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惹身体生气

金选医课 2023-01-12 09:37:32

睡眠、饮食和性,是人的三大基本需求,任何一个未得到满足,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然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忽视睡眠、挤压睡眠时间的人也越来越多。一项中国职场人睡眠健康的调查显示:只有6.5%的人坚持按时就寝,近九成受访者感觉睡眠不足。

为什么要睡觉

人的一生有1/3时间被用在睡眠上,可见睡眠之重要,成年人一般每天需7~9小时睡眠时间。睡眠对健康的贡献很多,包括:给大脑清理垃圾,更新系统,让大脑更好地处理知识,增强理解和记忆力;当我们没有在睡觉时,心血管系统处于满负荷工作的状态,“鸭梨”挺大,而睡眠无疑是帮助其减轻“鸭梨”的最佳方式;降低体内炎症反应水平,一旦缺乏睡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过高,可进一步诱发心脏病和中风;还可以维持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的稳定等。

睡眠不足,身体很生气

☆ 疾病突袭

美国睡眠基金会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说,大约有1/5的美国人在轮班工作(工作时间并非传统的朝九晚五)。女性比男性更难适应这不符合生理规律的作息时间,比非轮班者患乳腺癌风险增加,更容易遭受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缺乏睡眠还可干扰细胞处理“燃料”——葡萄糖的能力,增加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成年人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患糖尿病风险大大增加。

☆ 小心变胖

睡眠不足可使人体分泌更多的“饥饿荷尔蒙”,增加我们进食的欲望。因此,当身体有几斤肉老减不掉时,不妨从改善睡眠开始。

☆ 伤害情绪

前一晚没睡饱觉,第二天带着三分愁绪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易造成神经衰弱、抑郁症以及滥用酒精等问题。

对睡眠不足问题切勿无所谓。

提升魅力没商量

良好的睡眠给人们带来魅力并非一个传说,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吸引力低。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分别在睡足8小时和连续31小时不睡觉后拍照,然后让另外一群参与者为两组照片的魅力评分,结果31小时不睡觉时拍的照片魅力得分明显较低。

中国传统养生学提倡睡“子午觉”,“子”是指夜间23点至凌晨1点,“午”是指白天的11点至13点,认为睡“子时”可以养精蓄锐,而睡“午时”则可以顺应阳气的开发。国外流行“美容觉”一词,寄托了人们希望在睡眠中实现美容的愿望。 “美容觉”其实是指深度睡眠阶段,入睡后通常30~60分钟进入深度睡眠,而夜间12点到凌晨3点,是人的深度睡眠期。

在深度睡眠阶段,生长激素出现释放高峰,可帮助人体修复和重建骨骼与肌肉组织。同时,也是身体合成蛋白质最旺盛的时候,这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另外,睡觉时,身体躺下,体温下降大约0.5℃,夜间的耗氧大户如胃、脑耗氧有所降低,循环系统得以让更多的血液流向皮肤。皮肤经过一夜的滋润,起床时容光焕发也就不奇怪了。

睡前聪明吃喝,助你好睡

☆ 喝杯热牛奶

热牛奶能帮助进入梦乡,因为它富含色氨酸。色氨酸是人体大脑血清素合成的必须物质之一,而血清素可以起诱导睡眠的作用。日常食用的禽肉、乳酪、坚果、豆类、蛋、奶、香蕉、燕麦和蜂蜜等食物都富含色氨酸。

☆ 享受碳水化合物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增加血清素的产生,有助入睡。所以,一些美妙的夜间小吃如谷物、牛奶、酸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千万别海吃。睡前也别吃辛辣和汉堡、薯条之类的高脂肪食物。

☆ 少饮咖啡

即使小量的咖啡因也会导致睡眠障碍,茶、可乐等也含有这种物质。与之类似的是,有的人喜欢睡前来支“放松”烟帮助自己入睡,其实,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的负作用与咖啡因有相似之处。

☆ 失眠补救饮料

在白天,多喝水好处多多,但晚上8点后,请少喝水,睡前一通猛喝,夜间势必老跑厕所,好的睡眠也就无从实现。不过,适量来点自己喜欢的又不干扰睡眠的饮料,如泡一杯菊花茶或玫瑰花茶,可以给心情带来安宁。

追求“寐力”,从习惯开始

要把睡眠作为当务之急来办,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很重要,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建立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即使是在周末。

2、建立一个规则的睡前放松方式,例如听舒缓的音乐或者泡个热水澡,这应该在你睡前1个小时进行。

3、创建一个有利睡眠的环境,包括黑暗、舒适、凉爽、安静等。

4、仅仅将床用作睡觉和做爱的地方,不要在床上看书或看电视,让“睡眠大盗”远离卧室。

5、在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或者仅来点小吃。

6、白天多做运动,或者在睡前几个小时适当运动。

7、在睡前避免喝咖啡和酒,戒掉吸烟的习惯。

从长远的健康而言,睡眠真是个硬道理。虽然睡眠过少的危险众人皆知,但睡眠过多同样可能有害无益。国外的一些医学研究发现,有不少常感到疲倦的人,并非感到有病或是睡眠不足,反而是睡眠过多引起。睡眠过长,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因而活动能力减弱。睡眠过多,又使肌肉、筋络组织的活动减少,肌肉从血液得到的氧气和养分也少,所以就变得松弛无力,自然就感到疲倦。所以睡得多也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0 阅读:121
金选医课

金选医课

致力于缩小你和医生之间的信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