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若银盆”是传统描写女子的话,就是圆脸肤白。不是真的像盆一样大的。
中国古代写美人相貌,讲究“意”,要求神似而非形似。比如说《红楼梦》里“脸若银盆”的前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是红的,可以理解;但绿眉毛是什么玩意?脸像盆那么大,眼睛却像杏那么小,搭配起来,不就是《珍馐记》里的胖贵妃吗?
其实,“翠眉”不是真的绿眉毛,而是“柳叶眉”,指长眉。前蜀韦庄《女冠子》词:“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元杨维桢《冶春口号》之六:“湖上女儿柳叶眉,春来能唱《黄莺儿》。”《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配着她那柳叶眉儿,杏子眼儿……”都是用这个说法。
同样的道理,脸若银盆是指脸圆、肤色白,不是像银盆一样大;水杏眼是指眼睛又大又圆,而且水润有神。这些也都是古代文学中描写美人的套话。
《红楼梦》里写女子,常常自出心裁。比如写黛玉走路,是“摇摇的走了进来”,写岫烟走路,是“颤颤巍巍的迎面走来”。相比之下,什么“莲步香尘”“纤腰玉体”都“无味之甚”了。写黛玉才华,是“读书识得几个字”,写夏金桂,是“颇识得几个字”,显得“满纸班照昭、蔡琰、文君、道韫”的写法都落了俗套。
对于黛玉,《红楼梦》几乎没写过相貌,只有“罥烟眉”“含情目”和“薄面含嗔”的“薄面”,完全是一种气质,而没有具体的形象。这是为了切合黛玉“绛珠草”的仙气和“超逸”的性格。
相比之下,宝钗的“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就俗套得多了。这并不是作者不喜欢宝钗、故意丑化、或者懒得动脑筋,而是宝钗这个形象的特点,就是现实,所以也用现实的词句来描写她了。
黛玉是天上的仙子。宝钗是世间的美人。
外星特使
这样的脸型最好看
随风独自凉
我觉得斓曦就是面若银盘,很好看,甄嬛传时太瘦了,后来产后复出比之前更丰满一些,更漂亮,可惜不红
随波逐流
那就是个大脸盘呗,还能是个啥
岁岁年年
圆脸喜气福像
同理
苹果脸,宝钗就是[鼓掌]
走好不送
汤婆子脸
VK
大饼脸
月亮偷不走
胡蝶是银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