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频遭袭击,防空出现巨大漏洞!俄军“被动挨打”不可不行

出鞘的利刃 2023-06-06 08:11:01

▲俄塔斯社相关报道

近期,俄境内频遭无人机袭击,特别是首都莫斯科也成为了袭击对象,虽然俄官方表示对袭击均采取了有效手段并成功挫败了袭击行为,但这仍引发了外界对俄防空体系,特别是首都圈防空体系可靠性的质疑。其中最大质疑之一是若未来乌方袭击力度加大,大规模使用无人机,俄军是否有能力继续保护好莫斯科?

俄军防空能力有待商榷

这种质疑,不能说没有道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俄军防空系统,特别是针对小型无人机这类“低小慢”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与应对手段十分有限,一旦乌方大规模投入无人机袭击,俄军很难实现全部拦截,势必造成额外人员伤亡与建筑物损失等。

以5月30日乌克兰方面组织的无人机袭击为例,至少动用了8架,用俄方说法这8架均被击落或被电子战系统干扰坠落,未对重要目标造成损失。俄方措辞颇有一些门道,从相关媒体公布的部分视频来看,这些被击落的无人机实际上还是对莫斯科部分建筑物造成了一定损失,能够造成这种损失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俄防空系统对于这类目标确实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

▲莫斯科建筑物被无人机碎片击中

首先,莫斯科作为俄首都,高楼林立是最典型特征之一,但这一特征恰恰为无人机袭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在这次袭击中,乌方动用的无人机重达几十公斤,但产生的雷达反射面积却并不大,加之“低小慢”的特征,在城市这种地面杂波极度复杂的地区进行有效识别,是首当其冲的难点之一。就俄军防空雷达性能来看,对于高空、高速飞行器颇有一套应对手段,但对于小型无人机一方面识别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像低空补盲这类雷达数量也存在不足。

其次,即便俄军识别捕获目标,如何处置也是难题。从俄方公布的信息可发现,对于这类目标主要采用防空导弹击落或电子战系统干扰飞行后令无人机自行坠毁,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明显缺陷或不足。其一,俄防空导弹普遍体积较大,有的型号战斗部比无人机本身还要大,若用这类导弹在城市拦截无人机,导弹本身造成的附加损失都将远超无人机本身。况且从性价比角度出发,一枚导弹生产成本与生产周期都要远超一架小型无人机,费效比极不划算。

▲前不久克里姆林宫遭无人机袭击

其二,电子战干扰虽然可以令无人机自行坠毁,但从现阶段的干扰效果来看,尚无法做到对无人机进行操控,基本属于失控坠毁,这难免会对地面目标造成无法预估的损失,若袭击频率增加、规模扩大,这种电子干扰造成的损失势必进一步扩大。若乌方未来在无人机上增加爆炸装置或添加更多引爆方式,俄军很难做到地面人员毫发无损,而一旦首都出现人员伤亡,这对俄罗斯而言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事实上,从这次袭击来看,俄军暴露出的问题远不止于此。理论上莫斯科距离俄乌边境直线距离约570公里左右,在这个范围内至少应设置两道防空圈,第一层是俄乌边境,鉴于俄乌现状,俄军在边境地区防空力量应更密集,可靠;而作为第二层的首都防空圈也应在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内进行及时拦截。可从现阶段结果来看,这两道防空圈或存在严重漏洞,并且这种漏洞很可能被乌方所掌控,若不及时进行有效调整,乌方加大袭击规模,结果很难说有多乐观。

应对措施唯有从根源抓起

鉴于乌方这类对俄本土,特别是对首都莫斯科进行的袭击,最有效的措施并非一味防守,而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才是俄方最有效的解决手段。

▲乌克兰研制的UJ-22无人机

未来,面对乌方愈加频繁的本土袭击,俄方需要从两方面采取应对手段。其一,对于无人机生产线或运输线进行针对性打击。从现有信息来看,这类无人机或是由西方援助以及乌克兰自行组装而来,一旦摧毁了生产线、运输线,前线乌军也就失去了组织大规模袭击的能力;其二,则是对乌军前线阵地进行精确打击,目前乌方所使用无人机重量约几十公斤,飞行距离并不长,只能在俄乌边境放飞,这就为俄军缩小了侦察、打击范围,若俄军直接将目标对准该地区,效果立竿见影。

当然,这种斩草除根的方式,俄军也并非不了解,可鉴于情报、侦察系统存在的短板,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但还是那句话,这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没有之一。

0 阅读:0

出鞘的利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