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麦(越冬期)苗情综合研判及田管建议
江淮地区小麦,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进入越冬期,即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至3℃以下,在田小麦、油菜等作物地上部基本停止生长。但在之前的约30年时间里,大多数表现出暖冬趋势,或者是越冬之后阶段性日均温又回升至3℃以上。这种暖冬小麦补长转化的特点在本年度继续呈现:虽然秋播中后期出苗和苗期生长偏慢,但12月中旬全省有2次降雨、2次降雪过程,有效解除了旱情,补充了土壤墒情,避免了干旱和低温叠加的不利情况;本年度低温寒潮比常年来得早,降温幅度大,比常年提早约5天进入越冬期,且降温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较长,12月21-22日淮北最低气温约-11℃,淮南最低气温约-9℃;但12月25日后气温明显回升、持续偏高,雨水适宜,光照充足,恰似“小阳春”,促进了小麦出叶、分蘖、生根、转壮,小麦苗情得到持续转化升级,到1月20日前后起气温再次回落到越冬期较低温度时,已赶上并超过常年在田小麦的苗情素质。一、江苏省在田小麦冬季苗情研判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在田小麦生产和长势情况,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要求39个示范展示基地,统一于11月10日/25日、12月20日、1月20日、2月10日/20日、3月10日/20日、4月10日、5月10日、6月20日,定时定点[确定5种类型田块:①适期早播(比适期略早),②适期播种,③适期略迟(比适期迟10天以内),④迟播(比比适期迟10~20天),⑤过迟播(比适期迟20天以上)]查报《示范展示基地苗情调查表》。
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基地分布图↑1、不同播期小麦生育情况从小麦不同播期的目前苗情(1月20日)看,播期越早,生长发育越快。适期早播的小麦平均主茎叶龄达到6.70叶,适期播种达5.73叶,适期略迟达4.39叶,迟播达3.19叶,过迟播仅1.97叶,播期越迟,生育进程越慢。每个相邻播期范围之间大概相差1个叶龄,但不同播期间的亩总茎蘖数相差较大,适期早播比过迟播多35.94万。从地域上看,淮北半冬性小麦叶龄最大,苏中和苏南(同属淮南春性品种)差距不大。从目前的叶龄看,早播小麦仍有提早拔节的可能和加重倒春寒冻害的隐患,但本年度占比较小。
不同播期小麦生育进程表
海安基地不同播期小麦长势图
2、全省小麦前冬生长与气象分析
统计自小麦播种以来不同时段小麦生长状况以及对应的气象数据,根据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基地不同播期代表的大面积小麦苗情比例(加权),推测1月20日全省小麦平均叶龄为4.7叶,亩总茎蘖数为56.0万,单株次生根数为4.8条。与12月20日相比,叶龄增加了0.9叶,亩总茎蘖数增加了15.1万,单株次生根增加1.8条。主要得益于自12月20日至1月20日这一阶段的良好天气,积温达到90℃,虽比前两年同期偏少约18℃,但仍属于积温偏高的年份,按照小麦苗期主茎每出伸1张叶片需要约75℃积温的需求,相当于前冬仍可以长出1.2张主茎叶片数,加之阶段性降雨量和光照时数均较为适宜,因此,麦苗缓慢生长和转化升级较为明显。与2023年同期相比,虽然主茎叶龄小0.2叶,但亩总茎蘖数多2.4万,次生根条数多0.9条;与常年相比,表现为叶龄进程适中,叶蘖同伸,苗质较健壮,且淮北、苏中、苏南3大麦区趋势一致。
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推测的全省小麦关键时期苗情数据表↓
睢宁基地1月19日雪后田间景象
3、全省目前苗情分类与定位
推测全省小麦苗情分类情况,一类苗和二类苗占比大,分别为51.57%和35.23%,旺长苗和三类苗占比较小,分别为0.88%和12.31%。淮北至苏南麦区一类苗占比和二类苗占比均大于旺长苗和三类苗占比。与2023年同期相比,今年全省一类苗和二类苗占比总和高2.26个百分点,一类苗占比增加2.01个百分点,二类苗占比增加0.25个百分点,旺长苗占比减少0.79个百分点,三类苗占比减少1.47个百分点。
推测全省小麦苗情分类与定位情况对比表↓
越冬壮苗(一类苗)长势长相
旺长苗、冻药害及晚播小苗长势长相
二、越冬小麦的田管建议
当前正值“大寒”节气刚过的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麦田可以采取的田管措施并不多,主要有两条:
一是及时清沟理墒,防渍于未然。“田间一套沟,从种喊到收”。全省约有三分之一的麦田沟系尚不完善配套,有的田头沟不畅,有的内外沟不通,也有的沟系质量不达标。要利用冬闲,及早配套沟系,提高标准,确保排水通畅、雨止田干,切实防止旱涝急转、冬春连阴雨造成严重渍害。清沟理墒还可利用沟泥覆盖起到防冻保苗的作用。
二是对基苗(蘖)肥不足的弱小苗或脱力早衰的黄瘦苗尽早补肥,促进生长发育和转化升级,一般每亩追施5~7.5公斤尿素。但对长势正常的一、二类苗,不建议冬季追施腊肥,提倡春季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同时,要做好春季麦田高效田管的物资准备,以利于在2月中下旬起,及时开展春季化除、镇压化控、重施拔节孕穗肥、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