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活动主题为“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主场活动将在上海市举行。泰国将作为今年活动的主宾国。4月17日,国家航天局举行2025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投入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成功回收……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刘云峰表示,回望2024年,中国航天在浩瀚宇宙中的探索征程稳步推进,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创历史新高。
2025年,中国航天任务更为繁重,航天工程任务密集实施。天问二号将执行小行星伴飞取样探测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将实施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我国与欧洲合作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将揭示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过程和变化规律;中意电磁监测卫星02星将择机发射,服务地震预测研究。
自2016年举办至今,“中国航天日”已成为“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凝聚航天力量”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今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海报征集活动共收到非AI海报作品509幅、AI静态海报作品357幅、AI动态海报835幅,首次开辟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动态海报创作赛道。来自安徽省安庆市的设计师方喜节设计的作品,被选定为2025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该作品以青绿色系与水墨背景探索东方美学,青绿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明月近旁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展示了我国探月工程的丰硕成果,圆月与发射升空的长征火箭组成数字10,象征着今年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
今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包括启动仪式、航天科普系列展览、航天文化艺术论坛等环节,航天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中国航天大会、航天科普进校园、技术交流等活动同期举办。4月24日至5月5日,上海世博展览馆还将举办航天科普展,嫦娥五号、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样品将同框展出。
全国各地也将举行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截至4月16日,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将举办航天开放日、科普讲堂、知识竞赛、交流与研讨等活动近650项。相关航天展馆、航天设施将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一批院士专家走进校园进行航天科普宣讲,航天影视作品、航天科普电视节目等也将在航天日期间陆续播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