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活失败无碍曼联赢球,滕哈赫活用韦霍斯特让一切变得更有趣

一个写球的牧子 2023-02-21 09:21:01

三天之后再战利兹联,滕哈赫选择另辟蹊径。

上周中的前45分钟已经证明了,原有体系在埃里克森、卡塞米罗和安东尼的缺席之后难以成效,而后45分钟的比赛虽然打进两球,但左路强侧右路弱侧的固定思路,肯定不是滕哈赫这种细节控和强迫症患者的审美。

于是,为了在人员短缺和体系失灵之间寻找到新的平衡,尤其是考虑到这场比赛将转战至利兹联的主场,滕哈赫采用了一个全新的方案。

只不过,全新就预示着不稳定。

开球时,曼联的后卫站位就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这一三后卫的思路,也就解释了早已不在滕哈赫法眼内的马奎尔之所以会在今天获得首发机会的原因。

卢克-肖、马奎尔和达洛特组成三后卫,马拉西亚则在有球时常态性内收,和萨比策一起站在三后卫的身前:

但和经典的三后卫体系不同的是,曼联本场比赛没有设置翼卫,站在左、右两个边路的拉什福德和桑乔都是边锋,而不是翼卫。

像这种同侧边中卫拿球的时候,拉什福德和桑乔基本上都不会来接:

在全景下,曼联的站位是这样的(缺少左路的拉什福德):

所以,滕哈赫在本场比赛摆出了一套全新的343体系,只不过三后卫和三前锋之间的四中场并不是一字排开,而是站成方形。

通常来说,这一思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中场区域取得人数优势,毕竟曼联在这个区域理论上有4人,而利兹联只有3人。

但这一优势能否形成,并不完全建立于人数之上,而是取决于质量。即便有四中场,如果只能提供这种传球质量:

那么不仅无法建立优势,还会暴露自己在换位后留下的空间。

实际上,滕哈赫之所以要“整活”,归根结底还是想要在中后场形成一些出球上的优势,比如在这次右路出球的过程中,尼翁托其实处于一防二的状态,他在逼抢达洛特还是萨比策的选择上是有犹豫的:

假如传球质量可以提上去,曼联就可以从这一点层层剥茧,从而找到回撤的韦霍斯特,然后再由这里联系到从边路向里走的拉什福德和桑乔。

就像这样:

所以在客场,曼联很快就发现了体系运行中的bug。无法通过中路建立优势、向前推进,也就无法联系到前场两个边路的边锋,最终你还是得回到边路来出球。

这个时候,曼联的思路应该是从右路出球,然后寻找到左边的拉什福德,所以在达洛特拿球时,萨比策会快速拉边,尝试着成为达洛特和桑乔之间的连接点:

尤其是下半场靠近主机位之后,看得就更清晰了:

但很显然,这一路的联系并不好:

桑乔作为右脚球员,即便自己回撤,也无法稳定持球:

所以这一路把球稳住都成问题,就更别说联系到左路了。

这就是曼联在上半场显得非常混乱的原因。这个343,无翼卫,四中场方形站位的结构,理论上可以用多加人手的方式,弥补主力后腰组合不在带来的控制力缺失,但在实际运行情况中,因为自身能力,因为对手风格,导致设想的效果没有形成,反倒暴露了自己在后场换位后的空当。

利兹联便可以以逼抢为起点,来攻击曼联暴露的空间:

只不过这样打乱球,曼联也会获得一些机会:

上半场结束时,相信大部分曼联球迷朋友们都不会满意。

这个全新体系并未能顺利展开,按照常理来说应该就此推翻,回归到球员更熟悉自己职责的轨道上,但滕哈赫并没有选择如此行事。

没有好的进攻,但曼联毕竟也没有丢球。利兹联和上周中一样,优势依然建立在猛拼猛打之上,就像下半场开局阶段的这些进攻一样:

在主场优势的助力下看起来很凶,但这样的进攻注定打不了90分钟。

上周中的比赛,曼联的两粒丢球都出现在两个半场的开局阶段,所以扛住这段艰难的时间,就不会有更艰难的时间了。

正如我们在赛前所说的,这场打利兹联,“在两个开局,甚至是两个半场的前半段,曼联都要更加小心谨慎,以消耗对手为主,制造犯规和黄牌就是胜利,等到利兹联体能下滑、暴露实力缺陷之后,再徐徐图之。”

而在这个大趋势下,滕哈赫也为曼联带来了一个更有趣的助力。

第60分钟,曼联做出调整,利桑德罗-马丁内斯和加纳乔登场,马拉西亚和桑乔被换下。加纳乔替补打30分钟,这一点已经变得非常常见,但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加纳乔登场,韦霍斯特还在。

这一调整,让曼联在前场形成了拉什福德和韦霍斯特的双前锋组合,而且是韦霍斯特更多地进行回撤作业。

对于急需一个稳定接球点的曼联中后场球员来说,这是雨露,而体能即将见底的利兹联球员来说,这就是雷霆。

韦霍斯特开始回撤,很快在中圈区域形成了优势:

而在这段时间,曼联也发展出了本场比赛罕见的成体系进攻和威胁:

在利兹联拼出这两次机会之后:

防守上的压力让他们逐渐难以跟上比赛节奏,比赛天平逐渐偏转,这让曼联后场在持球时获得了足够的空间。

第80分钟,拉什福德再次扮演关键先生,一如上周中的比赛,将队友的传中变为进球:

但在一锤定音之前,曼联在右半扇的操作已经显得游刃有余,这让萨比策获得了接球、拿球、长传的空间:

当然了,韦霍斯特在这个过程中的回撤接球依然有他的效果。

只不过,他的作用在5分钟后的第二球里,展现得更为直观:

两球在手,加纳乔和曼联都得以弥补了上周中的遗憾。

纵观整场比赛,滕哈赫在这场比赛的全新体系当然是有着明显的运行问题,也让曼联在上半场一度显得有些危险。

但刨除这一点不谈的话,滕哈赫在一些基本原则上的选择还是值得点赞的。卡塞米罗和麦克托米奈不在,在三后卫体系的保护下,选用马奎尔来提供力量元素;60分钟后进行调整,并未按照此前常规思路换下韦霍斯特,而是让具备力量的他回撤,从而一举解决前后两端遇到的困难。

尤其是韦霍斯特这一点,让实际上变成424体系的曼联在后30分钟没有脱节,反而在短时间积攒优势,拿下比赛,这很关键。

如果周中的比赛能继续保有这一思路,那么对于滕哈赫这名教练的评价,就可以更高一点了。

0 阅读:0
一个写球的牧子

一个写球的牧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