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语 (大自然),大自然鸟叫声
珍珠柴木似琼枝,叶翠花红映日辉。风拂轻摇如玉舞,露沾微晃似珠飞。山间野径幽香远,月下清溪雅韵随。此物虽无倾国色,却教人爱不思归。——ai《珍珠柴》

珍珠柴的中文学名是:珍珠柴
珍珠柴的别名有:珍珠猪毛菜、雀猪毛菜等。
珍珠柴的拉丁学名是:Caroxylon passerinum (Bunge) Akhani & Roalson
珍珠柴的命名人及年份:Bunge,1843。
珍珠柴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被子植物门——木兰纲——石竹目——苋科——珍珠柴属——珍珠柴。

珍珠柴的形态特征
珍珠柴为半灌木,高15~30厘米,植株密生丁字毛,自基部分枝;老枝为木质,灰褐色,伸展;小枝为草质,黄绿色,短枝缩短成球形。叶片为锥形或三角形,长2~3毫米,宽约2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扩展,背面隆起,通常早落。
花序为穗状,生于枝条的上部;苞片为卵形;小苞片为宽卵形,顶端尖,两侧边缘为膜质;花被片为长卵形,背部近肉质,边缘为膜质,果时自背面中部生翅;翅为3个为肾形,膜质,为黄褐色或淡紫红色,密生细脉,2个较小为倒卵形,花被果时(包括翅)直径为7~8毫米。
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生丁字毛,向中央聚集成圆锥体,在翅以下部分,无毛;花药为矩圆形,自基部分离至近顶部;花药附属物为披针形,顶端急尖;柱头为丝状。种子横生或直立。7~9月开花,8~9月结果。

珍珠柴的产地生境
珍珠柴分布于中国甘肃、宁夏、青海及内蒙古;蒙古南部、俄罗斯中天山地区也有分布。珍珠柴是一种抗旱、抗风沙、耐寒的野生半灌木。根系较浅,主要分布在20~40厘米的土层中,个别根可达到较深层,根幅宽达210厘米。
珍珠柴是属于温带超旱生小半灌木。适生于≥10℃,积温2250~3000℃及年降水量100~200毫米的气候条件范围内。主要生长在荒漠区山前切割丘陵或洪积冲积平原的沙砾质地,土壤为灰棕荒漠土。

生长区海拔为1500~2400米,也见于荒漠草原带盐碱湖盆低地。也适生于黏壤质表面覆砂的土壤上,能耐轻度盐渍化。在厚层沙质土和多碎石的土壤上生长不良,盐渍化程度过重时,可由更耐旱和耐盐的红砂所代替。在荒漠地带珍珠柴为重要的建群种,常与短叶假木贼、红沙、绵刺等组成优势群落类型。
珍珠柴的生长习性:珍珠柴在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4月上旬开始生长,6月上旬开花,9月中旬结实,10月中旬种子成熟,11月末植株开始枯黄。

珍珠柴的繁殖方法
珍珠柴在荒漠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种子成熟不良,发芽率甚低。珍珠柴以种子进行繁殖的机会很少,主要依靠植株劈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在野生状态下,生长甚为缓慢,再生能力较差。
在中国内蒙古巴彦淖尔盟锡林郭勒草原,连续2年中,前半年67天内,枝条仅生长1.7厘米,后半年4个月内,枝条仅生长2.5厘米。

珍珠柴的主要价值
珍珠柴的观赏价值:可种植于庭院,公园,道路,丛植或行植点缀,或配合其他花卉,草坪,创建各种美丽多姿的图案。
珍珠柴的饲用价值:珍珠柴是放牧场上的良好饲用植物,也是荒漠及荒漠草原地带家畜冬春的保膘饲料。各种家畜四季均乐食,骆驼及羊冬春最喜食,牛、马采食较差。
珍珠柴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干物质含量较高。全年各季间的粗蛋白质含量较为稳定,粗纤维的含量从夏季到冬季变动不悬殊。为荒漠及荒漠草原地带的重要饲用植物,尤其在冬春季节及干旱年份,成为家畜主要饲料或度荒饲料。

多多 多多记日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