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前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珲春,黑河,东宁等历史人文风貌

小哎历史 2024-11-26 23:12:59

“亚细亚写真大观社” 是隶属于日本满蒙印画协会的一家杂志社。这家杂志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机构,是日本在华设立的众多收集情报的研究机构之一,是以杂志社作幌子,大量掠取中国影像情报的间谍机构。

此套《亚细亚大观》是由亚细亚写真大观社(大连)编辑的一部记录亚洲(主要为中国)文化的照片集,涵盖风景、宗教、民俗、人物等多方面。照片旁边附有日文介绍,摄影者、拍摄地、时间等。此套共十六辑,含照片约 1891 枚,出版时间为 1924 年到 1940 年。

珲春的街市

珲春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隋唐时期,珲春的防川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清初珲春属封禁区;1909年(清宣统元年),设珲春厅;1988年,珲春撤县改市。1991年,国务院批准珲春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城市。

珲春的东门外。

灵宝寺原名西大庙,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在咸丰年间,因获得御赐的“万世人极”匾额而声名远播;大跃进时期,寺庙不幸被毁; 2001年,经过招商引资,由辽宁省鞍山市崔尚冉先生投资重建。珲春临近日本海,是中国大陆最早迎接曙光的地方,因此灵宝寺的卧佛被誉为“中国佛光之首”。

东北正月时候的街头。

东北街头天然冻着的鲤鱼。

延吉市,据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及《汉书》中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唐朝及以前,延吉曾先后属高句丽、渤海国辖地。元、明时代,先后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努尔干都使司布尔哈图等卫所。清朝时,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朝廷将兴京以东,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划为禁山围场,封禁长达200年之久。

19世纪末,朝鲜及中国山东、河北一带遭大灾,灾民大批迁入,清朝逐废除封禁令,在南岗设立招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随着人口日增,清朝在局子街设延吉厅。宣统元年(1909年),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移驻局子街,延吉厅升为延吉府。1912年,延吉府改称为延吉县。东北沦陷,延吉沦落于日寇铁蹄下,为伪满间岛省省会。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政府、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行政机构曾设在延吉。

延吉公园,始建于1909年,由边务督办吴禄贞提议所建,最初面积只有5公顷。民国时期,称为“商埠局公园”,是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1953年时,正式更名为“延吉市人民公园”。2008年时,免费对公众开放。

黑河的街市

前16世纪,居住在今黑河市北部、嫩江流域的东胡、秽貊人和商朝就有过“东胡黄罴,山戎戎菽”的贡纳关系。唐朝时期,黑龙江中、下游属黑水靺鞨。公元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唐王朝设立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属之。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为了抵抗沙俄的侵略,清政府在黑龙江左岸旧瑷珲设置黑龙江将军衙门。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迁至江右岸新瑷珲城(今爱辉区爱辉镇)。民国时全市大部分地区为黑河道尹公署管辖。1933年,日本侵略者占领黑河,1934年12月1日,成立伪黑河省。1945年,黑河解放。11月19日,成立嫩江省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

黑河的街市上店铺多得很。

黑河市逊克县车陆乡的宏疆村,是一个著名的中俄混血村。据资料记载,全村165户中,混血家庭占75户,混血人口达264人。这个村庄有着深厚的中俄联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当时一些俄罗斯人逃难至此,并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独特的混血社区。

瑷珲的魁星楼

据民国九年《瑷珲县志》记载:瑷珲古城“东南角有魁星楼一座,高盈十丈,若登楼一望,则三面环山,一面枕水,诚可谓天然险峻城廓.”

在冬月的时候,被冻住了的黑龙江。

东宁县城的东门

东宁在清末时设治,以其地居宁古塔东部而得名。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将绥芬厅升改绥芬府,移驻宁古塔城,另于三岔口设置东宁厅,隶属吉林省东南路道。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后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于1913年3月由东宁厅改为东宁县。

在东宁县的街头,商家们能够目睹中文、俄文以及朝鲜语的标牌。

东宁的村庄景色。

东宁御赐高安村

在清末光绪八年(1882年),光绪皇帝曾下诏给高安村立匾,显示了当时清政府对朝鲜移民的安抚政策。这方匾曾挂在东宁当地的朝鲜人村落里,见证了高安村的历史变迁。

东北朝鲜族是由相邻的朝鲜半岛陆续迁入、定居东北地区而逐渐形成的中国跨境民族之一。早在明末清初,有一部分朝鲜族的祖先就已定居在中国华北、东北境内。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战乱、饥荒、封建暴政、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朝鲜等多种原因,有大批朝鲜人陆续迁入中国东北边疆的一些地方定居下来。

具有朝鲜族特色的谷仓。

齐齐哈尔城的督军署。

齐齐哈尔室内的棺材铺。

站在城楼的高处,往下看齐齐哈尔的那些街巷。阳光照下来,有一些房屋的平顶上还留着白色的积雪。空旷的街道上,只能看到几个行人。

齐齐哈尔城外面的景色,有一大片特别广阔的肥沃土地,那可是种农作物的好地方。

在哈尔滨的一处高楼上远远望去,城里的建筑大多是俄式的,往最远处看还能看到蘑菇状顶的教堂。

在哈尔滨的街头,道路两侧全是俄式的建筑,那些招牌上到处都是俄文。

在哈尔滨火车站前,这座在中东铁路上特别重要的车站是在 1904 年建的,是俄国建筑设计师基特维奇设计的。1909 年 10 月 26 号,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到了哈尔滨,跟俄国官员会谈。在站台上检阅俄国仪仗队的时候,被朝鲜义士安重根开了三枪,打中内脏死了。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车站的屋顶上挂着好多幅伪满洲国的五色旗。

哈尔滨公园里的俄国人。

齐齐哈尔那些古老朴素的寺院。

哈尔滨街头的跳舞的洋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