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崔敬初选择了自缢,雳魁被斩首,而郑世元不仅失去了后代,还被自己亲近的人杀害。郑世元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他的下场是最悲惨的。
崔敬初虽然自缢去世,但他的庶子和嫡女都还活着,尤其是嫡女崔十九,她不仅活了下来,还夺回了珍琅阁,并最终成为扬州宝行的行首。
崔氏家族之所以能恢复往日的辉煌,主要得益于崔敬初的一些底线和责任感。
通过郑世元对郑知衡的叙述以及徐南英获取的郢王与雳魁之间的书信,我们了解到原来燕氏旧案是这样形成的。
燕氏在扬州的生意越做越大,这让当地的坐地户郑氏和崔氏非常羡慕。不过燕氏的生意既合法又合理,即使面对郑氏和崔氏的竞争压力,也能妥善应对。
就在郑氏和崔氏为家族产业的发展发愁时,燕氏因为太过显眼引起了圣人的注意,得到了护送康国国宝的机会。而身为贵人的郢王和潭王,早就派人了解过这批国宝的情况。
雳魁一直对国礼中的血珠很感兴趣,和郢王一拍即合。最先达成共识的是郢王和雳魁,潭王郑氏和崔氏是后来加入的。
冤案发生后,为了得到血珠,雳魁留下了燕子京这个活口。燕家的大部分产业被二王瓜分,剩下的部分由郑氏和崔氏平分。
此后,郑世元和崔敬初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崔氏接管了燕家的合浦珠厂。
为了替换燕氏护送的国礼——飞天像,找了韶州的越氏来仿制。因此,在把真飞天像交给越氏的同时,每年还送给越氏十两珠。这些珠子原本是珠厂进贡的,私下卖掉后分给潭王。
因为崔八公当时负责和雳魁联络,所以崔敬初把他逼到了武陵矿场。而崔敬初自己则接管了扬州宝行的生意,并最终当上了宝行的负责人。
无论是崔敬初还是潭王,都和骊龙盗没有关系。
当燕子京告诉崔敬初他是来报仇的时候,崔敬初没有想过要去通知以前的搭档郑世元,而是直接选择了自杀。
可以说,崔敬初是在燕子京来找他算账的时候,用自己的钱和命来偿还的。
虽然他没有给儿女留下金银财宝,但也因此化解了仇怨。他去世后,珍琅阁和店铺都归了燕子京。他的儿女如果有能力,就能凭自己的本事站稳脚跟,就像后来的崔十九一样。
至于郑氏,她后来一心想要投靠郢王,却卷入了销赃的事情。这销赃可不是小事,更别说还是替骊龙盗销赃了。
雳魁带领骊龙盗在河西杀了人,抢了财物,然后把抢来的东西运到扬州给郑氏去销赃,而抢来的人则送到武陵交给崔八公去做开矿的苦力。
崔八公早年已经被崔敬初分了家,所以即使崔八公因为证据确凿被抓,崔氏家族还是那个崔氏家族。
但是,如果郑世元在聚宝斋销赃的事情被查出来,那么整个郑氏家族就会受到牵连。
而且,郑世元从销赃中得到的钱财,还要分一部分给雳魁和郢王,因为货物运输路线是由郢王负责保护的,而货物则是由雳魁抢来的。
为了这个赃物,郑世元的嫡子郑四郎被郢王派来的徐南英以对他好的名义杀掉了;最聪明最有前途的庶子郑知衡也被雳魁以同样的理由杀掉了。
两个儿子都死了,郑世元仍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错的,还一心想着如果郢王来了,就能和他周旋,保护郑家。
听说郢王要来,有人竟然异想天开地想要对付苏幕遮和她的明镜台;在认为血珠是不祥之物的时候,按照雳魁的吩咐,亲自带人去绑走苏幕遮,抢走血珠,然后把她活埋。
当年对付燕氏家族,只是一个燕氏家族。
现在面对明镜台的苏幕遮,他知道背后有燕子京和张晋然的支持。
他说,雳魁明明知道血珠在苏幕遮手上,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反而要让别人去抢呢?
郢王虽然地位高,但即使他是王爷,也没有管理地方政务的权利。他可以做好事,也可以摆摆架子,但要是想做坏事,那就不行了。
郑世元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攀上郢王这棵大树,就可以不管好坏的事情都做,结果……。
郑家家道中落,子孙断绝,是因为他们没有底线,也没有担当。
一旦遇到问题,郑家的儿子就被合伙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打压,甚至还要为对方叫好的人背书,这样的人自然没有担当。
因此,郑家最终被小妾、儿媳和苏幕遮联手杀害,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而那个骊龙盗的首领雳魁,可以说是人人喊打的角色,因为他确实比郑世元更聪明。
雳魁和郢王合作,从头到尾都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他同时也警惕着郢王。
不过,尽管雳魁考虑得很周全,他还是没料到会中了张晋然和燕子京的计,先是受了重伤并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血珠;
后来又没防住郢王,差点被灭口。最终,他被张晋然带回长安并被处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