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时代最早将潜望结构镜头商用的厂商,就是在国内默默无闻但折腾之心不死的华硕;而那款采用了 HOYA 连续光学变焦镜组的产品,便是2015年尾发布的 ZenFone Zoom。
至于这个能够实现3倍连续光学变焦的模组,则是一个包含两个三棱镜、四枚玻璃镜片和四枚非球面镜片的十片式庞大镜组,而为了实现连续光变华硕便直接为这个镜组配了四个步进电机,所以这整个潜望模组的体积可谓非常夸张!
如下图所示,这整个潜望模组就算不考虑厚度,那么其平面尺寸也有大半个手掌那么大!而且因为连续光学变焦的结构限制,在最高的3倍焦段其对应光圈值也仅有可怜的f/4.8而已!
很明显,这种巨大的潜望模组在往后卷多镜头和大底主摄的手机影像潮流下,是没有任何生存空间的,于是国内一家手机大厂便着手开始准备更合适的潜望镜组方案以期一鸣惊人。
最终在2017年二月尾的巴塞罗那 MWC 大会上,OPPO 正式发布了此后一直被主流手机厂家所采用的定焦潜望结构。
既然是定焦设计,那么之前连续光学变焦所需的大量机械结构就此得以省去;同时基于3倍定焦潜望镜头和主摄还可通过高精度图像融合技术,实现官方所谓的“5倍画质无损变焦”。
不过 OPPO 向来都是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定焦潜望技术发布后其就没了下文,最终将这项技术首次商用的还得是华为 P30 Pro 这款神机——其于2019年三月尾正式在法国巴黎发布。
华为 P30 Pro 潜望所采用的是5倍定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拥有能看的f/3.4光圈,关键在这些亮眼的影像硬件参数之下,P30 Pro 还拥有8.41mm的傲人“身材”!相较之下采用连续光学变焦模组的华硕 ZenFone Zoom 则厚达11.9mm。
同年四月份 OPPO Reno 十倍变焦版方才姗姗来迟,其潜望虽拥有更大的f/3.0光圈,但官宣的“10倍混合光学变焦”,实际却是基于超广角镜头之16mm焦距和潜望镜头之160mm裁切焦段算的。
2,中期发展事实证明 OPPO 在影像创新的商用方面,相较于友商是明显不够看的。例如2020年三月份发布的旗舰机型 Find X2 Pro,其潜望就原封不动地照搬一年前之 Reno 十倍变焦版硬件配置方案。
反倒是三星这边还有点进取精神,其在2020年二月份发布的 S20 Ultra 上,成功商用了业界最大的潜望传感器——即1/2英寸的索尼IMX586,基于此其还拥有较长的4倍光学焦段和够看的f/3.6光圈。
同时三星还致敬 OPPO 的广告宣传方案,也搞了个所谓的“10倍混合光学变焦”。三星第一次上潜望步子就迈得这么大,再加上镜头和传感器调教方面之问题,最终的望远效果实难令人满意。
既然“10倍混合光学变焦”这个词已经被玩坏了,那如果真的让潜望光学焦段达到10倍,那望远效果还能差吗?于是2020年三月尾发布的华为 P40 Pro+,就以傲人影像硬件配置承接下这项里程碑式的历史使命!
在实现10倍超长光学焦段的同时,华为还将潜望模组长度压缩到了极致,而这其中之技术秘诀就在于那奇特的“五反射式光路”设计,搭配另一颗3倍直立长焦镜头还能实现20倍混合变焦。
同样也是得益于全新的光路设计,这个10倍潜望还塞下了和 P30 Pro 之5倍潜望一样的1/3.6英寸传感器!至于其大幅缩至f/4.4的光圈值,实际上华为已经尽力了,毕竟其通光孔径较 P30 Pro 已扩大了近50%!
华为10倍潜望横空出世的消息,瞬间引爆了本就极其内卷的手机影像圈,并最终造成了主流厂家的两极分化现象。其中 OPPO 是“知难而退”的代表——往后两代旗舰直接放弃潜望,而 vivo 则是潜望规格直接倒退躺平!
至于小米,则是从小米10至尊纪念版开始,一直到小米12S Ultra 都坚持在潜望上搭载大底传感器索尼IMX586,并维持“120mm+f/4.1”的光学焦段加光圈值组合。
最后的三星则是“迎难而上”之代表,其在 S21 Ultra 那代直接改用了比 P40 Pro+ 成像质量更好的两次反射式10倍潜望,后面两代超大杯又再接再厉搭载效果更佳的一次反射式10倍潜望,纵使这三代都换成了小底传感器。
3,后期革命之所以三星将10倍潜望改为一次反射式结构后望远效果会如此惊艳,其关键就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光损,也正是光损这个原因让华为的“五次反射式”光路结构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华为由于受制裁影响,其与索尼持续数代的顶级定制传感器之路也正式走向了终点。于是华为便另辟蹊径大力发展计算摄影,基于此还在2021年七月尾发布的 P50 Pro 上,正式将豪威OV64B这款传感器首次用在潜望上。
豪威OV64B相较于索尼IMX586虽然底大小一样,但其像素数量明显更多,所以 P50 Pro 的潜望原生焦距仅为90mm,但在10倍混合变焦方面却可达到接近 S21 Ultra 的10倍光学焦段效果!
