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剧种的传承,需要自带流量的“网红”

浙江日报 2019-05-22 14:52:38

钱江晚报评论员 张炳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14岁的诸暨男孩陈淇昂不惧嘲笑坚持梦想,艰辛又励志地走着自己的越剧之路,可以说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的阐释。而这份坚持也终于有了回报,他不仅在今年的浙江省少儿戏曲小金桂荟萃暨第二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浙江赛区终审中获得了银奖,还得到了诸暨越剧界前辈的帮助,开始接受专业指导。

陈淇昂出生农村,从小喜欢越剧。他没受过专业训练,小时候全靠看视频自学越剧,6岁的时候,陈淇昂已经有模有样,参加了诸暨市越剧比赛;7岁,上了中央电视台。而他的专业水准更是得到过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两位招生老师的认可和赞叹。遗憾的是,他没有被该校录取,原因是该校越剧专业不招男生。

身边有不少人对陈淇昂的热爱不理解,认为一个男的唱什么越剧?这其实是对越剧的不了解。虽说越剧的演员确实以女性为主,但并不是只有女的,比如浙江越剧团里就是男女合演的,还有一些不错的男小生一直以来也很受戏迷的欢迎。只不过越剧中的女演员出名的更多,所以人们才认为越剧只有女演员。

事实上,越剧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只不过它所展示的浪漫之爱和女性形体之美,更贴合现代都市人情感需求和感官享受的形式,女演员自然便更受欢迎。

有这个误会,也说明一个现实问题,便是越剧这类传统剧种与普通民众的疏离感和陌生感。这当然不仅是越剧的问题,而是观众换代了,观众的构成、趣味及其娱乐的媒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作为传统文化的越剧根据自身的特点,适时地做出与当下社会变迁相符的变革与创新。

艺术的活力在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发展,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独特性,在于别具一格。

虽然越剧这种形式看上去是“传统”的,但其实它几乎在各个侧面都是“现代”的。这种“现代”就体现在历代越剧人能顺应时代大潮,锐意改革,迎合观众的审美变化。女子越剧取代男子越剧,最终在现代的兴起,便是这种“识时务者”的最佳注解。如今,倘若市场对男小生又有了青睐,越剧又何尝不可再进行一次变革呢?

艺术的传承除了新老演员间的薪火相传外,更离不开在普通观众中的扎根。当传统的越剧碰上“网红”时代,除了继续练好自身的功夫之外,如何将越剧的知识普及,尤其是在更多的年轻人中推广传承越剧艺术,是这个传统剧种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男生陈淇昂爱唱越剧成“网红”,不该被停留在一种猎奇式的围观中,而应视为越剧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它无疑是越剧自我宣传的一次绝好机会,应该利用,更该善用。事实上,它正体现出了越剧的魅力和传承。

0 阅读:10
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