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毛主席和女儿李敏合照
回想起父亲毛主席,李敏曾这样说:“我作为毛泽东的女儿,今天是普通百姓中的一个,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我都为此而骄傲,我觉得这是生活对我的偏爱。”
毛主席对李敏的宠爱1949年5月,贺怡带着李敏和毛岸英,来到北平双清别墅,在那里李敏见到了一直没有深刻印象的爸爸——毛主席。
在见到毛主席后,贺怡低头对怯生生的李敏说:“娇娇,快叫爸爸!喏,这就是你爸爸。”
李敏听到姨妈的话,缓缓抬头,看着面前这个身材魁梧和画报上看到的毛主席一模一样的人,明白了他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亲生爸爸,她马上高兴地像一只小喜鹊一样,扑进了毛主席的怀里,一声声地喊着“爸爸”。
毛主席见状,更是激动地将李敏抱了起来,亲了又亲,嘴里喃喃念叨着:“娇娇,我的小娇娇......”
望着女儿高兴的面庞,一时间,毛主席的思绪回到了1936年李敏出生的时候......
1936年冬李敏出生后,毛主席虽然感受到了喜悦和欢乐,但是他陪伴李敏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为了革命工作,在李敏刚刚满月的时候,毛主席和贺子珍便把她寄养在了陕北老乡家中。
1937年贺子珍为了治病前往了苏联,那时,毛主席忙于党和国家大事,无法照顾李敏,便又将李敏送到了延安的保育院里。
虽然保育院离毛主席办公的杨家岭和枣园并不远,但毛主席因为工作没有时间去接李敏回家过周末。
图|李敏幼时照片
在李敏的记忆中也是如此,毛主席没有来保育院接过他的娇娇,在保育员的三年里,她总是和保育院的叔叔、阿姨们一起,没滋没味地过着一个又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
直到1941年,毛主席决定送李敏去苏联陪伴她的妈妈贺子珍,父女俩这才仓促地见了一面。
时间再次回到1949年,毛主席望着怀中的李敏,心中的疼爱又加深了一些。
来到毛主席身边后,每天晚饭后,毛主席总是牵着李敏的手到公园散步,问李敏在苏联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教她背诵古诗,并勉励女儿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那时,李敏总会不厌其烦的和毛主席做游戏,偶尔会在父亲怀抱里撒娇、顽皮,有时她会抱着毛主席的头和脸亲了又亲,有时还会用双手遮住毛主席的双眼,叫毛主席猜猜是谁。
每逢这个时候,毛主席不论自己是在工作还是在休息,他总是会高兴且乐此不疲地逗着女儿玩,从不责怪李敏,有时,毛主席也会被李敏逗得哈哈大笑。
每当这时,李敏都会觉得爸爸不再是画像上那个有点威严的毛主席,而是一个充满柔情的父亲。
来到毛主席身边时,李敏已经12岁了,但是她的个头却长得只有八九岁小孩那么大,身材更是特别瘦小,为此,毛主席常常心痛的看着李敏,紧紧握着她的手说:“娇娃是吃面包吃得不长个子了。改吃中国饭,中国饭好吃,养人,能促进发育长大个!”
