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游记

张济很聪明 2024-09-04 03:45:31

2023年3月17号从南京乘火车到宁波旅游。

宁波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以展示宁波人文、历史和艺术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展品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靑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6万余件。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这是外姓人首次登楼。自此以后,天一阁逐渐结束对外封闭的状态,有选择地向一些大学者开放。黄宗羲为天一阁编制书目,并撰写《天一阁藏书记》。康熙十五年(1676年),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天一阁现各类古籍近30万卷,现存的古籍善本大都为明代的刻本或抄本,有的已成为海内孤本。藏品中最稀珍的是明代的地方志和科举录,分别有271种和370种。科举录分进士、会试和乡试三种,藏量占该类文献存世量的八成以上。它保存了明洪武四年(1371年)首科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第五十二科完整无缺的进士登科录,堪称镇楼之宝。

宁波慈城古县城是一座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保留了唐代的街巷格局和江南最大的古县衙,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县城、国药业发源地。城内保留唐代街巷格局和大量典型的江南青瓦白墙式古建筑,存有书院、藏书楼、药铺、庙宇、官宦宅地、陌巷民居和校士馆(考棚)、孔庙、县衙等传统建筑。

在唐朝时期,彼时的明州港(宁波旧称明州)就有中药材出口。北宋时期,留有“以药肆伟业,后遂饶富”慈城五马桥冯氏经营国药致富的故事的历史记载。明清以来,慈城涌现了许多从事传统国药业的人士,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成立了不少至今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北有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南有广州敬修堂、杭州张同泰堂和叶种德堂等。可以说,明清时期的慈城药商,近乎能够与山西平遥票号、徽州盐商相抗衡。

宁波慈城孔庙地处慈城镇中心,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现占地面积17565平方米(含孔庙公园),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为浙东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孔庙,是千年古县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缩影。

宁波保国寺始建于东汉世祖时期,初名灵山寺,此即保国寺的前身。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寺内的大雄宝殿(又称无梁殿),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存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唐代经幢、观音殿、净土池等殿宇古迹。1954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南京工学院师生发现此古建筑,后经陈从周、刘敦桢教授核实为北宋建筑。大雄宝殿,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天一广场,缸鸭狗汤团店

宁波汤圆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种传统小吃,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缸鸭狗是宁波话中的谐音"江阿狗",它是品牌创始人江定法的小名,品牌创立于1926年,从冬至到除夕,从春节到元宵,宁波人的冬天啊离不开这样一碗白白糯糯、甜润可口的汤圆,而缸鸭狗就是宁波圆中的一绝。这汤圆色白如玉,圆润饱满,汤圆皮糯而不黏,化开的猪油伴着芝麻香还透出丝丝桂花的清香。

宁波天一广场圣母升天堂是一座大型天主教堂,始建于明末清初,1995年-2000年,教友黄斌盛创办的房产公司配合天一广场的建设重建该堂,总造价为4000万元,外观仿罗马式、哥特式造型,内部有1000座位,钟楼高66米(目前中国最高)。

宁波府城隍庙,又名郡庙,民间也俗称老城隍庙。宁波府城隍庙面积6000平方米,占地面积5333平方米,由照壁、门厅、仪门、前戏台、拜亭、大殿、后戏台、寝宫,组成前后“四进四天井二戏台左右厢殿”的雄伟建筑,是现存国内最完整的郡庙和浙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郡庙。

天封塔 始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695—696)年间,因建塔年号始末“天”“封”而得名。建成后塔高18丈,约51米,共14层,分7明7暗(包括地宫),六角形。天封塔是宁波重要地标之一,为中国江南特有的仿宋阁楼式砖木结构塔,具有宋塔玲珑精巧、古朴庄重的特点,也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运航标。

屠呦呦,女,汉族,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为人类抗疟药物开拓了新方向,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s)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2011年,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入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17年,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屠呦呦旧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开明街26号姚宅。这里是屠呦呦在宁波的旧居。姚宅的主人姚庆三(1911-1989)是经济学家,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是屠呦呦的舅舅。屠呦呦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在姚宅生活到上大学。住在姚宅时,屠呦呦就在附近的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读书。宅子是姚庆三父亲姚咏白所建,姚咏白是甬总商会代表,曾任上海法学院、复旦大学、大厦大学教授。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古称明州,高丽使馆是北宋时期明州接待高丽来使的住所。 也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与外埠政治、商贸往来的一处的重要文化遗存。

宁波水则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西侧平桥街口(原是平桥河)。宋宝祐间(1253~1258)建,明清两代续修,现大部分石亭建筑为清道光时所建,保留了南宋的亭基和明代的重修“平”字碑。水则碑利用平水的原理达到体察灾情、民情统一调度的目的,是我国城市古水利遗存中仅有的实例。

银台第市级文保点,现为官宅博物馆。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是宁波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之一。银台第的主人童槐,清嘉庆年间曾任“通政司副使”,“通政司”又称“银台”,故其宅第被称为“银台第”。童槐的儿子童华以“礼部右侍郎”入“南书房行走”,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因此童宅又被称为“帝师故居”。

督学行署是宁波老城区现存的清代科举遗迹之一,曾是清政府浙江学政驻地,主持宁波府的各类科举考试。过去学政大人每年在此主持全宁波府的各类科举考试,所以督学行署又被称为校史馆或是学台衙门。

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宁波鼓楼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之一。公元821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镇迁到宁波“三江口”,以中山广场到鼓楼这一带为中心,建起官置,又立木栅为城,后来又以大城砖石筑成城墙,历史上叫子城。子城的南城门就是现在的鼓楼。

宁波天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宁波天宁寺总占地约9000平方米,现仅存山门、东塔塔基、甬道、排水沟等建筑遗址及西塔建筑。天宁寺塔位于寺山门前,为双塔形制,两塔东西相距72米,东塔毁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西塔为方形五层砖塔。天宁寺塔是中国现存唐代佛教寺庙中寺前双塔制度最早的实例之一。天宁寺西塔是浙江省现存年代最早且唯一的一座唐砖塔,也是中国仅存的唐代寺前双塔实例,对于研究唐时的宗教文化和佛教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座纪念碑立于1998年,南宋嘉定十六年四月,日本僧道元禅师浮海抵明州庆元府(今宁波市),谒阿育王寺老典座,感悟要谛。宝庆元年,道元禅师师事太白山景德禅寺(今天童寺)住持如净禅师,一生参学之大事得以告成。道元禅师得法归国后建永平寺,开创日本曹洞宗。谨立此纪念碑,以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人民传统友谊之见证。

海上茶路启航地”纪念碑矗立在宁波三江口,诉说着宁波与中国茶走向世界的渊源。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早在唐代便已因其天然深水良港而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宁波港与福建泉州共同承载着中国对外交通的重要使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宁波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紧密相连,其中以陶瓷、茶和丝绸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尤为丰富,见证了宁波在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核心地位。宁波不仅是海上茶路的起点,更是禅茶东传的重要门户。自古以来,通过僧侣学佛、朝廷赠礼和贸易传播,中国茶文化远播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纽带。例如,日本高僧荣西两次经宁波回国,不仅带回茶叶,还促进了天童寺的建设,他的《吃茶养生记》更是日本茶道的源头之一。

宁波老外滩,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三江口(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的北岸江北区,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在唐朝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并成为鉴真东渡的起点;在南宋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当《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便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并于1844年正式开埠。它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

宁波美食,雪菜黄鱼。

0 阅读:1

张济很聪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