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空心菜营造适宜环境,防控虫害大棚蔓延,实现大棚高产稳产

月光洒幽径 2025-02-16 20:17:27

大棚空心菜营造适宜环境,防控虫害大棚蔓延,实现大棚高产稳产

在现代农业的广阔画卷中,大棚作物的种植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聚焦于大棚空心菜的种植,这是一个关乎产量、品质与市场供应的重要环节。

空心菜,作为一种喜温喜湿的蔬菜作物,在大棚中的生长对环境要求颇为苛刻。温度是大棚环境调节的重中之重,空心菜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5 - 30摄氏度。冬季,当外界气温骤降,若大棚内的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空心菜的生长就会变得迟缓,叶片会出现发黄现象,生长速度减缓的同时,产量也会大打折扣。而夏季,外界温度常常超过35摄氏度,大棚内如果没有有效的降温措施,空心菜会因为温度过高,水分蒸发过快,而出现萎蔫的状况。一般来说,在适宜温度区间内,空心菜每天生长的高度能达到2 - 3厘米,叶片数量每天也能增加2 - 3片。

湿度方面,空心菜适宜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70% - 80%。湿度过低时,会使叶片的表面形成一层蜡质,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就像在一些湿度低的大棚中测量发现,当湿度降至60%以下,空心菜叶片表面的蜡质层厚度会明显增加,光合作用效率可能会降低30% - 50%。而湿度过高则容易引发病害,如湿度达到90%以上,且通风不良时,空心菜就容易滋生霉菌。

光照也是影响空心菜生长的重要因素。空心菜属于短日照作物,但也对光照强度有要求。充足的光照能够保证空心菜叶片进行有效光合作用,每天光照时长需达到8 - 10小时。如果光照时间少于6小时,空心菜的光合作用产出就会减少,茎蔓细弱,叶片薄而发黄,在这样的环境下种出的空心菜产量会比光照充足环境下产量低30% - 40%。

在大棚空心菜种植的进程中,虫害是横亘在丰收面前的大山。常见的虫害有蚜虫、小菜蛾等。以蚜虫为例,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的温度(15 - 20摄氏度)和湿度(80%左右)环境下,一头蚜虫平均每隔3 - 4天就能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天能危害3 - 5株空心菜的嫩梢和叶片。如果不加以防控,在短短一个月内,蚜虫的数量就可能从最初的几十头增长到数千头,从而严重影响空心菜的生长。

小菜蛾的幼虫会对空心菜的叶片大量咬食,造成叶片残缺不全。据统计,受到小菜蛾严重危害的大棚,空心菜叶片遭受破坏的比例可高达40% - 60%,这直接导致光合作用面积大幅减少,最终使得产量降低。

要在大棚中营造适宜空心菜生长的环境,防控虫害蔓延,实现高产稳产,首先要做好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在冬季,采用双层保温膜,能确保大棚内温度比单层膜环境下高出5 - 8摄氏度。在夏季,通过遮阳网和两侧通风口的合理设置,可降低大棚内温度3 - 5摄氏度,湿度也能控制在75%左右。并且每天通过自动灌溉和通风系统的配合,将湿度稳定在适宜区间。

光照调节方面,冬季可以安装补光灯,每天补光4 - 6小时,保证空心菜的光照需求。对于虫害防控,借助良好的环境营造间接实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不利于病虫害滋生,同时也要加强物理防控,像安装防虫网。密度的选择很关键,一般选择30 - 40目防虫网,这样能阻止90%以上的蚜虫和小菜蛾进入大棚。

另外,合理的种植密度也不可忽视。空心菜的种植密度过密,会通风透气不良,容易滋生虫害并且导致产量不高。科学的种植密度是每平方米种植20 - 30株,既能保证产量,又能最大程度减少虫害的发生。通过这样全方位的营造适宜环境的方式,大棚空心菜就像被精心呵护的孩子,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从而稳定地实现高产,源源不断地为市场提供新鲜的空心菜,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