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常有大人说人参长腿,在地下灵活着呢,看不住就跑了,所以挖一根人参比登天还难。几千年来,采参习俗包括崇拜信仰、道德规范、环境意识、价值认同、传统技能、专用语言、行为规则、各种禁忌、挖参技术等,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挖人参真的那么复杂吗?
鲜人参
每年农历四五月间,参苗萌发,叫“放芽草”;六七月间,参叶藏在杂草中难找,叫“放黑草”;八九月间,参籽成熟,鲜红光洁,形似鸡腰,冠诸团生细杆之上,很像榔头,民间称“红榔头市”,这是采参的黄金季节。
采参也有很大的规矩,一般是不许多说一句话,一发现人参时立即大声呼叫:“棒槌!”为什么要喊棒槌,据说叫一声“棒槌”,人参就会被“定住”不再逃跑。
挖参人之间有暗号,发现人参后,一手捏住人参苗叶,放开喉咙喊山:“棒槌……”“什么货……”“四品叶……”有问有答,一呼百应,凡是听到的人都要一起唱和,这就叫喊山。接着又用草帽覆盖,使人参束手就擒,并用红绳把参绑在树枝上,这样才算捉住了人参。
人参上的红绳
捉住不代表就一定能完整的挖出,因为不到完全挖出,谁也不知道这根人参的价值,和赌石也挺相似的。挖参之前要三跪九拜。人参是有灵性的,所以在挖之前全家人要跪拜它,祈求它给一根上品的人参。挖小小一棵人参需要这么多工具。有鹿骨钎子、索拔棍、快当刀、快当斧子、红绒绳、油布、铜钱等。整个挖参过程要小心翼翼,有时候一挖就是几个小时。
挖出的野生人参
用小刷子轻轻弹去上面的泥土,这个过程一定要小心,因为人参的须子非常有价值,越多这根人参就会越值钱。刚采挖出来的人参也有一整套传统的保鲜方式。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所以有时一个人一天只能挖一根人参,如此复杂的匠心流程,也让采参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心动了吗?想不想花上一天的时间亲自采参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