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涌现出无数扭转国家命运的人才,而粟裕司令便是其中一位。他所经历指挥的战争,几乎无一失利。
而那个时候,粟裕与组织内诸多有经验的“党员”“将军”相比,在阅历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所以在起初,这些人对于毛主席重用粟裕的决定感到疑惑。可等粟裕司令亲自用战绩来展现自我之后,他们眼中的怀疑逐渐演变为了崇拜和称赞。
即使粟裕司令的作战和指挥能力让无数人折服,可仍有一人始终不服他。这人名叫宋时轮,他入党在粟裕之前,是三野有名的将领,算的上是粟裕的老前辈了。
按道理说,老前辈会对新人更为关怀提携,为何宋时轮却处处针对粟裕,甚至为了赌气,竟然冒着违反军令的危险,肆意更改作战计划?
本以为宋时轮会与粟裕司令一辈子这样斗下去,却没想到在粟裕司令的灵堂上,他做出了异样举动。
宋时轮竟在瞻仰粟裕司令遗容的时候落泪致歉,那么二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纠葛呢?
【跟随历史的车轮前进】
或许鲜少有人听过宋时轮的大名。但这三个字若是出现在搜索引擎中,那么便会跳出很大篇幅的介绍文字。
这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的革命心血。
宋时轮与毛主席一样都是湖南老乡,他1907年出生在湖南醴陵北乡黄村。
他的原名叫宋际尧,后来参加革命,受到了先进思想洗礼的宋时轮,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更名。
自古以来,名字是父母赐予我们的礼物,若无特殊原因,很少会有人去更改自己的名字。当时怀揣着革命理想的宋时轮认为自己名字太过平凡。
决定要赋予它不一样的意义,于是才将名字改为了宋时轮,他希望自己能够一直跟随历史潮流的车轮,不畏艰险。努力前行,
在宋时轮读完中学时,开始对参军十分感兴趣。当时正好吴佩孚有一个军官教导团招收人才,他便在父母的支持下报了名。
毕竟当时身处乱世,出去闯一闯总比待在人烟稀少的村子里好。于是,宋时轮便踏上了参军的道路。虽说这条路走得很艰辛,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在军官教导团的日子里,宋时轮了解到了许多与军人有关的知识,同时也努力地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他从朋友的口中听说了黄埔军校。
由于长沙距离广东不算远,他便将这所学校作为了自己奋斗的目标。
经过宋时轮的坚持,他终于在1923年考入了该校,成为一名合格的军校生。
来到这里,也就意味着他的人生将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因为他在黄埔军校认识了许多有志向的同学,并且在他们的建议下,积极地参加了中国共青团。
那个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还未露出丑陋面目,与我党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所以宋时轮还能够与共产党员共同学习生活。
【革命之心未灭】
在一次随队驻扎时,他认识了当时的入党介绍人张庆孚,经由张的介绍,宋时轮成功加入了共产党,并开始积极为我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但好景不长,孙中山先生逝世的噩耗传来,紧接着便是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大肆清剿共产党人。宋时轮也没有逃过国民党的毒爪。
他被特务分子抓到后,关进了牢狱中,并被戴上了犯罪的帽子。他在狱中苦苦煎熬了一年后,被好友救出,为了掩人耳目不得不远走香港。
在这期间,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也就意味着他的党员身份也暂时与之脱离。等到蒋介石的剿共政策稍稍松泛了些,宋时轮又再次返回内地。
这一次,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阔别家乡数年之久,父母再次见到他的时候,老泪纵横,与之紧紧相拥。
看着父母年迈的模样,宋时轮决定留在家乡为二老尽孝,同时也不忘在当地开展共产党的宣传活动。
蒋介石的剿共政策还在继续推行,为了自保和保护当地的共产党员,宋时轮联合当地的群众,建立了一支游击队。
这支游击队不仅给国军重击,在后面的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久后,宋时轮重新与共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便跟随大部队的脚步来到了中央苏区。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中央领导核心人物。
