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大妈的标配:丝巾、墨镜、旗袍三件套,真就不可取吗?

雨后猜猜看 2025-03-21 11:26:37

中国的中老年女性们常常被外界贴上一个不太中肯的标签,她们搭配丝巾、墨镜和旗袍的穿衣风格被称作“中国式大妈”,甚至因此也被外界不太友好的称呼为“土气的大妈”。

但是大妈们自己却为了这些服饰付出了很多心思。

然而中国式大妈们的穿搭真的是不可取的吗?

“土气”的标志—丝巾、墨镜和旗袍。

首先要承认中国的中老年女性们确实非但爱穿旗袍,而且还非常热衷于用各种不同的丝巾以及配饰来打扮自己。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服饰的使用,使得在外人眼中中国中老年女性的形象常常就成了“土里土气”的标志。

所以在外人眼中的中国式大妈其实并不是一种褒义评价,而是看起来相较于年轻人的打扮显得很oldfashioned甚至廉价。

那么她们的这些服饰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来看丝巾,许多中国式大妈喜欢用各种各样颜色鲜艳、样式奇葩的丝巾当做服饰上的点缀,天上掉下来的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五十种不同风格的图案,手法复杂、构图密集。

常常挂在脖子上的这些丝巾直接成为了整个造型搭配中最抢眼最浮夸的一部分,并且在当中还混合着大妈们各种都以为独特却不太搭配的妆容,比如红嘴唇搭配绿色丝巾、彩虹眼影搭配奇葩花纹丝巾等等,这种作为点缀的丝巾,反而成了整个造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就是外人说她们“土气”的原因。

其次是旗袍,旗袍也不是不能穿,但单从美观的角度来看,旗袍作为对身材有着比较严格要求的服装来说,并不是百搭款。

只有身材标准才能撑起这身布料,所以如中国式大妈们常常身材发福、居然穿着不合身的样式,如果撑不起来难免会显得臃肿增加土气感。

最后一个问题是她们和上面两个问题一样时被人提起的,就是她们旅行时背着的大包小包,这些背包往往会非常多,以至于四五个,而包里的东西更是应有尽有,有些甚至不能说是用到,而是让人觉得没必要带出来的,比如全套化妆品、餐具甚至药品等等。

正因为背着这许多包包和大妈们粘稠油光的大妈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场景放在一起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于是也就成了外界认为大妈不优雅难以提升形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中老年女性的生存现状。

我们知道,尽管现在经济上有中产一说,也有东京街头拿着刚刚出炉的“富士山冰淇淋”的老人,但是总体来说,中国中老年人的经济条件还是偏较一般,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地方经常能看到组团出来旅游的大妈们带着许多包包。

反正时间已经在这儿了,不如将所有都放进行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包包里头,每天带什么就取出来什么,这样还有助于节约财力,不用担心花钱加购这些品。

大妈们这样做,也能将资金用到更值得花的钱上,比如那套自购旗袍和样式丰富且很便宜的丝巾。

另外,中国中老年女性生育年龄早,所以她们小时候需要照顾父母长辈、长大后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老了之后需要照顾自己的老伴,在人到暮年时成立自己的家庭后,她们也是非常忙碌的,于是在忙碌时,容易忽略对自身形象的维护,因此最终就成了今天这个模样。

所以说,汉服并没有错,但也应该讲究适合度,并不是说爱国就能随便给自己贴个flag顺利穿上去。

提升形象的方法和建议。

想要解决中国式大妈形象出现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首先要正视大妈们本身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当大妈们换上一套欧洲时尚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服饰时,会不会优雅气质立马提高许多个档次呢?

无庸置疑,其实就是这样,因为都是符合大众审美的优雅时尚设计,将自己套进去之后,优雅气质肯定会提高许多个级别!

但是这些欧美风时尚设计中的材料都是十分昂贵甚至不可能买到的,因此这就需要中国中老年女性找到属于自己国家特色并实用优雅的服装,比如清代宫廷造型复盘中的汉服,但是汉服与清代宫廷造型不是一回事,请不要混淆!

清代宫廷造型是在清代宫廷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穿衣风格,是清代御姐们所独有的特征,其他人的汉服风格很难和清代宫廷造型混淆,但宫廷作品的人物形象向来不是创作汉服时要追求的主题!

要知道汉服里还有很多御姐们都不知道的样式呢,不信你看看韩彩熙如何?

但问题来了,那是因为经济条件有问题吗?

传话也行啊!

四五个包,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两个大行李盒?

担心高度不好夹着?

网上教你各种旅行收纳方式,你学会试试看!

说完收纳再来说说妆容,在其他环境下进行旅拍是可以得当地特色还是颇为合适且有趣,但如果去同一个地方拍摄同样纪念形式的照片,那他们对自身风格展开创新和尝试其实也很重要,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照片,会不会更加好看呢?

结论:自我快乐,不必迎合他人。

0 阅读:0
雨后猜猜看

雨后猜猜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