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对 NAS 过度信任,而没有做好额外的备份和维护。很多人购买 NAS 只是为了存放照片、视频、工作文件,但从来不去检查硬盘状态,也不进行额外备份,直到数据丢失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确的做法是,定期检查 NAS 状态,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且确保即便 NAS 突然损坏,自己仍然有办法找回数据。RAID 不是保险,NAS 也不是保险柜,只有真正执行 3-2-1 备份策略,并做好硬盘健康检查,才能确保数据的长期安全。如果你今天不做备份,未来的某一天,你一定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