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义尊、义方彝yí
义尊
周成王时期器 传山西洪洞县南秦村墓地出土
现藏:山西青铜博物馆
义尊通高34.2厘米,重7.2千克,容积3600ml。
义尊整体造型为筒形三段式,自上向下装饰有四条勾状扉棱,敞口,鼓腹,下接圜yuán底,圈足,下有矮凸台。整体造型与大名鼎鼎的何尊一致。
整体以云雷纹打底,上部装饰有八组蕉叶纹,蕉叶纹内是倒置的兽面,下有一圈凤鸟和夔kuí龙合体组合的纹饰,腹部主体饰两组兽面纹,圈足上有折角兽面纹。
内底有23字铭文。
义方彝yí
周成王时期器 传山西洪洞县南秦村墓地出土
现藏: 晋商博物院
义方彝带提梁通高49厘米,盖高22.5cm,重17.35千克,容积8000ml。
义方彝整体像一座小房子,周边共有八条勾状扉棱,方盖作四阿ē式屋顶(庑wǔ殿顶)。
整体以云雷纹打底,腹部和盖子主体饰兽面纹。
义方彝最奇特的是有提梁,提梁的底部装饰有兽面,长着獠牙,角上装饰五齿掌形目纹。
这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带提梁的方彝。上海博物馆有一件商晚期的小臣卣,盖子小于肩,与方彝造型不同。方卣和方彝的另一个区别是:卣的盖子和器口是子母扣的,盖子是子口插入器口的,而方彝的盖子和器口没有扣合的结构。
为什么把这两件器物一块写呢?是因为这两件器物铭文一致,是同时铸造的一组礼器,随葬在墓葬中。这两件器物都是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时追回的,经过证实,知道是盗掘自山西省洪洞县南秦村。此处有南秦墓地,主要遗存属两周时期,曾出土山西唯一一片西周的带文字甲骨,可能是某诸侯国的国都。
义尊内底,义方彝的盖子和内底都铸有基本一致的铭文,内容是:“唯十又三月丁亥,珷王赐义贝三十朋,用作父乙宝尊彝,丙。”
意思是:十三月丁亥这天,武王赏赐给“义”贝币三十朋,他作这笔钱做了礼器祭祀自己的父亲乙,丙族。
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三年后就去世了,有武王名号的青铜器极罕见,以前介绍过的利簋中有也这个“珷”字。关于“珷”字到底是周武王在世时候的称谓还是死后的谥号?历代专家多有诉讼,目前一般认为“珷”是谥号,如果记录在世周王的赏赐行为,会在铭文中称“王”,而不提名号。
所以义尊、义方彝是周成王时所铸器物。
另外引人注意的是铭文中的“父乙”,乙是天干名,是商人的“日名”风俗,商人会用出生日的天干做自己的名字(“日名”的规则有争议)。
还有族徽“丙”,丙族铜器从商王武丁时期到西周初的昭王时期,存在了至少三百年。山西在晋中盆地南缘的灵石县旌介村,发现了三座商墓,铭文多有“丙”字,是商后期丙族的聚居地。丙族是商王朝的友好部族(或者祖先出自商人的王族),为商王扼守西北的边疆。
义尊、义方彝显示:到西周时,丙族归顺了灭商的周人,受到周武王的赏赐。从史料上看,或许是商王文丁时,周文王父亲季历去讨伐“燕京之戎”(今忻州宁武县附近)时,路过丙族的属地,建立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