因为李敏在苏联呆得时间较长,加上那时是战争年代,食品又供应不足,本来体质就弱,饭量也就更小,所以,每当李敏和毛主席一同吃饭的时候,毛主席总是叫她多吃一点,再多吃一点。
图|毛主席和李敏
李敏除了饭量小以外,她吃饭还很慢,往往别人吃完都准备走得时候,她还在慢慢吃,毛主席见状却从来舍不得催她,而是会坐在她的身边,笑眯眯且温柔地说:“娇娃莫急,慢慢吃,细嚼慢咽好。”
初到北平时,正值5月,李敏在苏联早就培养了耐寒性,习惯了寒冷的季节,北平的五月,对她来说就像夏季一般炎热,她早早的便脱下了厚重的衣服,穿上了小短裙、小背心,甚至还光着脚丫。
当毛主席看到李敏的这一身装扮时,依旧没舍得批评她,而是关切地说:“娇娃,现在的天气太凉,不可穿得这么少,会着凉生病的。这儿的风很硬哩!这里不兴光脚丫走路,这地方地又不平,莫把娇娃的脚扎破了,快把鞋子穿上。”
一直以来,毛主席都觉得自己亏欠李敏太多,除了他自己关心、爱护李敏外,他还希望自己身边的人能够关心爱护她,为此,毛主席也曾不止一次的对江青和李讷说:“娇娇小时候吃苦太多了,她从小就跟妈妈相依为命,我不在她的身边,她没有享受过父爱!现在她回到我的身边,我要爱她、疼她,要尽父亲的义务,你们也应该爱她、疼她才对。”
图|毛主席和李敏
毛主席对李敏的疼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在父亲的角色里,毛主席就像所有做父亲的人一样,始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李敏。
李敏:爸爸从不惯我,娇我回想起爸爸毛主席对自己的爱,李敏曾这样说:“......爸爸亲我、爱我,但他从不惯我,娇我。别看他老叫我‘娇娃’。可那只是一个代号而已。”
毛主席在生活中,常常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记住:处处、事事、时时都要夹着尾巴做人,更不能享受一点特殊。
有时,外出因公参观、视察时,毛主席觉得有教育意义的时候,便会带着李敏、李讷前去,但在临行前,毛主席总会将李敏和李讷叫到身边,嘱咐道:“你们绝对不能在我的身边左右转来转去,只能在工作人员身后跟随,在接见任何单位领导的时候,你们也不许抛头露面。”
李敏和李讷听着父亲的嘱咐都会乖巧的点点头。
但有一次李敏却出了失误,她在跟着参观时,不小心走得快了一些,一不注意就占用了工作人员的位置,并把工作人员挤到了自己的身后。
图|毛主席
在参观时,李敏发现毛主席看了她一眼,这让李敏心生奇怪,因为在往常参观的时候,爸爸都不会看自己,这时李敏还只觉得可能是自己的衣着不整洁,只是低头看了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占了工作人员的位置。
突然,毛主席又扭过头看向李敏,眼神中充满了严厉,像是含有不抗拒的命令似的,这时,李敏明白了,爸爸的眼神是要她走开的意思。
李敏只好退到了工作人员身后,再也不敢往前面站了,在一切结束后,李敏心里觉得十分不痛快,一直闷闷不乐。
“娇娃,想什么哩?”毛主席见李敏有些不开心,赶忙问道。
李敏只是摇了摇头,没有说话,毛主席自然知道李敏在想什么,他握着李敏的手说:
“娇娃,我记得我同你说过,有工作人员在我身旁时,你莫要随便站到我身边把他们挤走,这是他们的岗位,是他们的工作,是党分配给他们的任务,这是组织的 安排,他们如果不在我的身旁,那就是失职,失职那是要挨批评的......”
李敏听爸爸说到一半,便猛地想起这些话爸爸在家中说了很多次,她突然有些愧疚的看向毛主席说:“爸爸,对不起。”
毛主席听着李敏的道歉,只是温柔的笑笑,没说话,但是李敏从爸爸的眼神中,早已看出爸爸已经原谅了她在无意中的过错。
有了这一次的失误,李敏在此后跟随毛主席外出参观时,总是格外小心,她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往前挤,不能抢占了工作人员的位置,导致他们犯错。
1960年,李敏再次跟随毛主席去参观展览会,这一次她依旧格外谨慎,后来,还是毛主席将她拉到了前面,要她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工人的革命成果。
图|李敏和父亲毛主席合照
也是在这一次参观的过程中,李敏与爸爸毛主席留下了罕见的照片,每当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李敏总是感慨万千,为此她曾说:“这张照片,成了我露面的永久的纪念。看到它,我就想起了我的爸爸,就想起了爸爸对我们的教导:要夹着尾巴做人,做一个普通人......”
