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韩国媒体《东亚日报》发表文章称,有分析认为,中国造船产业的竞争力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韩国领先的技术差距也已大幅缩小。这意味着,继通用半导体、石化、钢铁、显示器、智能手机之后,在造船行业也将不可避免地与具备技术实力的中国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
韩国银行最近发布的《中国造船和航运业趋势与未来展望》报告中分析指出,中国造船业在订单表现、船型、价值链竞争力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首先,2021年以来订单大幅增加。中国在全球船舶订单市场的份额从2017年的42.2%增至去年的70.3%。同期,韩国从25.8%下降至16.3%,日本从11.1%减半至5.5%。截至去年底,中国造船企业船舶订单积压占全球的58.4%,高于韩国(23.6%)和日本(8.4%)。
可生产的船舶类型也得到了扩大。过去中国造船企业主要承接散货船等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低附加值船舶订单,但近年来集装箱船、天然气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也在增加,按数量计算,每五艘船舶中就有一艘是此类船舶。
这是整个造船业价值链竞争力快速提升的结果。韩国产业研究院的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韩国在研发、设计、采购、生产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在船舶需求、维护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到2023年,研发、设计和采购方面的竞争力差距有所缩小,而需求和维护方面的竞争力差距有所扩大。
报告称,“韩国和中国在造船技术方面的差距已显著缩小,很难断言韩国主要港口今后还能继续发挥亚太地区代表性枢纽功能。韩国有必要制定一项综合产业发展计划,不仅包括造船和航运业,还包括信息技术(IT)、国防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