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过后……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海南省食品安全协会 2024-06-25 10:12:31

端午节过去半个月了,你家的粽子吃完了吗?有人把粽子作为“储备粮”,塞进了冰箱深处;有人选择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帮忙分担“压力”;还有人表示,本着避免浪费的原则,粽子已经成了自己半个月来唯一的主食……

尽管消耗粽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面对满桌的糯米团子,仍有不少人望“粽”兴叹: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端午节过后……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除夕的年夜饭……为了过一天节,要吃半个月“剩饭”,已经成了当代的一种“节后综合征”。

研制各种新菜品,依然“耗”不完……

关于粽子,最热的话题永远是甜咸之争。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白粽蘸白糖也好,肉粽蘸辣椒也好,最好吃的粽子永远是第一口。至于礼盒里的真空粽子、冰箱里的鲜粽子,一不小心忘到明年,似乎也是常有的事。

剩一堆粽子,到底该怎么办?不少网友脑洞大开,尝试开发新菜品,把粽子做成了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模样……

“煎烤炸”已经是基本操作。粽子切块,刷“亿”点油,放进空气炸锅炸“亿”小会儿,多“亿”点快乐,也多“亿”点热量。

条件允许的话,裹上鸡蛋液和面包糠,淋上番茄酱,伪装成一盘炸鸡不是难事,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黑暗料理”虽迟但到,蔬菜炒粽子、皮蛋炒粽子、辣炒粽子……冲击力丝毫不输当年学校食堂摆出来的“辣条炒月饼”。

还有的粽子被扒去粽叶,裹上海苔,做成了中外结合的“粽子寿司”。

跟这些奇怪的做法比起来,酸奶泡甜粽显得格外清新:糯米、红枣、水果、酸奶……好歹也算一道甜品了。

不过,节约粮食虽然是美德,一直这样吃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更何况,一日三餐都吃糯米,还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

所以,吃不完的粽子,真别强撑硬塞。

纵是好棕,可别贪多哦

作为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食品,粽子的好处是可圈可点的:粽叶中含有多种天然芳香类物质和挥发油,可以提味增香,和糯米同煮后能形成特有的香味;同时糯米富含维生素B1及维生素B2,两者结合,适量食用具有改善食欲、恢复体力的效果,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记忆力提高及预防感染。

但与此同时,“粽子不好消化”也是真的。

刚蒸好的粽子软软糯糯,冷却后会变得很有嚼劲,这是因为淀粉老化回生,粽子的口感韧性增强,这时吃下去,往往就不易消化。经过捶打的糯米质地紧密,消化酶难以分解,多吃很容易导致胃胀等情况。

除此之外,粽子的热量也不低,以普通的咸肉粽为例,一个粽子含米量约一碗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所以,建议吃粽子时不要贪多,健康女性一天最好不要吃超过3个,健康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

实在爱吃,也要注意饮食搭配。粽子主要是碳水,算主食,可以搭配蔬菜水果一起食用,营养均衡,还可以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入,搭配茶水也能起到解腻消滞的作用。

别让美食成为负担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为啥我们每年还是如此执着地买粽子、送粽子、吃粽子?

其实,历经千百年的传承,粽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那么简单。碍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划龙舟的活动,上班族们也很难有空煮艾叶、挂艾草,这样一来,端午节的存在感就全都寄托在了市场里随处可见的粽子身上。更何况,就算自己不买,家人、朋友、公司也会你一袋、我一盒地送来一些。

比起每年都为甜咸口味吵得不可开交,“剩粽子”难题或许更值得我们集思广益、集中火力去解决。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做“迷你粽子”,一口一个,既减轻了饮食上的负担,又能多尝几种不同的口味,这不就很好吗?

你知道吗

1.粽子并非“老少咸宜”

有四类人吃粽子要谨慎

一是患有心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不宜多吃肉粽、猪油豆沙粽等咸粽,避免高脂肪、多油腻食品的摄入,这类粽子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

二是老人、儿童或脾虚人群,对于脾胃功能虚弱、胃肠动力不足的人群,应该少吃或不吃粽子,凉粽子更要避免。

三是糖尿病患者,糯米、红枣、蜜豆、豆沙、红糖等食材都容易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时需要注意。若实在垂涎,血糖达标、病情比较轻时,可以少量进食咸粽或粗粮粽,同时要注意调整当天的进食量,服用降糖药并监测血糖。

四是高尿酸人群,一些粽子内包有鱿鱼、干贝、鲍鱼等海鲜,以及香菇等高嘌呤食物,高尿酸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以免痛风上身。

2.储存粽子注意期限

夏季环境温度较高,粽子营养物质丰富且含水分高,容易酸败变质。新鲜粽子或散装粽子,保质期短,应及时食用,以防变质。吃剩的粽子应及时冷藏或冻藏。真空包装的粽子开袋后同样需及时冷藏或冻藏。

来源:央视网、中国消费者报、高质量生活家

0 阅读:4

海南省食品安全协会

简介: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