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发挥党建统揽统筹的关键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答好时代考题的关键。
2024年以来,市南区聚焦基层治理“微生态”,创新开展“强基层基础 到基层领干 为基层赋能”工程、社区党委分类管理整体提升行动和“深化红色物业 共建幸福家园”攻坚行动,系统打出了一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组合拳”,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重心下移 强健基层治理左膀右臂
“感谢党和政府,实现了我的‘微心愿’,生活在这样和谐、温暖的社区里,我觉得很幸福。”团岛社区70多岁的冷阿姨对记者说,自己居住在高楼层,最近腿受伤出行不便,特别想要一把轮椅。包联街道处级干部在走访中收集到老人的“微心愿”后,与社区召集社区联席会,包联单位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第一时间认领了居民“微心愿”,为老人送去轮椅。
眼下,市南区将“两下两上”工作机制作为推进“三基”工程的重要抓手,区级领导和机关部门带头“下”、街道干部直通小区(网格)“下”,社区工作和群众诉求直报区级“上”、小区(网格)要情直通街道“上”。2024年以来,30名区级领导干部全覆盖包联全区50个社区,顶格协调解决“急难愁盼”2100余件。227名街道处级干部全覆盖联系全区220个小区,破解公共空间“狭小”、配套设施“陈旧”、物业公司“缺位”等难题5400余件,一些居民群众的烦心事、糟心事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
开展“三基”工程是全区基层治理体系的一次创新和变革,将基层一线作为转变作风、实践能力的火热疆场,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不断提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2024年全市高质量发展“亮绩赛季”为民办事工作中,两个季度的成绩位列全市前三。
靶向施策 理清基层治理神经脉络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南区50个社区,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如何精准评价社区党委强弱?如何抓住社区党委这个城市基层党建的“牛鼻子”?
“2024年社区被确定为‘示范’类社区,前期在开放式小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最近我们谋划了嵌入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暖新驿站建设、老旧开放式楼院‘大物管’模式等几项重点任务。”辛家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辛筱霞认为,社区党委分类管理能让社区找准自身定位,精准科学谋划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
市南区通过开展社区党委“分类管理、动态提升”工作,摒弃“材料流转”“层层上报”式摸底调研,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全区50个社区一线调研“精准把脉”,累计谈话495人,最终确定全区11个“强基”类、23个“创优”类、16个“示范”类社区。通过“点单式”“帮带式”多元培训,提升“强基”类社区队伍履职能力;面向“创优”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开展基层治理专题培训17期;选派11名“示范”类社区党委书记到上海、成都、厦门等先进地区对标一流、实训锻炼。“靶向施策、分类推进,区、街道两级精准指导三类社区补短板、促提升,着力破解‘撒胡椒面式赋能’的问题,让社区赋能更加精准。”市南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苑文强介绍道。
红色物业 激活基层治理肌体细胞
“没想到我们的楼院还能成立业委会,以前哪敢想!听说这个消息我第一时间就来投票了,院子去年刚改造完,得有专业的物业好好管理!”在伏龙路34号院住了30多年的居民贾大爷说道。
市南区作为青岛主城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较早,80%的居民小区都是开放式的老楼院,物业管理可谓是老大难。在此情形下,市南区于2024年启动“深化红色物业 共建幸福家园”三年攻坚行动,在青岛全市率先制定《党建引领业委会换届规程》。将党建“主轴”嵌入基层治理,以红色物业“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彰显“红”的特色,体现“治”的成效,真正打通党建引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充分发挥‘红色业委会’战斗堡垒作用,逐户上门、全面征求、充分听取居民对引进‘大物管’的意见建议,探讨落地方案,为‘党组织搭台、物管企业登台、居民自治唱戏’治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市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罗群介绍说。
以党建为引领,针对不同楼院具体情况,市南区探索出“党组织+商业化物管、居民自管、景社共管、区属企业嵌入服务”的“1+4”党建引领“大物管”模式,打造了湾仔小区、伏龙山片区、旌德支路一号等党建引领“大物管”先行示范点。如今,越来越多的开放式楼院从无人问、无人管的“老旧院子”,逐步焕新蝶变成为整洁有序、欣欣向荣的“楼院共同体”,探索出一条开放式楼院治理的破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