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随便挑一部电影或网剧来消遣,你是会选一个名字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是一个让人看了觉得“这讲的什么?
”的?
答案或许显而易见。
但最近的一部网大《谍徒迷局》,算是给这个“规律”添了点变数。
这个名字,平平无奇到甚至有人觉得它是拼错的。
但就是这么一部在片名上失了分的网络大电影,却在满地烂片中显得与众不同。
它无意引爆话题,但却靠着一丝诚意在群魔乱舞的网大市场里划出了一点小亮点。
网大的套路大家都明白,制作周期短,成本压缩得再紧一点,一部片就能上线和大家见面。
《谍徒迷局》虽然也未能跳脱这个成本限制,但从探案故事的设计来看,剧组的确比市面上许多同行用心得多。
这部片子讲了一个卧底探案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大宋年间,人口失踪案件频发,主人公遒幸治成为卧底,试图找到事件的真相。
说实话,它的剧情并不复杂,部分桥段也有些经不起推敲。
比如,主人公被派去冒充某帮派“已故帮主”,仅仅因为他的长相与那位帮主相仿。
这个设定乍一听就难免让人觉得有点强行。
但如果能忍住这些槽点往下看,你会发现剧组在许多地方其实花了功夫。
比如,片中并没有落入“幕后黑手一定是顶层反派”的俗套,最终的结局反转带来了小小的惊喜。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还不算什么,但在网大这一领域,这一点点不同反倒让人觉得格外难得。
这不是想敷衍了事的作品,而是尽力在有限的框架里讲完了一个故事。
卧底探案故事:俗套大框架下的一点小惊喜其实,观众对卧底题材并不陌生,无论是古装背景还是现代剧,这种“大义潜伏”的套路一直都有市场。
而《谍徒迷局》的整体框架还是属于“老路子”的,但正是在这种熟悉的框架中,它“加工”出了与众不同的小亮点。
比如,往常的卧底故事里,主角总会面临一个最终的大BOSS,而这个BOSS十有八九就是主角信任的大领导。
但《谍徒迷局》却没有这么做,片中的郡守尽管从一开始备受怀疑,但直到结局,他都并没有真的卷入任何阴谋。
这是大家意想不到的,有一种“怎么反套路了?
”的新鲜感。
另外,片中对于人物关系的塑造也很清晰,主角遒幸治与当地帮派的关系错综复杂,敌友莫辨,增加了不少冲突与矛盾。
尤其是涉及到人与人信任的剧情设定时,没有一味用低级的“反目”桥段,这让观众感到更真实一些。
这种小反转虽然不是什么惊天手笔,但它至少让观众不会觉得完全被“侮辱智商”,这是如今网大市场里难得的用心之处。
男一男二的“搞笑担当”,还能走点探案风演员方面也有一些看点。
主角遒幸治由王珞嘉饰演,他的搭档则是由王九胜出演的男二号。
两人的演技说不上精湛,但在片中专注搞笑和耍宝,可以说是全片的一大趣味点。
他们的“卧底办案”几乎全程伴随着各种乌龙情节。
比如,假帮主的身份让遒幸治频频被帮派成员“考验”,而他的搭档男二在外则不断搞出各种小麻烦,结果两人经常被困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无法自拔。
甚至他们本可以顺利破案的时候,还因为对角色太过投入而拖延了行动。
这种“反侦探式”的表现,虽然看似搞笑成分多于探案专业度,但却让整部片的节奏更加轻松,不至于太过沉闷。
对于这种古装类型的网大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聪明的处理方式,懂得用轻松的氛围化解观众对剧情偶尔“跳戏”的尴尬。
没有取好名字的《谍徒迷局》,能走多远?
遗憾的是,《谍徒迷局》的片名确实没给作品争到分。
许多观众点开网大的筛选列表时,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大多会选择跳过。
名字本身既不像一部探案片,也没有古装的韵味,有种“平淡到几近透明”的感觉。
在如今这样一个作品扎堆的环境下,一个响亮的名字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能被注意到的机会。
可惜,《谍徒迷局》这么一个不功不过的名字,注定了它难以跳脱“小圈子讨论”的命运。
结尾:如果说《谍徒迷局》在当下的网大市场里是一颗小火花,那它的出现或许也验证了一个道理:用心的确能让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发光,即便条件并不优渥。
当然,这部片的最终命运,或许并不会掀起大浪。
但它或许能对整个网大行业提供一点思考:当低成本的快餐文化不断挤压观众的耐心时,能不能在有限的资源下,讲一个不那么随意的好故事?
哪怕只是多一些诚意,少一点投机取巧,观众都会知道,也一定会更愿意走近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