同时,也见证了我党走向失误,又再次从失误的泥潭中崛起的经历。在中央苏区的日子,宋时轮的革命精神再次被点燃,并始终保持热情。
在党面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必须要长征时,宋时轮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满布荆棘的道路。
【与粟裕的故事】
经历过长征的宋时轮始终坚持着对党的那分热忱,再次投入党的事业建设中。也是带着这样一份心,很快就让毛主席对他注意了起来。
考虑到宋时轮是老革命,再加上这些年也为我党做了不少实事,所以在长征结束,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主席的领导地位后,宋时轮被主席调到了红军十五团。
时间进入20世纪40年代,我党与日本之间的账目也开始一一清算清楚。而国民党在这个时候再次将屠刀对向了我们。
待日本被清逐出中国领土后,国民党率先发动了内战,我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也在这个时候,由于毛主席的一个决定,宋时轮与粟裕司令相识。
考虑到战争形势,毛主席下达了一个命令:让华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并由粟裕司令前来领导指挥。宋时轮当时正好任第10纵队的司令。
他们以往听说过粟裕的名字,但对于这个前来指挥他们的“上级”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有几分轻视的意思。
粟裕也明白他们不是自己带的亲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磨合,所以并没有将此事过于放在心上。不过对他们依旧是十分尊重和照顾。
宋时轮所在的第10纵队,在当时的一众作战部队里着实不算出彩,粟裕也一般很少派遣他们进行什么重要的军事行动。
因为粟裕一旦出手,那必定是奔着赢得战争去的,他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可宋时轮以及手底下的兄弟们并不这样想。
宋时轮认为粟裕这样做,纯属将第10小纵队当做外人,心中渐渐地累积起了怨气,不仅对粟裕不服,而且对于他下达的一些军事命令也是报以无所谓的态度。
某次,粟裕下达了详细的作战命令,希望第10小纵队能够坚守阵地,等待我们的战士安全归来,再启程前往下一地点。
可宋时轮却因为不服粟裕,私自带着自己的兵渡过了黄河,提前抵达。这件事很快被粟裕知晓,众人都知道粟裕治兵严格,对于宋时轮这种违背上级命令的长官,定然会受到重重惩罚。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粟裕竟然没有惩罚他,而是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一番,并且将此事截了下来,并未上报至主席那里。宋时轮对粟裕的教育说辞,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很快抛掷九霄云外。
因为他没隔多久又犯了类似的错误。
但这个时候,粟裕已经打了几场胜仗,立下了军威,不少质疑他能力的士兵渐渐改了口风,宋时轮却依旧坚持。
1947年,济南战役打得正吃紧,粟裕按照自己的军事经验部署了作战计划,只要能够严格执行,打胜仗没有问题。
可宋时轮这边却掉了链子,他竟然公然在会议上提出,自己身体不佳,想要修养。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主席的耳朵里,对于宋时轮的做法,他实在无法赞同。于是下达命令对其按照军法处置。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粟裕出面保住了宋时轮,向主席解释了一番后,这才让他免受惩罚。宋时轮并未对粟裕的挺身而出所感动,但他不再违背军令,按照指挥办事。
解放战争结束后的一件事,彻底触动了宋时轮的心。
时间进入60年代,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党内被一种压抑的氛围笼罩,作为老革命的宋时轮也逃不脱被批评的命运。
粟裕得知情况后,专门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照料以往的下属,给他们多一些关怀。并且还专门列了名单,其中宋时轮就在第一个。
后来宋时轮的境况好了之后,周总理将这件事告诉他,年事已高的宋时轮老泪纵横,所以才会有在粟裕司令灵堂上痛哭的一幕。
【结语:】
粟裕司令一生真诚热忱,对待领导和下级都是十分关爱。宋时轮将军虽说其中与之有些小矛盾,但是在大方向上始终保持一致的脚步。
在得知自己以往做了错事之后,他也是第一时间出来认错道歉,这份勇气可嘉,也让我们当代年轻人学习。
人不怕犯错,就怕知错不改。让我们向老一辈的英雄革命家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