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餐饮界和零售圈的两位“顶流”——华莱士和永辉超市,一个因后厨蟑螂“开派对”喜提热搜,一个因“关店瘦身”引发热议。而就在他们手忙脚乱整改时,中央一纸《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新鲜出炉,直接给行业来了个“全网通缉令”。这场监管风暴下,两家企业的“求生欲”能打几分?且听我慢慢扒一扒。
华莱士:喷射战士的“食安罗生门”如果说华莱士的炸鸡是“喷射套餐”,那他们的食品安全管理大概是“薛定谔的卫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吃的是鸡肉还是“蛋白质补充剂”(比如蟑螂)。
今年以来,华莱士的后厨仿佛成了《动物世界》拍摄现场:武汉门店的蟑螂在油锅旁蹦迪,郑州门店用过期肉玩“换皮游戏”,合肥分店更是把炸油熬成了“酱油”。更绝的是,店员们个个深谙“移花接木”大法,连健康证都能靠中介“一键生成”——这哪是快餐店,简直是“魔法学院”分舵!
面对舆论暴击,华莱士的公关部祭出祖传三连:道歉、关店、开除员工。
比如郑州涉事门店被永久停业,全国启动30天自查。但网友并不买账:“每次出事都甩锅给门店,总部是活在平行宇宙吗?”毕竟,从2022年的“汉堡夹蟑螂”
到2024年的“生肉汉堡”,华莱士的食安问题比连续剧还长情。更魔幻的是,督导检查的重点竟是业绩而非卫生——难怪店长们宁可让蟑螂当“后厨主管”,也不敢多扔一根过期鸡腿(毕竟工资赔不起)。
中央监管的铁拳警告:新政策要求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盯防,比如强化肉类检验检疫、严打健康证造假。华莱士若再搞“表面功夫”,怕是连“喷射战士”的梗都救不了品牌形象了。
另一边,永辉超市正上演“断臂求生”大戏。2025年计划关店250-350家,相当于砍掉近半“赘肉”。管理层也大换血,原CEO李松峰下课,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扛起改革大旗,口号是“三提两降”——翻译成人话就是:“人效给我卷起来,成本给我压下去!”
这场“超市瘦身”看似壮士断腕,实则迫不得已。2024年预亏14亿,门店毛利低到堪比“拼多多特价区”。但永辉的整改路线还算清晰:砍掉东北12家亏损门店,押注自有品牌(目标是销售额占比40%),顺便给供应链做“拉皮手术”。不过,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追问整改进度时,永辉只甩出一句“详情请看公众号”——这敷衍程度,堪比男朋友的“多喝热水”。
中央政策的助攻Buff:新规要求强化食品贮存、运输环节监管,永辉若能借机优化冷链和仓储,说不定真能逆袭成“超市界李佳琦”(前提是别再把过期肉藏进仓库)。
结论:别让监管变成“狼人杀”
中央的全链条监管像一场“食品安全狼人杀”,华莱士和永辉分别是“狼人”和“平民”的典型代表——一个疯狂“自刀”败坏信任,一个努力“表水”求生存。但监管不能总靠3·15“预言家”查杀,得靠日常“警徽流”盯死每个环节。对企业而言,与其在热搜上表演“道歉101”,不如把卫生标准刻进DNA。毕竟,消费者可以原谅一次“喷射套餐”,但没人想当永远的“冤种食客”。
最后奉劝华莱士:蟑螂再能打,也扛不住中央的“杀虫剂”;永辉再会瘦,也得先把“过期肉”从菜单上踢出去。毕竟,食品安全这场考试,作弊的代价可是“退!退!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