毛主席对子女要求严格的同时,对自己要求也十分严格,在三年困难时期,李敏因上学,只有到周六才能回家陪爸爸吃一顿饭,而每到孩子们快回家的时候,毛主席也总是会嘱咐厨房的大师傅做两道好菜,让孩子们吃饱一些。
一次,饭桌上多了一道毛主席最爱吃的鱼,可这条鱼却小的可怜,李敏在上桌前,偶然听到大师傅说爸爸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为此,李敏在吃饭时,总是绕过鱼肉,吃其他的菜。
毛主席注意到这一情况后,直接从盘子里给李敏夹了一大块鱼肉:“娇娃,吃呀,吃鱼啊!”
李敏望着自己碗里的鱼肉,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她看着爸爸消瘦的面庞,很想说点什么,可是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面对父亲的关怀和严格,李敏也十分严格的要求自己,她不愿辜负父亲对自己的疼爱,为此她曾这样说:“我的爸爸有着善良的心肠,丰富而又细腻的感情,他把爱和教紧紧地结合起来,他既不空洞的说教,又不毫无原则地溺爱。”
然而,李敏与爸爸毛主席在一起的日子并没有太久,李敏曾这样说:“和爸爸在一起的那段快乐时光,实在太短暂了。”
图|李敏
1959年8月29日,毛主席为李敏和孔令华举办了婚礼,这场婚礼虽然简单、朴素,但却永远刻在了李敏的心里,因为这场婚礼洋溢着浓浓的父女情,因为这场婚礼是爸爸毛主席为她主持的。
结婚后,李敏依旧住在中南海,陪伴在毛主席身边,那时,李敏一直觉得自己会陪着爸爸走完他的一生,可这一想法终究是李敏的愿望。
1963年,李敏被迫搬离了中南海,当她向毛主席提出自己要搬离中南海的想法时,毛主席十分难过,他紧紧地拉着李敏的手,不舍得放开,嘴里喃喃道:“何必一定要走呢?我想常常见到你和令华。”
图|毛主席、李敏和孔令华合照
李敏知道爸爸爱自己,也舍不得自己离开,但是为了不让爸爸为难,李敏还是轻声安慰道:“爸爸,我们走了也还是会常常回来看您的。”
毛主席心里明白李敏为何要离开中南海,离开自己,听到李敏说会常回来看自己,他也只好点点头,同意李敏和孔令华搬离中南海。
得知李敏未回韶山,毛主席叹气:你不该如此淡漠李敏本以为搬离中南海后,可以随时回去看爸爸,同爸爸叙叙家常,为爸爸宽心解闷,可结果却是她想错了,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出了中南海,再想回到中南海,回到爸爸身边,竟十分困难。
在搬走后的第一个星期,李敏便回去 看望了毛主席,那时还是在毛主席的卧室门口相见的。
当李敏走进毛主席居住的院子时,她迫不及待的飞奔到了毛主席面前,见到毛主席后,她更是直接扑进了毛主席怀里,嘴里不停地说着:“爸爸,爸爸,我想您.....”
毛主席紧紧地抱着李敏,轻轻拍打着她的背:“娇娃,爸爸也想你啊。”
这一次见面,李敏坐在毛主席身边,很久很久,李敏并不想走,她知道爸爸的内心是孤独的、是寂寞的,毛主席也真的想把李敏留住,他想让女儿陪伴在自己身边,哪怕只是常常见面也好,可李敏还是走了。
自这次离开中南海后,李敏见毛主席的机会越来越少,从一开始的一个星期去几次,到后来一个月见一次,再到后来两个月见一次,再往后,几个月甚至半年都难再见上毛主席一面。
图|毛主席
因为常常见不到爸爸毛主席,李敏常常落泪,她曾哽咽着同自己的好友说:“我真羡慕别人,能常在父母身边,可我不行。我想见见爸爸,我只是想见见他,可我得请示、报告、等待批准......太难了!”
