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有部还算不错的古装片,叫做《古今大战秦俑情》。
根据剧中设定,秦始皇的兵马俑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烧制而成的,尤其是剧中杜淳饰演的将军,被做成泥俑的那一幕,更是成为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活人烧制?·——
1974年3月,西安市临潼区几位村民在村子在挖掘新井的时候,偶然从土里刨出来一些陶俑的碎片。
起初,大家并没有太在意,觉得这可能是附近哪个老砖瓦厂留下的残次品。
但随着挖掘的继续,他们又陆续挖出了更多的陶俑碎片。
这些碎片形状各异,有的像是人的头部,有的像是躯干,还有的像是手脚。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又有人挖出了一些金属物件。
仔细一看,竟然是古代的刀剑和其他兵器,这下子,所有人都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了。
这哪里是什么砖瓦厂的残次品,分明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宝贝。
村里的干部们商量后,决定把这些出土的文物上报。
很快,省里的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开始了紧张的挖掘工作。
考古队在村民挖井的地方周围,划分了一个个方格,然后小心翼翼地挖掘。
每铲下去一层土,都要仔细筛查,生怕遗漏任何重要的线索。
随着挖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发现。
不仅有更多的陶俑碎片,还有完整的陶俑,经过几天的紧张工作,专家们终于确认,这些出土的文物正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代兵马俑。
兵马俑被发现之后,大家震撼于兵马俑的壮观,不过,也有人提出了疑问,这些兵马俑,是否就是秦始皇用活人烧制的呢?
要知道,活人殉葬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而历代的君主陪葬人数自然是规格最高的。
比如唐太宗时殉葬人数超过200,而汉景帝达到了近1000。
这个说法乍一听确实有些夸张,因为之前我们还没有找到秦始皇的地宫,无法直接验证这个数字的真实性。
不过,考虑到秦始皇的性格和所作所为,很多人还是倾向于相信这个说法。
因为秦始皇在其掌权之时确实展现出了极其暴戾的一面。
当时在秦国灭掉赵国后,秦始皇下令坑杀了约40万投降的赵国士兵。
这被认为是古代中国最大规模的屠杀之一,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秦始皇下令焚烧所有不符合法家思想的书籍,并活埋了460多名反对这项政策的儒生。
这一行为不仅造成了大量文化遗产的损失,还扼杀了思想的自由。
再来看看他的大型工程,为了修建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宏伟建筑,秦始皇强征了大量劳工。
据记载,仅修建长城就征用了数十万人,其中许多人因劳累过度而死。
这种不计人命的做法,充分体现了秦始皇对普通百姓生命的漠视。
考虑到这些事实,人们很容易相信秦始皇会进行大规模的活人殉葬,尽管这个猜测一直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支持。
而1974年经过实地的考察后,得知这些兵马俑的数量高达8000多个,这个数字似乎与《史记》中的记载有某种呼应。
面对这些惊人的发现,一个大胆的猜测开始在人们心中萌生:这些兵马俑,难道真是活人烧制而成的?
——·兵马俑检验结果·——
其实真的不怪大家这么猜,实在是因为,这些兵马俑跟真人实在是太像了。
每一个兵马俑都有独特的面容和表情,仿佛是真实的士兵被定格在了某个瞬间。
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目光坚毅,有的神情轻松。
而且看兵马俑的体态,甚至连年龄差异都能清晰地辨认出来。
有的看起来年轻力壮,有的则显得老态龙钟。
而且据说当年负责制作兵马俑的工匠们在完成工作后,全部被秦始皇下令灭口了。
这个猜测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然而,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猜测最终被科学证据所推翻。
1974年,在修复一尊开裂的兵马俑时,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真相:兵马俑其实就是普通的泥土烧制而成。
而且,考古学家们也表示,在战国后期,以人殉葬的习俗就已经不太流行了。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的进步,人们开始质疑活人殉葬的必要性和道德性,转而寻求其他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很可能意识到了社会观念的变化,于是选择顺应时代的木俑或者泥俑。
陶俑比人体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秦始皇深知自己的丰功伟绩,希望能够永远流传后世。
用陶土制作的兵马俑可以长期保存,不会像人体那样很快腐烂。
秦始皇可能也想在后世留下一个仁慈的形象。
虽然在位时他采取了许多严酷的政策,但在身后事上选择不使用活人殉葬,或许是他试图平衡自己历史形象的一种尝试。
——·兵马俑为何这么逼真·——
既然是泥土烧制的,那么在2000多年之前,兵马俑凭什么可以做到这样栩栩如生呢?
兵马俑的基本制作方法采用了泥条盘筑法和泥片贴塑法的结合。
泥条盘筑法是一种古老的陶器制作技术,工匠们将长条状的泥土盘旋堆叠,逐渐塑造出兵马俑的基本形态。
而泥片贴塑法则用于细节处理,工匠们将薄薄的泥片贴在基本形态上,塑造出衣褶、盔甲等细节。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得兵马俑既有坚实的结构,又有精细的表面效果。
兵马俑的身体和四肢是分别制作的,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想象一下,如果要一次性制作整个兵马俑,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很难保证每个部位都能得到细致的处理。
分别制作后再组装的方法,让工匠们能够专注于每个部位的细节,同时也方便了运输和安放。
头部的制作更是别出心裁,每个兵马俑的头部都是单独制作的,而且可以与不同的身体互换。
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兵马俑的多样性,也为后期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便利。
如果某个兵马俑的头部受损,我们可以轻松地更换一个新的头部,而不需要重新制作整个兵马俑。
为了提高效率,工匠们使用模具批量生产兵马俑的基本形态。
这种方法保证了兵马俑的整体一致性,让它们看起来真的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但是,秦代工匠们并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复制品。
在基本形态制作完成后,他们会对每个兵马俑进行手工雕刻,添加个性化的细节。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兵马俑都有独特表情和特征的原因。
制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彩绘的工序了,兵马俑的彩绘技术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工匠们使用蛋白质作为颜料的黏合剂。
这种天然的黏合剂不仅环保,而且能让颜料更好地附着在陶俑表面,提高彩绘的持久性。
虽然经过两千多年的埋藏,大部分兵马俑的颜色已经褪去,但通过现代科技,我们仍能看到它们当年绚丽多彩的模样。
兵马俑的彩绘是多层次的,工匠们首先在陶俑表面涂上底色,然后逐层添加细节色彩。
这种多层彩绘技术让兵马俑的色彩更加丰富立体。
工匠们在选择颜色时也十分讲究,不同的兵种和级别会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
比如,将军的服饰可能会使用更鲜艳、更昂贵的颜料,而普通士兵则相对朴素。
这种色彩的区分进一步增加了兵马俑的真实感和层次感。
工匠们会使用极其精细的笔触来绘制兵马俑的细节,如眼睛、胡须等。
这种精细的工艺让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口说话。
正是这些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彩绘技术,让秦始皇兵马俑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每一个兵马俑都是一件艺术品,凝聚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汗水。
当我们站在兵马俑坑前,我们不仅在欣赏一支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军队,更是在与古代文明对话,感受着那个遥远时代的气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