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畸形母爱毁掉的星二代,母乳12年,一天亲100次,还有更荒唐的

以北 2024-09-16 14:57:24
前言

"妈妈就是我的全部,我们的关系亲密无间,她是我的一切。"面对舆论的质疑,台湾著名女星狄莺对自己和儿子孙安佐关系的回应坦率而不加掩饰。直到最后,她始终无法正视自己那超乎寻常的母爱,才会把孩子一步步推向犯罪的深渊。

"亲密无间"的母子关系

"亲密无间"这四个字,形容了这对母子关系的独特之处。仿佛不是一般母子,而是一对彼此全然依赖、难分难舍的情人。

来自艺术世家的狄莺,11岁就失去了父亲。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漂泊剧院。面对外界的风吹雨打,小小年纪的狄莺就学会了坚强与自保,她保护着唯一的至亲——母亲,而母亲也成为她全部的依靠。

这一幕,或许就埋下了狄莺日后那矫枉过正的母爱种子。多年后的狄莺已在影视圈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她嫁人生子,但对儿子的溺爱之情也日益凸显。直到儿子孙安佐12岁时,她竟然还在坚持母乳喂养;甚至当孙安佐长到15岁的时候,母子俩竟然还是同床共枕,分分合合。

正常的亲子关系已经不能用"亲密"来形容了,这早已突破了底线,到了"畸形"的地步。和很多娱乐圈的明星父母一样,狄莺并非不知晓这种行为的不当。相反,她对此了如指掌,可就是不以为意,甚至乐在其中。

在某档真人秀上,狄莺大谈自己是如何与儿子孙安佐"甜蜜互动"的。她笑着说,儿子每晚睡前都要抓着她的X部才能入睡,否则就无法好好休息。这一番荒唐言论在网上曝光后,立即引发了热烈争议,很多网友直指她这是纵容儿子的"恋母情结",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但狄莺对此并不在意,反而振振有词:"我就是这么爱我的儿子,谁也别干涉!"现实很快就给了她当头一棒。2018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孙安佐因策划"扫射校园"的重大犯罪被捕,差点锒铛入狱。当时,狄莺千里奔赴美帮儿子求情,否则孙安佐将面临多年监禁的命运。

这件事无疑给狄莺敲响了警钟,但在获释不久后,孙安佐的行为却愈加放肆。他在社交媒体上大肆炫耀自己吸毒后的奢华生活,还专门开了一家以自己犯罪经历命名的奶茶店,引发社会强烈不满。

2020年,狄莺的恩爱骨肉再次被捕,罪名竟然是"吸du、贩du和制造du品"!尽管如此,狄莺依旧固步自封,对儿子的行为毫无自省,反而一味维护,称孙安佐只是"小错小失"。这已经不是"小错"可以概括的程度了。狄莺和儿子早已跌入了"畸形母爱"的深渊,而她却对此浑然不知。

不力之惩 亲友罔顾

细想起来,狄莺和孙安佐之所以会走向这般田地,其实也并非完全出于自身过错,周围亲朋好友的袖手旁观、缺乏管教,同样令人深恶痛绝。

在多个访谈中,狄莺一再提及,她与前夫孙鹏在育儿问题上存在分歧。前者希望将孙安佐独立培养,而后者则坚持过分溺爱。最后是狄莺的一意孤行占了上风,孙鹏也无可奈何。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孙鹏作为孩子的父亲根本就没有把控好整个教育方向,反而在妻子这一面前缄默以对。这无疑是助纣为虐,并且是整个家庭问题的导火索。

除此之外,更多的亲友似乎也对狄莺和孙安佐这一"病态"关系熟视无睹、绝口不提,将其任由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一个母亲用这种方式养育孩子,再正常不过了吗?这么明目张胆的"过分保护",身边的人怎会看不到?

但无论狄莺走到哪一步,似乎都没有人伸出善意之手,给予适当的劝阻。这种缄默不仅是对母子双方的放任,更是在纵容和怂恿他们的行为。

不仅如此,狄莺的个人形象塑造团队似乎也存在严重的失职问题。他们不仅没有帮助狄莺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反而与她合谋,在媒体上无所顾忌地渲染这一"甜蜜母子"关系,为了博取眼球而不惜煽风点火。这种种因素,汇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暗流",将母子二人紧紧禁锢,最终令他们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曲终人亦亡

可以说,狄莺与儿子孙安佐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正常的母子关系。她将自己的爱欲全部压抑在孩子身上,将孩子视为"私有物品",从小就剥夺了孩子正常成长和独立人格的机会。

导致这一切的,除了狄莺自身扭曲的母爱观念,亲朋好友长期以来的纵容和包庇,以及缺乏有效的社会干预,都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原因。狄莺的个人软肋在于,自小失去父爱、与母亲相依为命,使她患有了严重的亲子伤痛和人际依恋障碍。

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就把全部寄托都压在了孙安佐身上,把他当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孙安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偏差行为,她也固守成见,视而不见,自我麻痹。终于在孙安佐一次次触犯法律底线后,才姗姗来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可到那时为时已晚。

这种母子关系的戏码,并非狄莺一家之特例。近年来娱乐圈类似的"畸形亲子"模式屡见不鲜,比如吴宗宪多次当众搂抱亲吻女儿,李国麟在女儿15岁生日亲吻她,甚至李嘉欣和9岁儿子一起洗澡并发布照片,可见这已成为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

这些明星家长往往自诩对子女的爱超乎常人,实则都是出于一种扭曲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但过度溺爱并不是真正的爱,正如不刷子女任性也绝非虐待。合理的底线并不低,而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起点。

只有划清这条界限,明确育儿责任,家长与老师、社会各方通力协作,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与自由,我们才能避免更多狄莺、孙安佐般的家庭悲剧发生。

4 阅读:2071

以北

简介: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