李敏搬离中南海后,每次同毛主席见面,父女俩都会诉说着对对方浓浓的思念和不舍,但有一次,李敏回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时,毛主席却因一事没有了往日的开心,反而有些变得失落。
在1966年夏秋相交之际,李敏受命从北京南下至湖南长沙参加活动,回到北京后,李敏特意去中南海看望了爸爸毛主席,并汇报了自己此次前往湖南的行程和感想,原本毛主席见到女儿后是十分高兴的,可当他听完李敏的汇报,却变得十分失落。
原来,此次李敏前往湖南并未去故乡韶山,没有回去看望乡亲们,这让毛主席十分失望,他看着李敏叹气道:“你怎么能不回韶山呢?你不该对故乡的乡亲们如此淡漠啊......”
李敏听了父亲的批评,低下了头,她知道父亲心里一直惦念着韶山的乡亲,这次去湖南也是自己考虑不周。
听完毛主席的批评后,李敏赶忙向爸爸连连道歉,毛主席知道李敏并不是故意不回韶山的,也就原谅了她,但这件事情却牢牢的记在了李敏的脑海里。
图|毛主席
自毛主席病重后,李敏更鲜少见到爸爸,每当她去中南海,请求看一看爸爸,遭到拒绝的时候,李敏都会气愤的质问道:“你们为什么、凭什么不让我见爸爸?我爸爸知道了也绝不会赞成你们这样的!”
可即便是李敏的质问,也不能换来一次见毛主席的机会,为此她十分难过。
1976年9月的一天,李敏在中央的一份文件上看到了爸爸毛主席的病情后,不顾一切地赶往了中南海,这一次,她终于见到了爸爸。
可映入她眼帘的却是毛主席躺在床上,面容十分憔悴,李敏看到这一幕,眼泪不自觉得落了下来,她哽咽的叫了一声“爸爸,我来看您了”。
神志尚清楚的毛主席微微睁开眼看到是李敏,他无力地伸出颤抖的手,李敏赶忙拉住。
“娇娃,你来看我了?”毛主席用十分微弱的声音说着。
李敏看着爸爸的样子,眼泪快落了下来,为了不让爸爸看到,她只得点了点头。
“娇娃,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呢?我想你啊......”
面对爸爸的“埋怨”,李敏的心都碎了。
图|李敏
见李敏不说话,毛主席又问:“你今年多大了?”
“爸爸,您忘啦,我今年39岁了。”李敏轻声回答道。
“娇娃,不对,你今年38岁。”毛主席说完,又微微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李敏突然望着父亲,眼泪再一次涌了出来,她没想到父亲病得这么厉害,却还能清楚地记着她的生日。
这一次,李敏没能陪伴毛主席太长时间,很快,毛主席便轻轻闭上眼睛,李敏知道爸爸是太累了,需要休息了,于是李敏又看了爸爸一会儿,便悄悄地退出了房间。
可让李敏没想到的是这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爸爸,1976年9月9日,中央办公厅的汽车把李敏接进了中南海,她本以为是爸爸的身体已经转危为安了,没想到见到的却是已经离开人世的爸爸,她不由得失声痛哭了起来......
在毛主席去世后,李敏曾几度回到毛主席的故乡替爸爸为爷爷奶奶扫墓、看望韶山的乡亲和亲友们,她不曾忘记爸爸对自己的批评,也不曾忘记自己对爸爸的承诺。
在70年代初,毛主席生病的时候,就曾嘱咐李敏:“有件事请你们替我去做,家乡还有两个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经常回去看望他们。”
无论是毛主席的教导还是嘱咐,甚至是批评,李敏从未敢忘记,说起韶山,李敏曾这样说:
“韶山,是我父亲的诞生地,更是他青少年时期从事学习和革命运动的地方,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块红色圣地。”
图|李敏回韶山缅怀父亲毛主席
每当李敏回到韶山的时候,她总会去毛主席广场,在毛主席的铜像前敬献花圈,深深地鞠三躬,嘴里还不停嘟哝着:“爸爸,女儿来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