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趣影星探社
编辑|趣影星探社
前言“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但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痛苦变得无法承受,我们还能唱出什么歌?
这部近四小时的影片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跌宕的情节,有的只是生活赤裸裸的残酷,以及人们在绝境中求生的本能。

电影开场,便是一连串令人揪心的场景。在略显破败的居民楼里,高中生韦布在破旧居民楼里被停职在家的父亲训斥。
之后他开始百无聊赖地刮下楼道小广告胶水,粘在火柴上点燃后抛向空中。
镜头缓缓上移,露出天花板上密密麻麻的焦黑痕迹——这些都是他过去留下的"作品",仿佛是他内心无声的抗议。

就在这时,老人王金牵着小狗从楼上下来。这位老人面临着被迫去养老院的命运,生活中唯一的慰藉就是外孙女和这条小狗。
但命运却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小狗,让王金的世界更加灰暗。

影片发生在河北的一座小城,聚焦于四个人物的一天。
于城是当地小有势力的混混,在表白被拒后与朋友妻子偷情,导致朋友跳楼身亡。
他的弟弟又被人推下楼,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他的命运与其他人交织在一起。
韦布为朋友出头,却意外导致校霸于帅从楼上摔下。
意识到事态严重,他开始逃亡,却发现积攒的钱被父亲拿走,无奈之下去台球厅拿球杆换钱也未能如愿。

黄玲生活在离异家庭,母亲常年酗酒,对她漠不关心。在学校,她与教导主任的关系被曝光,陷入舆论漩涡。
王金失去小狗后又遭遇狗主人的纠缠,多亏韦布出手相助。但养老院的破败景象和女儿女婿的不理解,让他对生活彻底绝望。

四个被生活逼到绝境的人,听闻满洲里动物园有一头大象每天席地而坐,他们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决定前往满洲里,去看那头大象,期望在那里寻得生活的答案。
一路上,他们历经波折,被黄牛骗钱,遭遇各种意外。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未曾放弃。

最终,在大巴中途停车休整时,几人下车在车灯下一起踢毽子,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大象的叫声。
这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兀,又仿佛承载着无数希望,给灰暗的故事添上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而电影中的转折点总是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韦布原本只想解决朋友的麻烦,却因一时冲动将校霸推下楼,黄玲以为找到了能倾诉的对象,却因此陷入更大的困境,王金目睹养老院的悲惨现实后,对未来彻底失去希望。
这些转折不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而是生活本身的无常与残酷。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韦布身上有着少年特有的热血与冲动,面对不公敢于反抗,却又不得不承受行动的后果。
黄玲在缺爱环境中成长,渴望温暖却总是受伤,内心敏感而脆弱。
王金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面对生活的不如意虽有无奈,但仍保持着善良,最终选择带着外孙女踏上未知旅程。

于城表面冷酷,内心却充满矛盾与挣扎,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
彭昱畅将韦布的青涩与愤怒演绎得淋漓尽致, 王玉雯把黄玲的脆弱与叛逆展现得恰到好处,李从喜的王金让人看到了老年人的无奈与坚韧,章宇则完美诠释了于城内心的复杂性。
他们的表演不露痕迹却直击人心,让角色仿佛从银幕中走出来,融入观众的情感世界。

《大象席地而坐》的创作背后有着令人唏嘘的故事。
导演胡波年仅二十几岁就展现出他的才华,出版小说集并获得文学奖项。
这部电影是他倾注心血的作品,他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愿在创作上妥协。
他在河北井陉取景,本想捕捉那里灰蒙蒙的雾霾氛围,却因两会期间工厂停产导致空气质量改善,与他想要的效果相去甚远。

在拍摄手法上,他坚持每场戏都用单机位长镜头完成,尽管制片方认为风险太大。
令人痛心的是,2017年10月12日,胡波在北京家中自缢身亡,年仅29岁。
这让《大象席地而坐》成为了他留给世界的绝唱,也给这部作品蒙上了一层难以言说的悲伤色彩。
《大象席地而坐》探讨了生活的苦难、人性的挣扎以及对希望的执着追求。

片中的人物面对生活的重压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在绝境中寻找前行的理由。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部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也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
大象的叫声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既可能是希望的象征,也可能只是海市蜃楼。

但正是这种模糊性,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本质——没有绝对的答案,只有不断的追寻。
《大象席地而坐》不是一部容易消化的电影,它需要观众投入时间和情感去体会其中的深度。
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这样一部慢节奏、重情感的作品显得尤为珍贵。

它提醒我们,生活或许充满苦难,但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总能找到前行的力量。
那么对于这部电影,你还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