当然华为的创新还不止于此,2022年九月份发布的 Mate50 RS 又业界首创了基于双镜群长行程滑轴技术之长焦微距功能!同时还搭载了RYYB版OV64B,并通过传感器裁切获得更大光圈值。
很快 OVM 三家就回过味来——是时候换个潜望玩法了,其中同年十一月份发布的 vivo X90 Pro+ 也上了和华为P50 Pro一样的OV64B潜望,两者甚至连光学焦段和镜头光圈都一样!但蓝厂胜在有蔡司镀膜和V2芯片以及更好的超分算法。
而2023年三月份发布的 OPPO Find X6 Pro,则直接将底更大的索尼IMX890塞进了潜望中!并拥有当时机圈最大的f/2.6潜望光圈。至于半个多月后发布的小米13 Ultra,则是改用“双长焦”方案。
实际上,就在 Find X6 Pro 发布两天后华为的 P60 Art 也发布了,巧的是两者皆主打暗光潜望但在实现方式上又有明显不同。原来华为通过 D-CUT 的镜片设计,以损失部分解析力之代价获得了当时业界最大的f/2.1光圈!
结合RYYB版OV64B,便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进光量。可惜这代为了凸透镜前置的聚光设计,竟复古般地采用两次反射式潜望结构,这又进一步限制了其解析力表现。
但不用着急,2023年十一月份发布的 vivo X100 Pro 直接携蔡司 APO 浮动镜组,将OV64B的职业生涯推向了一个全新高度——望远性能方面可谓直逼三星 S23 Ultra!但要记住OV64B之潜力也是这时候被吸干抹净的。
4,最新进展蓝厂单凭一款大杯机型,在影像综合实力方面就直接超越了一众当时在售超大杯机型,基于此惊艳成绩蓝厂还放下豪言表示正在准备一款“真灭霸”机型,但蓝厂却忘了“水满则溢”这个朴素道理。
2024年初发布的 OPPO Find X7 Ultra,携业界首创之“双潜望”结构率先向蓝厂发起挑战,可惜那颗135mm潜望的光圈值仅为f/4.3,同时两颗潜望皆不具备当时已经大热的长焦微距功能。纵使后面绿厂疯狂OTA,亦挡不住其价格大跳水。
那么后面二月份发布的小米14 Ultra 表现又如何呢?这次其“双长焦”设计不仅向全大光圈方向挺进,还突破性地拥有了“双长焦微距”玩法!同时其新引入的 AIGC 功能在望远方面也颇具亮点。
绿厂和小米表演完之后,华为在后面的四月份也派出 Pura70 Ultra 加入混战,这次其潜望舍弃了两次反射式方案并改用主流的一次反射式方案,另外还继续用 D-CUT 设计换取f/2.1超大光圈。
眼看绿厂和小米紧追不舍,蓝厂的 X100 Ultra 在同年五月份终于是发布了!而其憋了半年的大招原来就是搭载三星HP9传感器的85mm超大底潜望,同时其光圈值为f/2.67的蔡司 APO 浮动镜组还配备了光学性能极佳的萤石级玻璃镜片。
在三星HP9和全新镜组的加持下,这次蓝厂直接在潜望的视频性能、暗光画质、动态范围等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同时其2亿高清模式和85mm光学焦段,还可完美发挥蓝厂祖传的人像拍摄优势。
但 X100 Ultra 上市后,由于望远表现相较于 OPPO Find X7 Ultra 和小米14 Ultra 并无明显优势,而上市前又吹得太过,最终导致其潜望口碑遭到巨大反噬——各种“灭霸变寄霸”言论开始横行。
若抛开“预期值管理”之事来说,蓝厂在超大底综合潜望方面所做努力绝对是有价值的,毕竟其在视频性能、动态范围和暗光性能等方面的上限绝非小底潜望所得望其项背,这不小米15 Ultra 就传出也要上2亿超大底潜望了。
至于望远性能,基于三星HP9的潜望由于底太大其光学焦段确实做不长,但那高达5000万的微透镜数量显然是望远解析力所赖,后期通过OTA蓝厂 X100 Ultra 的望远性能依然是顶级行列。
展望:纵观手机潜望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一次反射式方案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就是因为其光线偏折次数最少并因此拥有最低的光损。
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更多进光量并权衡高质量焦段覆盖的问题,手机厂家也不再追求最高的潜望光学焦段,这就是为什么三星会在 S24 Ultra 和 S25 Ultra 上改用5倍潜望之根本原因。
而为了更全面的成像质量和更强的视频性能,潜望所搭载的传感器也和主摄一样经历了“卷大底”的军备竞赛,且日趋白热化。
最后,潜望的多功能性也逐渐被用户所关注,例如华为首创且蓝厂小米跟进的潜望长焦微距功能就很出圈。至于今年即将发布的华米OV四家超大杯机型,还能玩出啥花样,就拭目以待了。
漫步红酒
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